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師名家

名師名家

楊雪霏:彈出古典吉他的更多可能

2月23日至24日,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來的兩場“桑巴往事”音樂會酣暢淋漓。兩個半場,古典與流行之間,正統的紅與搖曳的藍之間,楊雪霏的吉他是充滿張力和想像的主線。

鄧超:有責任把國球故事拍好

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今天正式公映。主創近日走進中國人民大學路演,導演鄧超表示,該片本來準備在去年國慶檔公映,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改在今年2月17日公映。

李健:被觀眾認可是最幸福的事

李響是導演徐紀周專門為李健量身打造的一個角色。李健和徐紀周相識于電視劇《命案十三宗》片場,一個是藝校在讀學生,一個是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

阮余群:讓歌劇走近人民

她是女高音歌唱家、歌劇實力唱將。她在《遊吟詩人》《圖蘭朵》《茶花女》《卡門》《霸王別姬》等中外歌劇經典作品中演繹了一批獨具個人風格的人物形象。

黃渤:用最平實方式 打開中年危機

“人生總會遇到溝溝坎坎、起起落落,雖然劇集開頭有點戲劇化,但我們就是要用這種方式集中呈現邊亮這一角色的壓力。”黃渤坦言。

何冰自導自演新戲令人期待

由何冰導演,周帥、馮文娟、何靖、何冰聯袂出演的阿瑟·米勒劇作《代價》,將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上演。這是該劇首次搬上中國舞臺,目前正在緊張排練合成當中。

他備戰12年,如願在九天高歌

“為什麼要放棄當歌手的夢想,選擇當一名飛行員?”“當一個歌手,我永遠不會有機會駕駛飛機飛翔在祖國的藍天。選擇當一名飛行員,就可以在藍天驕傲地歌唱。”這是30多年前,張陸與考官的對話。

孤獨的跑者內心堅毅篤定

“既要……又要……”的事情,往往不太容易,胡歌只能“邊演邊學,邊演邊觀察”。編劇導演在開拍前花了大半年時間去縣裏收集素材,胡歌就跟他們請教專業知識。

張維良:笛簫的世界

從蘇州的街邊巷尾中走來,竹笛一直與張維良相伴。在單調乏味的環境中,在巡演奔波的場地外,在獲益良多的大學裏,在蜚聲世界的年華里,竹笛都給他撐起安靜的角落。

他以赤誠之心為中國“交響夢”上下求索

昨晚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舉行的“紀念朱踐耳誕辰一百週年音樂會”上,管弦樂《燈會》等朱老的四部作品奏響,彰顯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一名忠誠共産黨員的赤誠之聲。

熱西·才讓旦:藏族音樂正以多元化方式走向國際

在熱西·才讓旦看來,包括藏族在內的傳統民間音樂蘊含真善美的價值觀,所傳遞出的平等、環保、善良等理念是全世界的共同嚮往,在當下尤為珍貴。

以歷史責任感投身火熱文藝實踐

幾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激勵之下,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除了舞臺演出全力以赴,我還堅持每天練功與學習,踏踏實實走好新時代新征程。

小柯:各地口音各色人生匯成“新京味”

《三里屯42號》通過兄妹三人和街坊朋友的人生故事,展現了三里屯從汽車配件一條街,到後來的酒吧一條街,再到市民口中的“小臟街”,最終改造為今天干凈整潔又時尚的城市地標的城市變遷。

羅兵:讓年輕人感受“抗戰中的文藝精神”

​數十位國家話劇院演員演繹14年抗戰歲月,講述抗戰時期中國文藝和藝術家的精神和力量,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鞏漢林:緊跟時代 永葆青春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從藝幾十年來,鞏漢林一直追求完美,時刻對生活保持細緻入微的體察,皆因他對藝術的敬畏,對舞臺的熱愛,對觀眾的感恩。

馮遠征:和杜甫一起經歷詩之旅程

9月23日起,北京人藝歷史大戲《杜甫》再度上演。這部歷史劇以獨特的視角,充滿詩情詩意的舞臺,全面展現了杜甫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

劉子微:京劇藝術創新的弄潮兒

近日,劉子微攜京劇《母親》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在她和團隊離漢赴津前夕,記者走進武漢京劇院,聽這位劇院“掌門人”講述她與京劇的故事。

陳張霞:從藝20年來最難的一部戲

一部近30年未上演的趙派經典名劇《盤夫索夫》,日前被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陳張霞搬上國家大劇院舞臺,令戲迷觀眾大飽耳福。

宋春麗:演員的誠意

熱播劇《人世間》裏飾演的“人間清醒金主任”讓人還沒咂摸完,宋春麗又醞釀著在新劇裏來一波新的驚喜和感動。

舞蹈家夏冰:打開利川小曲美

湖北省利川市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歌舞之鄉,楚文化與巴文化在這裡相互碰撞交融,土、苗兒女能歌善舞,“三天兩頭不唱歌,喉嚨好像蟲在梭。

大鬍子魯普

他演奏時眼睛微瞇,深凹的額頭皺紋盡顯內心波瀾,並無誇張捭闔架勢,而疏疏散散,頗有儒者氣象。這就是當世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的拉杜·魯普,也是為數不多的蓄鬚鋼琴家。

楊瀾:從小女孩到大女生

辛少英,央視著名編導,原《正大綜藝》製片人、總導演:“楊瀾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有思想,與眾不同。楊瀾的主持也給《正大綜藝》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劉和剛:“為年輕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作為劉和剛的授業恩師,已及耄耋之年的孟玲親自到場支援。她表示,“民歌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民族音樂的教育工作者,支援民歌事業都是義不容辭的。”

黃盈:腳步慢下來 也許走得更長久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舞臺演出逐步恢復後,導演黃盈接連有《十字街頭》和《福壽全》兩部話劇登臺國家大劇院。一個致敬經典電影,一部講述另類相聲史。不同的時空場景,卻同樣有“上帝視角”的加入——即時拍攝。

鬱鈞劍:讓民歌唱得更響亮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弄百萬兵

皮影戲以前在孝義十分流行,婚喪嫁娶,春種秋收,人們都會請皮影戲藝人來表演,“五尺紗窗燈一盞,七緊八慢戲一班;喔呵呵呵一聲喊,老人哈哈孩童歡”。

王舸:探尋舞劇語言新的可能性

他始終堅持在生活的真實中找到藝術的真實,用動人細節折射宏大主題。從舞蹈演員到舞劇編導,一路走來,他始終在藝術道路上追求新的突破。

曹光裕:用心用情傳唱川江號子

走近“敦煌的女兒”樊錦詩

李林曉:展示出年輕人使命和擔當

何晟銘:演好角色需要儀式感

韓紅:願意成為音樂的“瘋子”

李克瑜:為起舞者著色彩

滿江:做個開心快樂的中年人

徐帆重返人藝舞臺再演蔡文姬

宋春麗:七十多了還能演戲很幸福

張歆藝 這個演員有點瘋

戲曲需要更多的演出舞臺

成長,做“胸懷國之大者”的文藝工作者

喬梁:好的傳承,讓電影一代代往下走

1  2  3  4  5  6  7  8  9  10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