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華爾街的風風雨雨與中國經濟

    世界經濟的龍頭美國經濟的趨緩也正在嚴重地影響著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亞洲與歐洲經濟的增長。世界經濟正步入一段不尋常的動蕩時期。

    新經濟下無經濟週期神話的破滅

    經濟週期的出現對市場破壞極大,但它似乎又為現代市場經濟的伴生物。然而九十年代以來的新經濟在美國的成功給人們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殘酷的現實打破了“新經濟下無週期”的神話。這次美國經濟放緩的直接因素首先就表現在IT産品的大量過剩。由於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公司對資訊設備與軟體的過量投資,造成了生産能力過剩。2001年大公司紛紛消減在IT上的開支。

    美林證券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今年美國各大公司對IT設備與軟體的投資僅增長4.5%左右,遠遠低於以往的增長速度。對消費者的調查也顯示,大部分的消費者認為奔騰2或奔騰3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對是否換成奔騰4會持較長的觀望態度。可是對於IT産業的製造商來説,這種投資的間歇期打破了原來市場的正常運轉,造成了他們庫存的大量積壓。廠商為降低成本不得不裁減員工,縮小生産規模。下游産品的銷量不足又直接影響上游産品與周邊産品的生産。從而使經濟增長放緩,經濟週期形成。

    與前幾次美國經濟週期不同的是,這次經濟放緩與美國股市泡沫的破裂有很大的關係。股市下挫最大的間接影響是股票持有者的財富收縮而導致消費減少。美國將近一半的家庭持有股票。一般説來,股市價值每下降一美元,消費就會減少3-5美分。這對風雨飄搖的美國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次經濟放緩與以往的經濟週期不同的另一大特點為這是美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出現的第一次危機信號。新經濟促進了全球化的進程,為九十年代全球經濟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可是同時也造成了經濟週期的趨同化。密西根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新經濟下,國際投資基金與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相關係數高達65%以上。美國的衰退很可能引發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亞洲國家可能首當其衝成為主要受害者。這不但是因為亞洲國家還處於金融危機的恢復過程中,如大病初愈的病人,承受不了再一次風寒的襲擊。更重要的是許多亞洲國家重量級的出口産品—電子産品正是這次美國經濟放緩的重災區,對美國的出口大幅下降是在所難免。

    警惕進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拉動

    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即進出口占GDP的比例已經接近40%左右,兩倍于美國(19%),日本(16%),與印度(18%)。世界經濟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

    部分學者認為,由於中國出口以中低檔産品為主,世界經濟衰退使消費者收入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對中國出口産品的需求。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似是而非。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和亞洲。在1990年美國經濟步入危機時,中國對其出口增長率從30%下降到18%。一直到1992年美國經濟逐漸復蘇時中國對其出口才又增長到40%。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對該地區的出口增長率銳減,從1997年的20%降為1998年的負10%,1999年也僅為4%左右。這些都説明,從總體上看,世界上任何主要經濟的增長急劇放緩或出現衰退,中國對其出口會迅速下降,無一倖免。值得關注的是,在4月8號吉隆坡的東南亞聯盟國家財長會議上,面對美國經濟放緩對東南亞國家的出口需求下降的現狀,以及對日元貶值的擔憂,與會官員一致調低該地區2001年的經濟增長率。

    另一個現象也引起我們的注意,即當中國對衰退國家出口下降的同時,進口也會隨之下降。而在這些市場開始回升時,中國從這些市場的進口更會大力反彈,其增長速度往往比出口的增長速度為大。這在亞洲金融危機的復蘇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明顯。1998年中國從亞洲進口增長率從上一年的7%下降到負的2%。但從1999年起,中國從該地區的進口增長率連續兩年超過出口增長率的十個百分點左右。

    我們知道,進出口對GDP增長率的貢獻為凈出口的變化與上年GDP之比,當進口的增長率遠大於出口增長率時就可能造成外貿對GDP增長的負拉動。事實上,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1999年中國的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的1.5百分點,2000年則繼續為負的0.5%。這些都與亞洲國家在經濟復蘇中增加了對中國的出口不無關係,其中以南韓與我國台灣省為甚。在進行對今年的經濟分析中,要十分警惕進出口增量的負拉動效應。

    美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將主要在外貿,外國直接投資,股市與匯市等領域中反映出來。下面我們一一進行分析。

    從進出口來看,中國今年的出口增長率要遠比去年的28%為低。這除了去年基數偏高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對美國以及亞洲經濟出口的下滑。另一方面,由於外國直接投資的拉動,由於貨幣貶值後亞洲國家出口競爭力的增強,也由於中國消費市場的逐漸轉強,預計進口增長速度還會在高位上徘徊。如2001年出口增長率為10%,而進口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則進出口對GDP的負拉動就會在1.5到1.8個百分點左右。這對我們保持平穩的經濟增長的目標有不利的影響。有關部門可能要及時採取一定措施來促進今年出口增長。

    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好機會

    從外國直接投資來看,今年的形勢應該比較好。在過去的兩年中,外國直接投資一直在低位徘徊。1999年甚至為負增長。因2000年的協議投資增長高達57%,估計2001年實際外國直接投資可至少增加20%達480億元左右。對GDP增長的貢獻可達0.3-0.4個百分點。國外經濟不景氣,外國資本正在到處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如果我們能夠因勢利導,借中國加入世貿,西部大開發這兩大熱點做文章,今年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率還可以更高一些。這就可以進一步彌補進出口貿易增長率的下降。

    世界經濟放緩時的中國股市與匯市

    從股市上來看,因為中國的A股市場對國際股票市場的相對獨立性,估計世界經濟的放緩對A股市場的直接影響並不大。A股市場受國內監管力度,公司業績的影響更大一些。然而最近B股市場對國內外匯持有者的開放卻加大了中國股市與國際市場的相關性。B股市場對內開放對中國加速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但如監管不力,可能給國際投機者有機可乘。

    在不成熟市場的經濟危機中都有國際金融大鱷興風作浪。特別是世界股市如真的進入蕭條,B股市場可能成為投機的目標。許多跡象表明,美國,歐洲,台灣,香港的一些機構正密切關注B股市場的變化,這些應該成為監管當局制定B股市場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變數。

    從匯市來看,因日元疲軟,亞洲其他貨幣走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實際上2000年亞洲貨幣對美元普遍貶值了將近20%左右。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動蕩會使美元的匯率高企。而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和港元也會承受較大的壓力。有關部門應該及早地考慮對策。首先要解決的恐怕是要堵住資金外流的渠道。外匯流失是一個長期的現象,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每年資本外流都高達100億美元以上。據學者估計,在亞洲金融危機高潮時的1998年資本外流可能高達380億美元,幾乎與當年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相等。這一現象在1999年後加強外匯監管,打擊走私等果斷措施後有所收斂。但當國際市場動蕩時還有死灰複燃的可能性。有關部門應花大力氣堵住這一不正常的渠道,以保證人民幣匯率在非常時期的穩定。

    總之,美國經濟在經歷了近十年來的長期高速發展後,在2001年有一個較大的調整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這次調整的影響面有多大,持續的時間有多長還不是很明朗。但對已經融入世界經濟的中國來説不受其影響是不可能的。做最壞的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可能是在這動蕩的世界經濟中的最佳選擇。

     中國證券報 2001年04月27日

相關新聞

受美國經濟影響 世界經濟將放慢

美聯儲給美國經濟打了支強心針

美國經濟增速趨回升

全球經濟衰退將給中國帶來巨大挑戰

格林斯潘三動刀

美聯儲降息 華爾街淪陷

會爆發全球經濟危機嗎

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再次走低甚至陷入衰退

我國經濟結構在七個方面失衡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