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未來中國經濟的推動力在哪?

    世界銀行駐北京代表處經濟部主任、首席經濟學家迪帕克博士日前在清華大學90週年校慶講演時對推動中國經濟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

    關注中國“增長的品質”

    迪帕克是中國問題專家。他提出的經濟增長更需要品質的觀點,是一種更長遠的發展觀。“我所強調增長的品質,並不是中國的熱門議題,但與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密切相關。”

    迪帕克承認,經濟高增長對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增長創造就業機會,這樣才能有收入,才會有消費。“經濟增長不僅整體提高了中國人的福利,而且從總體上講,增長甚至改善了中國社會中大量最窮困群體的生活品質,使絕對貧困趨於下降。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一個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平均生活品質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貧困率將降低0.6到3.5個百分點。中國在這方面是特別成功的。在‘八五’計劃和‘九五’計劃期間,中國至少減少了1.5億生活在絕對貧困狀態下的人口。”

    迪帕克認為,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中,中國在生産和消費迅速增長的同時減少了貧困,説明經濟增長對中國生活品質的影響非常顯著。“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巨大的成就。”

    但迪帕克指出,比較容易被人忽視的是,在中國過去的20年中,全要素生産率的年增長率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佔有很大份額。

    迪帕克解釋,從1978年以來,中國增長的40%到70%來源於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這兩項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幾乎都超過了一半。與此同時,全要素生産率的長期貢獻也佔到30%— 58%。包括在現有産品和新産品的生産中使用更先進的技術或進行技術改進,以及將資源從低生産率的用途轉移到高生産率的用途等等。“這個比例在世界上(包括發達國家在內)都是最高之一。”

    迪帕克認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很超前。“他們不僅知道均衡積累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需要,而且他們在這方面已經有所行動。中國的‘十五’計劃十分關注發展人力資本和保護自然資本的問題,就是證明。更重要的是,中國目前已經在花很大的精力糾正過去因政策原因遺留下來的問題。這種新平衡增長學説的實踐,將給中國的發展帶來長期的影響。”

    WTO將使中國更加開放

    迪帕克認為,TFP增長過去是、現在是、今後仍然是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核心問題。“隨著WTO的臨近,中國將更加開放,TFP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進入一個新的高潮。”

    迪帕克的理由是,中國1978-1984年期間實行的農業改革,農村剩餘勞動力向製造業的重新配置,以及國有企業工人流出,都增進了TFP。“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和技術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在一般增長核算框架中並沒有得到完全體現,但確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可以預見,政策體制的重大變化將給中國帶來比較短期但非常重要的對生産率的激勵。在未來全球增長減緩、出口增長率下降的大趨勢中,中國會因更加開放帶來更大的經濟增長和發展。”

    迪帕克分析,中國在生活水準方面仍然擁有大量的追趕潛力。“在追趕期內保持現在的高水準生産率增長是可能的。”

    儘管迪帕克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但他認為,目前中國在考慮如何實施有效政策來追趕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時候,仍然有必要理性地判斷未來TFP的作用。“如果中國希望實現持續高增長,就需要更多的關注于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中國儲蓄率已經在40%左右保持了很長時間,想要再高恐怕很難;中國人口增長率正在逐步降低。資本和勞動力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都有局限。”

    他建議中國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我們通常只看到物質資本對經濟增長作出的貢獻,其實人力資本和自然資本同樣可以通過相同的渠道發揮作用。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正向效應永遠在不斷增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自然資本的缺乏。”

    “擁有高水準人力資本的國家,其經濟增長率對自然資本的損失並不敏感。但對人力資本水準較低、需要自然資本來實現持續增長的國家而言,這種損失可能是破壞性的。北京和上海這些人力資本較高的地區在自然資本遭到破壞後,還是能夠實現持續高增長;而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這些人力資本存量較低的地區出現自然資本損失後,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本通過提高物質資本持久的回報率而作出貢獻,而且能夠協調三種資本更均衡地發展。“而要想實現這種均衡,最根本的環節是發展政策的制定。”

    “中國許多現行的政策實際上是刺激消費導向而不是儲蓄導向的,但是,資本市場、社會保險、稅收和資本流動的結構升級卻會提高資本的回報並刺激儲蓄。與外國儲蓄(資本帳戶在支付平衡上的赤字)相關的流通狀況也不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如果發生改變的話,也很可能是外國儲蓄的減少。實際上,投資的發展對很多要素非常敏感,在中國實現社會徹底轉型之後,這些要素中的大部分都將發生根本性轉變。所以,資本投入的預測很難確定。而且,勞動力和資本投入的增長與經濟進步根本無關,這些生産要素的供給與否均直接受制于技術進步和技術變遷。”

    迪帕克估計,中國的人力資本可能會進一步深化,但進展的速度卻會很慢。“對某些省份來説,普及九年基礎教育還只是奮鬥目標,而且中國教育體系還存在品質問題的困擾。另外,中國的勞動參與率(現在約為85%)非常高,已經不可能再上升。所以,綜合來看,有效勞動對未來數年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容樂觀。”

    

    《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6月1日



相關新聞


世界頂級企業把新世紀戰略發展重點轉向中國



“一個中國 四個世界”
──胡鞍鋼析地區發展差距



中國貧富差距的心態影響和治理對策



項懷誠:今年的財政收入有可能呈前高後低的發展趨勢



冷靜看待我國外貿排名上升



全球經濟衰退將給中國帶來巨大挑戰



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再次走低甚至陷入衰退



我國經濟結構在七個方面失衡



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已基本形成



今年預期經濟增長率百分之七


參考文獻

改革股市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三大問題

高科技在中國就意味著經濟的高增長

邱曉華:消費者將成為經濟發動機

今年我國經濟將增長7%—8%

胡鞍鋼:未來經濟增長取決於TFP

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世界一流的增長率(下)

發展態勢良好的中國經濟有沒有問題?(上)

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

中國是亞洲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國在世界經濟地圖上的定位

華爾街的風風雨雨與中國經濟

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長7.3%

勾沉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1年春季報告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中國走向成功

中國之龍
——近觀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令世人吃驚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