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1年春季報告

    1.主要經濟指標預測

    當前,我們既有一個較好的發展基礎,面臨著機遇,同時又仍然面臨著許多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我們不僅要進一步努力克服各種困難,保持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更要仔細研究、縝密分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宏觀經濟出現的新特點、新問題,將宏觀調控提高到一個新水準,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取得新的成績,為我國經濟在新世紀開好頭,爭取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本報告將在模型模擬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分析和預測今年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問題。

    據預測,如果國際經濟環境不出現程度較大的惡化趨勢,我國宏觀調控繼續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基礎,各項宏觀調控措施協調配套,進一步積極擴大內需,2001年宏觀經濟運作能繼續保持適度快速增長的態勢,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將能達到7.8%左右,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率為2.4%左右,基本保持近兩年的趨勢;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率為9.4%左右,其中輕、重工業的增加值增長率分別為8.8%和10.0%左右,重工業增長速度較明顯地快於輕工業1.2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率為7.7%左右,其增長速度仍然不及第二産業高。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將達到35700億元左右,實際增長率和名義增長率分別為8.2%和9.5%左右,投資率繼續上升並將超過37%。

    1998年我國出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輕度通貨緊縮現象,連續三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上漲率出現負值。隨著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連續實施,各項需求特別是國內需求的擴大,各類價格指數將出現小幅上升,預計2001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上漲率將為零,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約為l%左右,投資品價格指數的上漲將略快一些。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年增長將為10.4%,繼續保持較好勢態。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也將基本保持較穩定的增長,但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仍可能較明顯地低於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水準。由於2001年將繼續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收支將再次出現較大的赤字。2001年金融方面仍將實行穩健的調控政策,金融方面有關指標的變化將表現得較為平穩。

    2000年上半年,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出口明顯增加的積極變化,全年進出口的增長速度都異乎尋常地高。但是另一方面出口順差卻有所減少,而且出口增長速度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出現了回落的勢態。預計在2001年中,進出口的增長速度將會明顯低於上年,同時保持一定數量的貿易順差。

    2.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經過連續數年堅持不懈的艱苦努力,2000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出現了有可能趨向進入良性迴圈的重大轉機。這種轉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率扭轉了連續多年的下降局面,取得了增長8%的可喜成績。

    第二,通貨緊縮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各種市場價格指數開始穩中趨升,居民消費信心指數和企業信心指數也出現了平穩而明顯的上升。

    第三,總消費趨於較穩定的逐步上升,總消費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逐步上升,如果以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的增長率來替代消費增長率進行估算,2000年上半年總消費增長對GDP增長貢獻的份額約為50%,而到2000年年底,這一份額已上升到60%。

    第四,非國有投資出現了較明顯的增長,2000年集體經濟投資增長9.2%,居民個人投資增長9.5%,均與全國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率(9.3%)不相上下,扭轉了前兩年非國有投資增長緩慢的局面。

    第五,對外貿易出現了進出口同時大幅度增長的局面,雖然外貿順差沒有明顯增加,但是對外貿易的活躍,有利於激活國內生産,提升經濟增長景氣。

    第六,經濟運作品質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國有企業的利潤增長和全國稅收收入增長等效益指標均達到了多年來的最高水準。

    2000年我國宏觀經濟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需求方面,我們連續三年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既注意到利用國債投資拉動國內投資需求,也注意到採取多種措施努力刺激國內消費需求,逐漸産生了有效拉動國內需求增長的積極效果,進而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

    第二,在供給方面,我們一方面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強度,基本實現了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企業利潤實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改善了供給面;另一方面制定了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的方針,從經濟結構的各個方面開始積極推進結構調整,正在産生使經濟結構向更為合理的方向轉變、滿足市場需要、提高供給水準的效果。

    第三,在2000年中,世界經濟貿易的外部環境對我國十分有利。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的帶動下,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全球貿易活動較為活躍,全年世界貿易總量增速約為 10%,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美國、日本、歐盟和亞洲一些國家在2000年中進出口貿易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較強增長,這也對我國的外貿經營十分有利。

    總之,2000年我國宏觀經濟出現這種轉機是由多種國內外因素造成的,我們需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積極發揮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實現2001年國民經濟持續適度快速的穩定增長。

    3.需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在看到2000年宏觀經濟運作中出現重大轉機的同時,必須重視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這就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出現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投資增長速度的再次減弱。雖然2000年全年GDP增長速度達到了8%,但是第四季度的增長率卻下降到了7.5%左右,這種增長減弱的趨勢在2001年第一季度仍有繼續的跡象。這些跡象的存在告誡我們必須重視我國宏觀經濟運作深層次仍然存在的問題。上面分析的2000年宏觀經濟出現較明顯的增長速度回升原因,是否能繼續在今後的幾年中對宏觀經濟增長産生如此大的作用?對這個問題是不能盲目樂觀的。

    首先,2000年我國外貿的活躍對促進宏觀經濟增長産生了很大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較為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而這樣難得的機會2001年已經不復存在了,十分可能出現的是進出口增長速度都會明顯低於2000年,同時外貿順差很難擴大。

    其次,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仍然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國有企業改革雖然初步實現了基本脫困的目標,但是真正實現企業經營機制的根本轉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00年國有企業經營狀況的好轉,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力度很大的政策因素,諸如債轉股、貸款降息、出口退稅等。這些政策因素效果一方面表現為經濟狀況好轉的基礎並不穩固,另一方面除非進一步加強力度,否則很難繼續拉動經濟增長速度。

    最後,2000年宏觀經濟形勢出現的轉機,就國內因素來説,主要是連續三年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作用的結果。面對國內外由亞洲金融危機引起的各種不利因素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為主要的應對措施是完全必要和正確的。但是這種政策畢竟是在特殊時期針對特殊問題採取的一種特殊政策。我們應該認識到,只有這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能夠明顯減弱力度,甚至成為不再是必要的時候,而國民經濟仍能保持適度快速的增長,才能夠説宏觀經濟形勢出現了根本性的好轉。

    目前國民經濟中存在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第一,農業和農民收入問題

    農業生産由於農業結構的調整,糧食産量有所下降,同時受農産品價格普遍下降的影響,農民的糧食生産積極性受到挫折,造成農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進一步降低。更需要引起重視的是,自1996年以來,我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連續四年不斷下降,1996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長9%,1999年為3.8%,而2000年只有2.l%。其中農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的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2000年農民從種植業得到的收入為784元,比1999年下降了11.2%,而且這種下降的速度還在加快。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不僅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長期發展下去將會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解決農業和農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的問題,不能只局限于農業和農村本身。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工農業之間、城鄉經濟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解決農業和農村問題的關鍵在於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部門的轉移,在於全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為農民創造更多的非農業的合法就業機會。而在這方面政府部門需要發揮更有效的政策作用和組織作用,儘快打破目前仍然存在的各種阻礙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加強中小城市建設的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真正按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

    第二,經濟增長的微觀活力問題

    目前,雖然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的目標基本實現,但是除了上面分析中提到的政策因素的作用,使得國企脫困的基礎並不是十分穩固的問題之外,現階段國民經濟中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仍顯不足,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的虧損面仍然超過了三分之一,有待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經濟增長的微觀活力的激發,關鍵在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在於企業機制的真正轉變,使企業能夠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較為徹底地轉變企業運作機制,真正增強經濟的微觀活力,除了需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之外,還需要其他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設的跟進。其中最主要和最緊迫的就是加速社會保障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只有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企業改革真正深化下去,實現增強經濟增長微觀活力的目的。

    第三,繼續加強非國有投資問題

    自2000年上半年以來非國有投資的增長速度逐漸從1999年的增長不足3%開始加速,集體經濟投資2000年上半年增長7%,全年增長9.2%;個體投資上半年增長8.6%,全年增長9.5%。這種局面的出現十分有利於改善幾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過分依賴國有投資的狀況,説明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帶動全社會投資方面正在逐步産生積極的效果,在通過增加投資來拉動國內需求的工作中,一開始那種政府孤軍作戰的局面正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現象。

    然而進一步加強非國有投資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應該在鼓勵和支援非國有投資的政策方面,在非國有投資在投資項目的準入方面,在拓寬非國有投資的融資渠道方面,採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繼續提高非國有投資的增長速度。只有非國有投資充分活躍起來,才能夠根本改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過分依賴國債投資的局面,才能使我國經濟繼續保持適度快速增長得到最重要的內在動力。

    第四,加快第三産業增長速度的問題

    2000年GDP的三次産業增長中,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再次低於第二産業將近兩個百分點。在完成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任務中,重視發展第三産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關係到宏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也關係到經濟增長品質的提高,同時是有效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後,第三産業的發展將面臨前所未遇的困難與挑戰,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第三産業,特別是服務業,在今後的宏觀經濟發展中如何面對挑戰、抓住機遇,將是一個中國在21世紀能否真正做好結構調整的決定因素。而目前我們對第三産業中許多行業的管理,行政手段太多,不大注意按市場規律辦事,不大注意依法管理,對第三産業的發展十分不利。積極地促進第三産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應該是“十五”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

    4.宏觀調控

    1、關於積極的財政政策

    連續三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實施對刺激國內需求、拉動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重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自1998年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我國共發行了3600億元的長期國債。據統計,這些長期國債帶動了各種配套投入資金共約7500億元。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給我國的宏觀經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困難,造成我國GDP增長速度連續3年下跌。

    我們採取了多種宏觀調控措施,對付這種困難的局面,保持宏觀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在這其中刺激國內有效需求的主要任務落在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上。這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必然會對財政狀況産生一定影響,到1999年為止,我國的國債餘額累計約9800億元,國債餘額約佔GDP的12%,1999年當年財政赤字為GDP的2.14%。從這些數字來看,我國目前仍尚有一定的發行國債空間。當然另一方面,我國財政中的債務依存度、償債率等指標已經相當嚴重,同時各項有關指標,包括財政赤字對GDP之比,國債餘額對GDP之比,以及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償債率,它們的惡化速度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此外,所謂“或然債務”的存在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在“十五”計劃前期,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看來是完全必要的,因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短期有利於直接提高國內需求水準,有利於居民收入的增加;在長期有利於增強經濟增長的長期潛力,有利於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有利於沖銷不良債務,促進企業改革。那麼繼續執行這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呢?這首先取決於我國經濟能否保持一種持續穩定適度快速增長和政府的國債融資能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決定這種可能性是否存在的關鍵因素是財政赤字對GDP的比值和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如果能夠確保財政赤字對GDP之比不超過3%,經濟增長速度不低於7%,中國的財政狀況就不會惡化到因債務負擔過重而出現危機的地步。

    國債使用效率如何,也是繼續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國債使用效率不夠理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由於政府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目標,在考慮效率與公平的平衡時,有時就難以完全將效率放在首位,而且一些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率不理想,並不是實行財政政策本身的問題。這些年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某種意義上説,是在彌補市場失效,通過這種政策來帶動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在宏觀意義上來説其效益是巨大的,是應該充分肯定的。當然,我們在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宏觀效益的時候,並不應該否認要努力提高每一國債投資項目的微觀效率。在這方面我們不僅需要進一步強調按市場規律辦事,而且還應該注意到在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所必然帶來的某些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病的復歸所産生的影響。

    2、關於防止物價上漲

    宏觀調控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控制價格過度波動。在目前既要繼續擴大有效需求,克服通貨緊縮的影響,又要注意引起價格上漲壓力過大的因素。當然這並不是説雖然目前各項價格指數已經出現回升勢頭,就一定在短期內産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經歷了幾次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那幾次通貨膨脹的第一個原因是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工農業産品和工業內部上下游産品比價的不合理。由於利益剛性的存在,這種不合理比價關係的調整必然帶來價格總水準的上升,此外,那一段時期農副産品價格的大幅度波動,也造成了價格總水準的波動。造成當時通貨膨脹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以固定資産投資膨脹為主要形式的需求膨脹,使得獲得貨幣支援的需求規模超過了由原有價格表示的供給規模,這必然導致價格的上升。造成固定資産投資膨脹的主要原因,一是地方和企業普遍存在的“投資饑渴症”,二是銀行和企業在資金供求上都存在“預算軟約束”,缺少自我約束機制。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種約束開始“硬”了起來。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的分析,隨著改革的深化,我國的宏觀經濟運作環境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又處在了另一種意義上的體制交替的時期,目前那些造成八、九十年代歷次通貨膨脹的基礎已經基本上不復存在了,至少那些因素不會再以原有的形式錶現了。因此我們需要認真分析研究可能在這種新的條件下形成結構性上漲壓力的因素是什麼,以及它們的表現形式。

    未來防止可能的價格上漲壓力過大,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我們至少要做好兩件事。第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逐漸變“硬”的各種約束,不能因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了增加需求而再次放鬆。這種放鬆不是不可能的。利率可以調整,貨幣供應可以增加,但是預算約束決不可以放鬆。第二,從宏觀意義上説,國債的使用必須在一定時期內最終能夠增加有效供給數量,提高有效供給品質。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使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産生積極的效果,而不致引起價格上漲。

    5.政策建議

    1、充分重視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努力增加農村居民收入。要認識到,農村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問題已經不單純是一個經濟發展問題了,如果解決不好的話,它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是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緩慢和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水準滯後,影響了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地向非農業部門轉移。我國城市化發展水準的滯後影響了擁擠在有限農業土地上的過剩人口向非農人口轉移的步伐。因此為了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準,除了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強化農業和農村政策調整之外,在“十五”期間進一步加快我國城鎮化的步伐應該是一項重要的政策內容。同時政府應該進一步制定和落實有利於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的政策。

    2、繼續在今後的一兩年內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宏觀效益,努力提高其微觀效益。在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同時,要努力防止財政狀況的惡化,積極改善和提高財政收入。目前改善和提高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實現由生産型的增值稅制向消費稅制逐步轉變的稅制改革和更加公平的稅負調節的目標。

    3、積極而穩妥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包含著非常廣泛的內容。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時候,既要積極大膽,同時又要注意各方面調整的相互協調。從長期來看,積極的結構調整是保證和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但是在短期內,這種結構調整又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緊縮效應,增加短期經濟增長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注意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協調,將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妥善結合起來。

    4、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推動金融體制改革。

    有效的貨幣政策是防止出現過快過大物價上漲的重要工具,在目前形勢下,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十分重要的政策選擇。此外,我國的現行金融體制尚不能完全適應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在新的形勢下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當前需要更加努力地加快發展貨幣市場,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現代銀行制度,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積極而穩妥地擴大金融對外開放,使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加大政府主導和支援的力度。社會保障體制是保證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實現機制轉變的必要條件之一。在“十五”期間,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和新增勞動力的增加,微觀失業和待業人員將會增加,只有建立起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應付這種局面的到來,保持社會和經濟的穩定。

    6、進一步認真做好進入世貿組織的準備工作。隨著我國最終進入世貿組織時刻的臨近,我們需要更加充分地做好應對進入世貿組織後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準備。這種準備應該是在部門層次上的、在地區層次上的、在企業層次上的。要研究和制定各個層次上的應對措施。對我們來説,加入世貿組織既可能有有利影響,也會有不利影響。對我們的最終影響如何,關鍵看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得如何。只有準備工作做好了,做充分了,我們才能較大程度地利用加入後可能帶來的好處,較大程度地限制可能的不利影響。

    7、不斷加強創新能力,改善和優化供給。只有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改善和優化供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也才能真正地長期保持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提高創新能力、完善和優化供給,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第一、要強調製度的完善和創新,為供給的發展和優化提供體制和政策空間;第二,要堅持動態的結構調整,減少低效的供給,促進産業的升級和産品的更新換代;第三、要把技術創新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努力提高我們自己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

    在勝利完成“九五”計劃的基礎上,我們送別了20世紀,迎來了一個嶄新的21世紀,開始為實現“十五”計劃的宏偉目標而奮鬥。我們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同時我們也有機會把握住更多的機遇並爭取到更大的成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們駕馭宏觀經濟的能力在不斷地提高。我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在“十五”期間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課題總負責:劉國光、王洛林;執行負責人:李京文、劉樹成、汪同三;執筆:汪同三、沈利生、萬東華)

    《經濟日報》 2001年4月16日

相關新聞

極端的年代

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再次走低甚至陷入衰退

我國經濟結構在七個方面失衡

今年物價變數有多大?

朱鎔基闡述2001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