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42號》演出中,小柯(前排右三)登臺參演。
本報記者韓軒
國慶假期,著名音樂人小柯創作的音樂劇《三里屯42號》在小柯劇場首演。從上一部以北京火車站西大鐘命名的音樂劇《西大鐘下》,到這部以三里屯命名的音樂劇;從《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主題曲《日子》,到後來膾炙人口的《北京歡迎你》,北京已成為小柯作品中繞不開的主題。
通過人的故事展現城的變化
《三里屯42號》通過兄妹三人和街坊朋友的人生故事,展現了三里屯從汽車配件一條街,到後來的酒吧一條街,再到市民口中的“小臟街”,最終改造為今天干凈整潔又時尚的城市地標的城市變遷。在三里屯這個地界,兄妹三人和朋友們際遇不同,但他們共同經歷了北京亞運會,經歷了改革開放12週年、20週年,經歷了2003年非典,經歷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等重大事件。
小柯為《三里屯42號》創作了多首新歌,也在劇中串聯自己的經典之作。當故事講到北京奧運會時,劇中人突然唱起《北京歡迎你》,台下觀眾情不自禁地跟唱和鼓掌。劇中,小柯還為剛剛成功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創作了一首《北京再相約》,個別旋律呼應《北京歡迎你》,給觀眾帶來別樣的感慨。
四川話湖北話紛紛亮相
《三里屯42號》是小柯受朝陽區文聯委託創作的音樂劇。“時代在變,人物在變,但三里屯這個場所沒有變,當我聽到這個選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茶館》的創作方式,通過一座茶館寫大時代變遷。”小柯説,他希望實實在在地呈現身邊這些年的變化,所以把個體戶、萬元戶、創業者、作家、導演、演員和改革開放背景下出國的人等各種人物都寫入劇中。
風格上,小柯給劇目的定位是“新京味”,並不是人物説話都是一口地道的京腔,也並非音樂都撥起三弦或者來段京韻大鼓。相反,《三里屯42號》匯集了各地口音,四川話、湖北話紛紛亮相。“當時的三里屯類似于一個文藝沙龍,不止是一群北京人在這兒聊天。北京是一個融合的城市、包容的城市,來自各地的人都成為這裡的一員。”小柯覺得,各地口音、各色人生都能在北京看到,這種感覺才是“新京味”。
家常但有深意的“北京表達”
小柯寫過很多以北京為主題或背景的作品,北京是他創作的重要底色。“這是逃不開的一件事,就像我最早寫貧嘴張大民,感覺特順手。”小柯説,他今年51歲,出生在北京,生活在北京,“讓我寫上海也寫不了,我打小就説北京話,創作離不開自己生長的語言土壤。”
對小柯來説,京腔京韻和北京人的思維方式已經內化于創作思路中。有人説小柯的創作喜歡用“了”“吧”等虛詞結尾,比如《日子》中“風吹著雲兒散了”;他還喜歡唱疑問句,比如“你説吧要我等多久”“誰在等你,你在等著誰”。小柯把這些都歸因于北京話的表達方式——平淡、家常但有深意。“我特愛看北京文人寫的白話散文,都是淡淡的,但內容很深,鑽進骨頭裏那樣的深。”
寫北京不能只寫表面,小柯想抓住這座城市和人內在的血脈。近幾年,小柯接觸到不少以北京為主題的創作邀約,他自己很喜歡的是參加北京衛視《最美中軸線》節目時,創作的《鐘鼓樓》和《雨燕回正陽》兩首歌。
“鐘鼓樓代表時間,這座樓在過去能指揮一座城市的晨昏;而正陽門的雨燕每年都會遷徙,就像我們的遷徙,每天、每年有多少人從正陽門出門、從正陽門回家。”小柯説,“我寫北京,不想簡單去描述它的外貌,而是從我的角度去思考這座城市與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