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甘泉縣:創新資金使用方式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摘要:甘泉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62戶9674人,其中在冊貧困戶885戶2164人。2018年,全縣計劃退出貧困村24個,退出貧困戶607戶1660人。

甘泉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62戶9674人,其中在冊貧困戶885戶2164人。2018年,全縣計劃退出貧困村24個,退出貧困戶607戶1660人。

為進一步發揮扶貧資金撬動作用,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經濟收入,確保扶貧資金到村到戶收益到人,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甘泉縣立足實際,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扶貧資金收益扶貧模式。按照“聚焦‘三農’抓‘三變’、産業增收促脫貧”的思路,以增加村集體經濟積累、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目標,堅持走新型合作化道路,多渠道增加貧困群眾經濟收入,拓寬農村發展路子。

結合“三變”改革,甘泉縣計劃為39個貧困村分別注入30萬元扶貧資金作為村集體資金,通過“折股量化、保底分紅”的方式,入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能人大戶領辦的經濟組織,所得收益80%用於貧困戶分紅,2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貧困戶有紅利,村集體經濟有收益。一是項目選擇合理。第一批已給17個貧困村安排510萬元。①為橋鎮鄉閆家灣村、劉老莊村、橋鎮村、府君店村村集體經濟共注入120萬元,用於發展王家灣村奶羊特色養殖項目。計劃新購吸奶設備一套40萬元,購奶羊400隻80萬元,可直接帶動貧困戶95戶。②為下寺灣鎮下寺灣村村 集體經濟注入扶貧資金30萬元,用於擴大下寺灣人民公社大食堂(遊客接待中心)規模,計劃購買廚房用具一套、桌椅15套,接待遊客用餐,可直接帶動54戶貧困戶。③為石門鎮圪嶗村、和平村、高哨村、大莊河村村集體經濟項目注入120萬元,用於甘泉龍灣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建日光溫室大棚22棚,新建60㎡産品展示廳1處,購置運輸車輛1台,購置卷簾機44台、草簾100塊、大棚膜22塊及其他農用物資,可直接帶動60戶貧困戶。④為勞山鄉豐足村、楊莊科村、勞山村、林溝村村集體經濟項目注入120萬元,用於延安勞山雞業有限公司年萬噸有機肥生産加工設備購置,可直接帶動88戶貧困戶。⑤為道鎮蒲家溝 村、喬莊村、三岔口村、南義溝村村集體經濟項目共注入120萬元,用於南義溝連心豆腐坊豆製品直營店10萬元,用於新建日光溫室大棚50座110萬元,可直接帶動95戶貧困戶。

1

二是項目覆蓋面廣。項目的實施,切合鄉村振興戰略,對推動全縣村集體“三變”改革有深遠的影響,對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貧困戶增收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僅可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發展産業,還可輻射帶動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既可以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還可以進一步吸引農村閒散勞動力和外出務工者回家創業,有助於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可帶動包裝、運輸、鄉村旅遊等相關産業發展。

三是制定防範辦法。結合全縣實際,按照“既要整合、更要管理”的要求,制定出臺了《甘泉縣資産收益扶貧工作實施細則》,各鄉鎮扶貧資金實行專賬、專人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財政、審計等方面的監管作用,確保專項資金按照指定用途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不準擠佔、截留、挪用。

3

四是收益前景看好。5個示範點為貧困群眾提供長期有效的脫貧致富途徑,可輻射帶動185戶貧困戶參股分紅,預計每人平均可增收1200元/年,有效的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實現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使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責任編輯: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