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杜·魯普
王秋海
年輕時很帥很高,笑起來模樣傻傻,中年後留起了大鬍子,髮際後移,頭髮稀疏,頗像恩格斯。他登臺時步履沉穩,不用鋼琴凳,而備一把靠背椅,顯示他對鋼琴演奏的特異觀念。他演奏時眼睛微瞇,深凹的額頭皺紋盡顯內心波瀾,並無誇張捭闔架勢,而疏疏散散,頗有儒者氣象。這就是當世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的拉杜·魯普,也是為數不多的蓄鬚鋼琴家。他于2022年4月18日在瑞士洛桑的寓所病逝,享年76歲。
魯普1945年11月生於羅馬尼亞的加拉提,與肖邦一樣是東歐鋼琴家,相信大多數愛樂人頭腦中立時浮現出的另一位東歐鋼琴巨匠必然是英年早逝的迪努·利帕蒂。
魯普6歲學琴,12歲登臺演奏,曲目全部是他自己創作的。1963年他赴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所以我們在其一些作品中可以察覺出一種特有的俄羅斯學派作風。他本來想成為一位作曲家,後來在啟蒙老師的勸説下邁向鋼琴之路。他由於使用靠背椅,重心偏後,因此演奏的音量並不大,然而音色的細微變化卻特別豐富,以致他可以創作出如光影變幻般的明暗對比。尤其在高速彈奏時仍能保持像水晶般明晰的觸鍵,對可怕的八度音的處理也顯得大膽而光彩四溢。
因其詩人氣質使然,演奏風格充滿溫暖的抒情,高度的歌唱性與深度的詩意,卻又深深沉浸于憂鬱、晦暗的氣氛中,使觀眾可以聽到人類心靈的孤寂、徒勞的掙扎、哀愁與壓抑。魯普曾經合作過的著名樂團包括克裏夫蘭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柏林愛樂等。他的專長曲目是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
聽魯普演奏作品,便知他不是那種藉高難度作品自我炫耀的鋼琴家。他低調謙和,卻又不失幽默。記得曾聽他演繹莫扎特第23號鋼琴協奏曲,尤其第二樂章柔板,他不慌不疾,閒庭信步,以極為克制的手法和表情卻將心中的浪漫情愫和盤托出,柔美的旋律似溪流清處,自饒別趣,浮現出水上、月中、花下的意境。石黑一雄小説改編的電影《告別有情天》男主與女主熾熱卻克制的愛情就是魯普風格最好的詮釋。何至如此?想到他仙逝的地點洛桑,多少有了些許答案。
他演出足跡遍及歐洲各國浪漫之都,浸染了當地藝術的熏陶,但性格卻仍保留東歐人的含蓄,遂將內心情感養成蓄勢待發之勢,帶著古典節制的腳鐐跳舞。他走出洛桑家門,腳邊是藍色日內瓦湖的瀲艷波光,仰頭是阿爾卑斯山,山頂終年覆雪,那裏有諾獎得主湯馬斯·曼小説中勾繪的由光怪陸離的文人藝術家駐紮的精神病院,翻山便是大片薰衣草的法國南部。魯普儼然循著浪漫奔放的肖邦軌跡一路走來,後者的身影常出現在巴黎、威尼斯、西班牙。
魯普于2019年退出公開演出,此前幾年因健康狀況不佳取消了許多表演,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沒有錄製過專輯。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魯普內斂的性格使他不接受採訪和在媒體露面,他也不允許電臺播放他的演奏。但他的音樂創作始終是樂迷和其他音樂家景仰的楷模。
魯普的演奏將完美主義淋漓揮灑在細節與音樂想像力的結合上,傳達出對音樂走向的穩定把握。他給人的印像是,在演奏之前就細心思考演奏的樂譜,所以每一個音符的位置都恰到好處,每一個細微差別都有它特定的效果。而最終的結果聽起來卻渾然天成,絕無炫技之匠痕,這就是魯普音樂天賦的深度和魅力。
莫扎特第23號協奏曲的柔板在西西裏舞曲節奏上展開,鋼琴呈現恬靜的主題,第二小提琴在和弦伴奏下,與木管及第一小提琴應答,鋼琴以A大調演奏變奏主題,中段先由長笛與單簧管表現新旋律,鋼琴予以反覆,木管與鋼琴隨後追逐。這首協奏曲是莫扎特少快樂、多憂鬱的曲目,魯普奏來最為適宜,韻味長日清淡、閒疏灑脫,不涉市儈之氣,悅耳怡人。
他那沉醉的表情使人灑然起山林湖海之興,清淡徜徉之情,加之莫扎特的旋律純然細膩,無煙火氣,似疏雲之映淡月,臻于不殊之妙。
原文連結: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2/20220705/20220705_012/content_20220705_012_1.htm#page11?digital:newspaperBjrb:AP62c34332e4b01c9fa7b24c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