脫貧攻堅的延安實踐
文/王偉安
專題位置: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專題>脫貧攻堅的延安實踐          文/王偉安

      2018年3月26日,延安市全市脫貧攻堅誓師動員視頻會議召開。陜西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新榮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決戰決勝強大合力,奮力奪取整體脫貧全面勝利。會上,延長縣作了交流發言,11個市直重點責任部門負責人公開立軍令狀,各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分別在分會場立軍令狀。同時,延安市委對2017年度108名全市脫貧攻堅先進扶貧幹部進行了通報表彰。這108名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聯戶幹部,以高度的責任感、忘我的奉獻精神,為延安全市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力量,樹立了榜樣,真正體現了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值得全社會來共同學習。

      2018年,是延安市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年,全市計劃完成1.18萬戶、3.7萬人脫貧,338個貧困村退出,延川、宜川兩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目標任務。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統籌安排、抓早動快,緊鑼密鼓推進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開局良好。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
     用好延安精神 打好脫貧攻堅戰
      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位於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轄2區11縣112個鄉鎮辦事處,土地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25萬。近年來,延安人民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發展延安,全市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準快速提高。2017年,完成生産總值1266.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40.4億元,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168元和11525元。

      延安是革命老區,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地理條件限制,延安總體上仍未擺脫貧困落後面貌。至2011年末,全市仍有延川、延長、宜川三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830個貧困村、44.7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28.97%。十二五以來,延安市委、市政府切實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全市貧困面貌有了很大改觀。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

貧致富座談會時指出,要讓老區農村貧困人口儘快脫貧致富,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了總書記的囑託,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堅持用延安精神堅決打贏延安脫貧攻堅戰,幾乎成了延安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的一致心聲,這既是一項必須完成好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
      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行動方案》《舉全市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四級書記抓脫貧工作機制,進一步夯實各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主體責任,上下合力全面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按照“六個精準”要求,圍繞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脫”四大問題,統籌推進“八個一批”脫貧工程,大力實施貧困地區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2012年至2017年,全市39.93萬人實現脫貧,在冊貧困人口減少到1.75萬戶、4.7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28.97%下降到3%。355個貧困村脫貧退出,貧困村減少到338個。全市三個貧困縣中延長縣達到貧困縣退出各項要求,有望通過國家審核。陜西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新榮告訴我們,延安精神時刻閃耀著時代的光芒。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從延安精神中不斷汲取信念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為民的力量和奮鬥的力量。延安市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增強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克服一切困難,全力打贏延安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高品質整體脫貧,實現延安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多措並舉 構建延安脫貧攻堅保障體系
       認真分析貧困現狀,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思路。認真分析貧困對象地域分佈、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事業等方面情況,明確提出分兩步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階段:2015年至2018年,消除貧困,實現整體脫貧。即實現2014年末20.52萬貧困人口脫貧,83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第二階段:2019年至2020年,做到扶持政策不減、工作力度不減、資金投入不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夠格邁入小康社會。

       建立“三大保障體系”,為全市脫貧攻堅順利推進提供重要保障

      建立了政策、資金、組織三大保障體系,科學設定脫貧時間表、路線圖,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紮實推進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順利實施。

2016年3月全市召開貫徹落實陜甘寧革命老區致富座談會議精神彙報會
      制定相關政策,建立脫貧攻堅紮實推進的政策保障體系。制定出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行動方案》《關於舉全市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並以此為基礎同步出臺了搬遷扶貧、産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扶貧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全市脫貧攻堅政策保障體系。
      加大扶貧投入,建立脫貧攻堅紮實推進的資金保障體系堅持政府、市場、社會多方聯動,全面滿足脫貧攻堅資金需求。三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7.6億元,其中:中央資金7.9億元,省級財政扶貧資金5.8億元、市級財政投入9.8億元,縣級財政投入13.8億元。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了脫貧攻堅紮實推進的組織保障體系一是“四級書記”抓脫貧責任落實到位。進一步完善了市級領導包抓縣區脫貧攻堅機制,市級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包抓延川、宜川兩個摘帽縣和子長、安塞兩個任務較重的縣,同時為每個縣區再落實一名市級領導共同包抓。組織開展了市級領導駐村開展脫貧攻堅調研督導工作,包抓縣區的市級領導在包抓的縣區至少選一個貧困村住一到兩個晚上開展調研工作,通過“解剖麻雀”摸實情、謀良策、解難題,以點帶面,推動包抓縣區、鄉鎮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明確縣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堅持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扶貧,立下軍令狀、簽訂責任書,確定脫貧時間表。在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下設立了脫貧攻堅指揮部、“八辦兩組”(産業扶貧辦、就業創業辦、易地搬遷辦、危房改造辦、生態扶貧辦、醫療救助辦、教育扶貧辦、兜底保障辦八個辦公室,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保障組、資金保障組),根據工作需要,市縣都將扶貧部門調整為政府職能部門(改辦為局),成立了扶貧資訊監測管理中心,增加編制74名,全市扶貧系統現在職幹部334名。全市13個縣區扶貧局局長兼任政府黨組成員。每個鄉鎮、村都確定了扶貧專幹和資訊員。二是建立明查暗訪工作機制。市委常委、市級領導多次帶隊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市紀委對脫貧攻堅進行暗訪,開展扶貧領域執紀問責專項檢查,市電視臺《百姓問政》《今日聚焦》《延河熱線》節目跟蹤問效。三是切實加強督查考核。把脫貧攻堅納入縣區、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範疇,制定出臺全市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和脫貧成效考核辦法,加大考核權重,層層夯實責任,做到脫貧任務到村到單位、到崗到人。建立月督查、半年考評、年終考核制度。抽調6名市級領導、13名縣級領導、26名科級幹部組成13個督導組長期駐縣巡查督導。每縣區派駐一名聯絡員,實現了市縣區脫貧攻堅工作精準對接。組建9個督導組,對延長縣脫貧攻堅進行全面督導督查,紮實做好“摘帽”基礎工作。開設“12317”扶貧監督熱線,各級紀委增設舉報中心,開通舉報電話,切實加大扶貧領域違紀違規案件查處力度,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017年6月2日全國政協主席(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延安調研産業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2017年6月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延安調研

省委書記胡和平在延安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圍繞“四大問題”脫貧攻堅有序推進
      延安市圍繞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怎麼脫”四大問題,精準施策,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入開展,富有成效。
      精準對象,解決“扶持誰”的問題。2014底全市貧困人口7.62萬戶、20.52萬人。2015年延安市認真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並全面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2017年4月至6月,利用3個月時間,開展了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對原來不在建檔立卡範圍內,但符合貧困人口識別條件的農戶一律予以納入,對2014年以來已脫貧戶,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重新核實,未達到脫貧標準的全部返貧;對不符合標準的在冊貧困戶予以剔除;對資訊系統中存在的空項、邏輯錯誤等進行全面修改完善。精準識別了扶貧對象,準確掌握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精準責任,解決“誰來扶”的問題。一是建立了幹部駐村聯戶幫扶工作機制。把部門包村、幹部聯戶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確定了35名市級領導幫扶35個貧困村,選派了93名市直部門縣級後備幹部到脫貧攻堅一線鍛鍊。1784名優秀黨員幹部擔任貧困村和黨建後進村“第一書記”,組建了1505個駐村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選派了37470名市、縣(區)黨政企事業單位優秀幹部進村開展聯戶扶貧工作;實現了全市693個貧困村,村村有駐村工作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戶戶有包扶責任人。二是全面整合了幫扶隊伍。印發了《延安市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關於整合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力量的實施意見》,將1505個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進行了全面整合,實行集中統一組織領導,建立了駐村聯戶扶貧工作考勤制度、進村入戶走訪制度、記寫民情日記制度、生活補助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確保駐村聯戶扶貧工作切實發揮作用,形成幫扶工作合力。三是建立精準扶貧幹部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了幹部包扶工作臺賬,夯實包扶工作責任,明確工作措施和脫貧時限。
      精準施策,解決“怎麼扶”的問題。結合實際,大力實施“八個一批”脫貧攻堅工程,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右三)在副市長張宏(左三)和市扶貧局局長朱東平(左二)陪同下在市扶貧局調研

市委副書記、市長薛佔海(右)調研貧困戶産業發展情況

延安市委副書記嚴漢平(右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産業扶貧:堅持把産業脫貧工作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牢固樹立“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加快培育壯大林果、棚栽、草畜等特色産業。一是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産業。把蘋果種植定位為延安農民脫貧致富的首選産業,同時,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蘋果從果農手中到市場商品的“産業後整理”,並加快推進蘋果産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到2017年,延安有超過100萬人從事蘋果産業,全市的蘋果種植面積達到366萬畝,總産量達323萬噸,産值已經突破100億元,覆蓋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70%以上。目前已建成國家級標準園11個、省級標準果園137個,市級標準化示範區50萬畝、示範園226個。通過對涉果貧困戶進行了排查摸底、建檔立卡,免費為貧困戶蘋果分級、分揀、貯藏、高於市場價格收購貧困戶蘋果等措施,促使貧困戶在全産業鏈實現了增收,累計增收5453.07萬元,每人平均增收1013.6元。在2017年6月召開的全國農業産業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交流會上,延安蘋果産業助推精準脫貧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汪洋的充分肯定。二是合理佈局“小眾”産業。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導向,發展食用菌、養蜂、馬鈴薯、小雜糧、苗木花卉等區域性、短平快“小眾産業”。建檔立卡貧困戶中3947戶發展林下經濟、食用菌生産、油用牡丹種植、苗木花卉生産等。三是培育發展新型産業。加大在優勢資源開發、多層次産業發展上拓思路、做文章,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光伏産業和電子商務等新型産業,帶動更多貧困戶參與進來,就地就近創業就業,拓寬群眾脫貧增收路徑,全市貧困村建成電商服務站點316個,181名貧困人口直接從事電商創業。四是抓主體培育,注重聯貧機制。探索總結出經營主體帶動型、農業園區吸納型、互助合作扶持型、科技培訓服務型、重點企業幫扶型、農業項目支援型、支部+貧困戶型、網際網路+貧困戶型等9種産業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産業發展。2017年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評選中將帶動貧困戶的數量(合作社5戶以上、家庭農場2戶以上、龍頭企業10戶以上)作為入選的前置條件,認定了113個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18個家庭農場、27個龍頭企業,帶動了1000多戶以上貧困戶。五是抓項目對接,注重投資合力。強化扶貧項目的計劃組織和管理,建立了全市産業扶貧項目庫,全市各類金融機構2017年發放4.669億元小額信貸資金,所有貧困村(693個)實現了互助資金組織全覆蓋,幫助貧困戶發展脫貧産業。六是強化技術指導。組建了市、縣兩級産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組建了果業、蔬菜、糧食、食用菌等6個技術支援支隊,縣區成立專家服務團隊、技術服務小分隊、新型經營主體技術團隊和農村能人技術團隊四支隊伍,為貧困群眾開展定點、定向、功能表式技術指導。七是“三變”改革帶動。全市抓建56個“三變”改革試點村,同時各縣區安排鄉鎮主要領導每人再抓建1個試點村,涌現出了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黃陵縣雙龍鎮索羅灣村等一批典型。
      易地搬遷:堅持“三精管理”(精準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要求,嚴控每人平均住房面積紅線和每人平均自籌資金底線,緊抓“四率”(開工率、建成率、入住率、安置就業率),簽訂“三項協議”,推行就業崗位功能表式對接、就業狀態清單式管理、勞動力資源帳單式供應,認真落實“10+”模式,即:移民搬遷集中安置社區+各類社區、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社區工廠、電商、創業平臺、勞務仲介、旅遊景區、鄉村旅遊,實行有業安置,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全市建檔立卡搬遷1.73萬戶、5.63萬貧困人口實行一次性全面啟動建設,截止目前,已搬遷入住11494戶,剩餘搬遷任務將在2018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

      危房改造:完成3912戶危房改造改造任務(其中C級2074戶、D 級1838戶),危房改造的工作機制、檔案管理、督查暗訪辦法、認定程式、宣傳方式等五個方面工作創新經驗,得到了省住建廳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予以推廣。

      就業創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開發公益專崗、公益特崗,做到每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都有1人穩定實現就業。全市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4252人、貧困勞動力創業449人、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2281人,分別佔到省上下達年度計劃的222%308%475%。貧困戶勞動力公益專崗上崗752人,公益特崗上崗4180人。

      生態補償:全面落實退耕還林、生態效益補貼等政策,認真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草)工程,將25度以上坡耕地160萬畝全部納入退耕還林範圍。補植補栽苗木提供和補植補栽工作全部由政府購買貧困戶服務完成。大力發展林下養殖等林業經濟,聘用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勞動力擔任護林員、防火員,拓寬生態扶貧領域,有效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全市生態脫貧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3萬戶、11.2萬人,每人平均增加收入1917元。其中:選聘生態護林員2277名,扶持指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47戶、11365人發展林下種養、食用菌生産、乾果經濟林、苗木花卉培育和油用牡丹等林業産業,退耕還林補貼、生態效益補償分別惠及貧困戶2.66萬戶、1.58萬戶,全年生態建設項目用工貧困人口3623人。

扶貧日主題班隊會
      教育支援:認真落實控輟保學工作機制。在硬體上: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施“全面改薄”學校111所,購置圖書3.06萬冊,各類教學設備2.05萬台(件),全市“寬頻網路校校通”覆蓋比例達到100%。在軟體上,完成了44個項目402人國培選派任務,2761教師參加了北師大、華師大、北京十一學校系列培訓。在幫扶上,實行省級示範高中、標準化高中定向招生,以延安中學、實驗中學、市一中等五所中學為龍頭,與全市20所高中建立了合作辦學協議,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在同等條件下,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優先錄取,招聘特崗教師800名。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對貧困戶實施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使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掌握1—2門實用技術。全面落實貧困家庭學生從學前教育直至大學畢業全程資助政策,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3552名。

健康扶貧義診活動
       醫療救助:一是全面落實“四免一提一降”、民政兜底、“一站式”即時結算制度,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參保18.39萬人,貧困戶就醫實際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有效減輕了貧困戶醫藥費用負擔。二是開展慢性病“1+1+1”(中高級職稱醫師+全科醫師團隊+貧困戶)簽約服務。全市慢性病簽約管理10338戶。簽約率100%,免費發放藥品1605萬元。三全面落實大病救助、先診療後付費等健康扶貧優惠政策。各醫療機構預留了扶貧床位,免收貧困戶掛號費,開闢住院“綠色通道”,免費發放一次性潔具,減免醫藥費用等,共管理大病患者379人,救治率97.6%。四是貧困戶慢性病簽約管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健康政策知曉率、一站式結算覆蓋率均達到了100%。五是加強疾病預防控增量。以健康扶貧月為載體,促進健康扶貧政策和衛生服務進村入戶,實現貧困村全覆蓋。

開展金融扶貧政策宣傳活動

全市脫貧攻堅誓師動員會議

安排貧困人口擔任護林員

      兜底保障:堅持農村低保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認真落實“分類施保”和“漸退低保”政策,從2017年10月1日將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470/人年,對在2020年通過産業、就業扶持無法脫貧的貧困戶進行全兜底,全市共落實兜底保障在冊貧困人口7569戶、11485人,其中:落實低保2785戶、6564人,五保4784戶、4921人。
      精准考核,解決“怎麼脫”的問題。嚴格按照《陜西省貧困退出工作實施細則》規定退出標準和工作程式,開展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脫貧退出工作。貧困戶脫貧:嚴把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安全住房、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習、家庭成員全部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有安全飲水等五項指標,嚴格按照民主評議、收集資訊、村內公示申報鄉鎮、鄉鎮核查確定名單、縣級抽查鄉鎮批准、上報備案縣級標注程式開展退出工作。貧困村退出:嚴把貧困發生率低於3%、退出村貧困戶家庭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佔全縣農村居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於上年水準、有集體經濟或合作組織互助資金組織、通過瀝青(水泥)路、安全飲水、電力入戶率達到100%、有標準化村衛生室七項標準,嚴格按照民主評議、初定名單,收集資訊、核實認定,鄉鎮公示、申報縣級,縣級審核、社會公示,市級抽查、縣級批准,上報備案、市級標注程式開展退出工作。貧困縣“摘帽”:嚴把貧困發生率低於3%、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年全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通瀝青(水泥)路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7%,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90%,電力入戶率達到100%,有安全住房農戶達到97%,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達到100%七項標準,嚴格按照縣級自查、市級初審、呈報省級審核的程式開展退出“摘帽”工作。以嚴格的標準,規範的程式,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檢驗。

道路建設
高科技在蘋果産業中的應用
稻穗盈盈
       因勢利導,充分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市級新聞媒體開設了《脫貧故事》《延安脫貧攻堅路徑》《幫扶榜樣》《脫貧之星》等欄目,市扶貧局創辦了微信公眾號“延安脫貧資訊專報”“延安脫貧攻堅”工作簡報,印發了《脫貧攻堅到戶政策指南》,建立了全市脫貧資訊週報制度,各縣區、市“八辦兩組”也結合實際工作印發了各類政策讀物。通過開展扶貧日宣傳活動、“脫貧攻堅延安在行動”新聞發佈會、參加第24屆楊淩農高會,展示了延安脫貧攻堅成果。
      強化脫貧政策培訓加強政策宣傳培訓,2017年全市舉辦幫扶幹部培訓班210期,培訓4.32萬人,提高了基層幹部和貧困人口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
      堅持扶貧先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通過“黨建引領”提升、“教育引導”樹德、“村規民約”自治、“文明模範”創建、“公益救助”暖心、“司法保障”護航等做法,加強教育和政策宣傳引導。開展了“喜迎十九大全面奔小康”和“文化扶貧扶志助力追趕超越”為主題的文藝下鄉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脫貧故事,宣傳黨的扶貧政策、脫貧成效和扶貧先進典型,創作了《二狗脫貧》《請財神》《第一書記》《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小戲、小品到各地巡演.寶塔、吳起、安塞、富縣等縣對評選出的道德模範、好媳婦、好婆婆、文明戶、致富帶頭人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
      籌辦“愛心超市”,正面激勵引導。一改過去送錢送物“慰問式”扶貧做法,在貧困村籌辦“愛心超市”,693個貧困村全覆蓋,開展積分兌換物品,實行正向引導激勵,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加強協作,社會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蘇陜扶貧協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建立扶貧合作機制。雙方簽訂了《延安市—無錫市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戰略協議》,印發了《延安市—無錫市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戰略協議分工方案》,建立了結對關係。延川、延長、宜川三個貧困縣分別與江蘇省江陰市、宜興市和新吳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結對協作不斷深入推進。二是産業合作全面推進。先後在無錫市舉辦了“延安-無錫産業發展合作交流會”、延安特色農産品暨産業扶貧項目推介會和延川、延長、宜川縣招商引資專場推薦會。延安市派代表團參加了第十二屆無錫現代農業博覽會、2017海峽兩岸(江蘇)名優農産品展銷會,現場簽訂合作協議項目12個,簽約總額6.748億元,延安市招商局正在與無錫商務部門對接推進“無錫延安産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成果三個貧困縣共用。三是扶貧協作項目務實推進。2017
田間地頭宣傳健康扶貧政策

年,江蘇省、無錫市共投入資金5679萬元用於延安市扶貧協作工作,全部用於三個貧困縣24個産業項目和4個人才支援、資助及勞務輸出項目,約計7190個貧困人口得到受益。四是教育合作繼續鞏固。2017年8月無錫第十四批支教老師吳樹兵、劉偉、董行洪、歐偉民、張謙、張旻6名教師,來延安市第一中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活動,兩市教育合作成果正在不斷擴大。五是勞務協作全面啟動。2017年5月9日,兩市人社部門在無錫召開了勞務協作就業扶貧座談會,並簽訂了《無錫市和延安市勞務協作協議》;7月7日,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與無錫技師學院簽訂了兩校合作協議,通過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平臺,實現企業用工與畢業生就業無縫對接。2017年,江陰市、宜興市、新吳區先後在結對縣召開了勞務協作培訓會和現場招聘會,其中江陰市、宜興市分別出資購買50個公益性崗位,使延川、延長兩縣共100名貧困群眾在本地就業脫貧。六是幹部人才培訓交流有序推進。2017年江蘇各界來延安市委黨校培訓共120期、5232人,按照兩省組織部門統一安排,無錫市繆學軍、張國興、杭成等七名來延挂職幹部全部到位,延安市延長縣唐劍副縣長赴宜興市挂職;延川縣呂東鵬、賀春光、馬雄銳赴江陰市挂職,兩市幹部人才交流正在努力推進。

      3+x”等特色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合力團扶貧工作。參與延安市合力團助力脫貧攻堅共有9家企業,其中:中央企業3戶、省屬企業6戶。合力團成立了延長、延川、宜川三個分團,建立了月度、季度定期聯絡機制,明確了油氣、能化、果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等産業扶貧方向,確定扶貧項目12個,總投資61.31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4.13億元。二是醫院對口幫扶工作。省內城市12個三級醫院與延安市12個縣級醫院和市中醫院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開展幫扶工作。三是“雙百工程”。15所省內高校與延安市13個縣區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深入開展了幫扶工作。

      梁家河村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插隊的地方,以前幾個月吃不上一頓肉,黨的十八大以來,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天然氣,辦起了養殖場,去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村民住上了樓房,開上了小汽車,村民都富裕了,老百姓生活更好了。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鞏保雄喜悅地告訴我們,梁家河村民們近年來通過種蘋果、辦養殖合作社、建旅遊公司,2017年每人平均收入就超2萬。

      告別梁家河,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春寄語“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猶言在耳,我不禁意識到,梁家河村的巨變不正是延安脫貧攻堅這條道路上每一個人、每一層組織、每一屆政府不竭的努力和動力的真實寫照。他們勇敢實踐每個想法、努力執行每項目標、積極突破每次局限。相信,延安市委、市政府決不會

辜負總書記的囑託,決不會辜負延安人民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延安精神,在實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脫貧攻堅硬骨頭也一定能啃下來。延安群眾也一定能夠打好這場載入延安史冊的偉大戰役,奪取高品質整體脫貧的全面勝利,譜寫中國夢延安脫貧攻堅新篇章。


金色田園
巍巍寶塔
      2017年延安市認真貫徹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6.23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議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省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機制和辦法,強化涉農資金整合使用和市縣財政配套投入,統籌推進“八個一批”脫貧工程和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圓滿地完成了年度脫貧計劃任務。6月2日,全國農業産業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交流會議在洛川縣召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家扶貧辦劉永富主任、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充分肯定了延安市的做法。8月中旬,九三學社中央在延川、延長兩縣民主監督調研後,對延安市脫貧攻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讓有為者有位 讓吃苦者吃香
       2018年3月26日,在延安市全市脫貧攻堅誓師動員視頻會議上,市委對2017年度108名全市脫貧攻堅先進扶貧幹部進行了通報表彰。這108名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聯戶幹部,以高度的責任感、忘我的奉獻精神,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力量,樹立了榜樣,真正體現了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值得全社會來共同學習。
幸福不會從天降 脫貧還要靠奮鬥
       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