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縣:“五項舉措”齊發力 全域旅遊帶脫貧 —乾坤灣“旅遊扶貧”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延川縣乾坤灣鎮大膽探索“旅遊扶貧”模式,發展旅遊開發反哺農業、農村、農民的偉大實踐。
延川縣乾坤灣鎮大膽探索“旅遊扶貧”模式,發展旅遊開發反哺農業、農村、農民的偉大實踐。“五項舉措”齊抓並舉,助推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7年,乾坤灣鎮旅遊人數首次突破90萬次,旅遊直接帶給農民收入500余萬元,間接推動了近800戶農戶發家致富和374戶貧困人口脫貧摘帽。
一、萬畝棗園變成了旅遊採摘園。乾坤灣鎮富有典型的黃河灘棗,皮薄肉甜,紅棗種植傳統已有千年之久,全鎮面積接近30000畝。由於裂果問題和勞動力的缺失,“棗富民”這一“興農夢”總是被無情打破。縣委、縣政府轉變發展思路,結合旅遊開發發展紅棗採摘園。“十三五”以來,乾坤灣鎮積極搭乘旅遊助推扶貧高速快車,與縣文旅集團扶貧公司緊密合作,探索出了一條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多贏合作模式。2017年底,全鎮流轉棗園1萬畝,258戶農戶、205戶貧困戶獲得了每畝至少200—500元的入股分紅收益。同時,部分富餘勞動力又與縣文旅集團簽訂了棗園管理勞務協議,就近打工。棗園變採摘園,棗農變技術工,旅遊有了項目,棗農有了就業,乾坤灣的紅棗變活了。
二、簡陋民宿變成了旅遊農家樂。乾坤灣鎮以建設特色黃河旅遊小鎮為目標,盤活現有資源,就近取材,將劉家山村、碾畔村閒置窯洞以實物資産入股文旅集團,由文旅集團負責舊窯洞、舊院落的維修改造,按照公司70%,農戶20%,村集體10%的利潤分成,打造一流的黃河民宿集中群。每孔窯洞每年為村民帶來500元的利益分紅,舊居變新顏,劉家山成了黃河邊上最美麗的鄉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在旅遊沿線著重培育一批以當地農民為主的民宿農家樂旅遊服務項目。截止2017年底,全鎮開辦民宿農家樂105家,帶動500 人以上實現了就業。2017年喜縫“雙節”,乾坤灣景區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民宿農家樂出現了生意火紅、一床難求的喜人局面。小程村郝國強開辦的一所農家樂,僅國慶期間收入就超過了30000元。借助旅遊強勁東風,乾坤灣鎮將全力提升旅遊接待服務能力,繼續打造小程、杜家洼、碾畔、房家洼、槐卜仡佬等分散民宿村,力爭實現500孔窯洞1000張床位。
三、農村農業做起了産業化品牌。按照“旅遊反哺農業,農業助力旅遊”發展思路,以塑造“一斗谷小米”、“仙芝壽桃”“車貢酥梨”等一批鄉村品牌為目標,逐力打造“綠色、生態、有機、時令、健康”産品理念,全力做好“311111”産業佈局,即,3萬畝紅棗,1萬畝小雜糧、1萬畝雜果、1萬畝中藥材、1萬頭大家畜、1萬畝蘋果。截止2017年底,新建拱棚100座,發展露天水蜜桃1000畝、山桃1000畝;種植花椒500畝、葡萄等雜果1000畝;新建高標準蘋果示範園1600畝;改良、管理優質蘋果4500畝。紮實推進“一村一品”,既增加了群眾收入,又提供了旅遊品質産品,塑造了獨具特色的鄉村品牌文化。為拓寬賣的通道延伸賣的渠道,鎮政府在旅遊沿線完成農産品售賣亭建設10處,將依託景區主要景點同步策劃農特産品電子商務實體店暨電子扶貧超市,屆時將實現線上、線下雙重行銷,把鄉村品牌産品輸送到熱愛乾坤灣的全國人民。
四、16個村集體有了保障性收入。和全國其他貧困地區一樣,如何破解村集體收入難題,曾經是擺在乾坤灣鎮政府面前最為頭疼的難題。2017年,乾坤灣鎮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突破點,不斷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如何破題?缺乏啟動資金是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由縣級財政統籌,乾坤灣鎮政府為每個行政村爭取到了3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入股文旅集團黃河巡遊項目,每年紅利保障不低於5萬元收入,一次性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和收入問題。經濟發展和文旅集團生死與共、互惠共贏的成功經驗促使地方和企業利益牢牢的捆綁在了一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集體經濟成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推手和重要保障。
五、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轉變。旅遊帶給農民的不僅僅是實實在在的脫貧致富,更是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變和生活理念的重新塑造。截止2017年底,乾坤灣鎮共完成了14個行政村96公里鄉村道路硬化;16個村級衛生室得以升級改造;865戶飲水困難群眾得到徹底解決;全鎮16個行政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全部升級達標。通過紮實開展“四講活動”、“四好教育”等活動,群眾的思想觀念大為改觀,辦起了農家樂,旅游來的人多了,農民有了禮貌,穿衣有了講究,搞起了道情、剪紙、布堆畫、秧歌等民間文化藝術。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