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推進脫貧地區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確保脫貧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嚴格落實脫貧摘帽縣“四個不摘”要求,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完善防貧減貧大數據平臺,持續跟蹤脫貧人口收入支出情況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開展定期檢查、動態管理,實施差異化幫扶政策。加大以工代賑投入力度,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提升完善後續配套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在搬遷地發展産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加強扶貧項目資産管理和監督。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織密兜牢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線。

二、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準

運用脫貧攻堅成功經驗推動鄉村振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規劃、政策、産業、組織和人才等方面有效銜接。將脫貧摘帽地區發展納入鄉村振興統一規劃、一體推進,實現工作力量、組織保障、規劃實施、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有機結合。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援、人才智力支援等政策上有效銜接。支援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壯大,注重産業後續長期培育。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實現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範圍,鄉村振興相關舉措向脫貧地區傾斜,在脫貧縣中集中支援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增強內生發展能力。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省內區域協作、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防止返貧的格局。 

第九章 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品質發展經濟體制新優勢

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第一節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堅持以市場主體為中心,以市場評價為第一原則,對標國內國際先進水準,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踐行“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服務理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無差別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確保清單之外不得違規另設市場準入行政審批。聚焦市場主體關切,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系統梳理可以由前置審批轉為事中事後監管的許可事項,推動行政許可“能減盡減”。清理簡並重復審批,嚴防變相審批。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推進“照後減證”“一業一證”,切實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鞏固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成果,嚴格執行涉企收費清單、收費標準,加強涉企收費監督檢查,確保清單之外無政府定價收費。

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

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省通辦”,著力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多地跑、折返跑”問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統一,實現全省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梳理和再造政務服務流程,逐項制定完善辦事指南和流程圖並向社會公佈,促進政務服務規範運作。加強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和資訊共用,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準。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實現更多高頻事項就近辦、馬上辦、自助辦,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覆蓋度和便捷度。深化政務公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以公開促落實、促規範、促服務。

三、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機制

堅持公正監管,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網際網路+監管”,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全面推行跨部門聯合監管全覆蓋、常態化,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探索與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實施容錯機制清單化管理。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失信行為認定、失信聯合懲戒、失信主體信用修復等機制,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對信用高、風險低的市場主體降低抽查比例、減少抽查頻次。加強反壟斷、價格、廣告、合同等重點領域監管,強化要素市場監管,對疫苗、藥品、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等實行全覆蓋嚴監管。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

四、健全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

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機制,聚焦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定期調度、集中攻堅,實施清單管理,形成“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成效檢驗”的工作閉環。完善常態化政企溝通聯繫機制,建立領導幹部走訪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加強與行業協會商會的常態化聯繫,發揮其政策宣傳、意見徵集等橋梁紐帶作用。優化營商環境司法服務保障機制,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依託營商環境投訴平臺、全省非公企業投訴平臺、“12345”熱線等,優化受理、轉辦、督辦、反饋、評價流程,推動企業群眾訴求“接訴即辦”。開展營商環境試點示範創建工程,以點帶面推動營商環境關鍵領域突破創新。大力弘揚“店小二”精神,打造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的金牌“店小二”隊伍,營造“人人是環境”的濃厚氛圍。

第二節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培育更有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一、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堅定不移發展國有經濟,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深化省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強化國有企業主責主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分層分類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國有企業推進市值管理,提高國有企業資本證券化率。開展充分競爭類省管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試點。

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進一步暢通惠企政策傳導機制,推行“免申即享”。完善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援體系,健全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援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支援發展民營銀行、社區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支援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楚商精神。

三、加快完善産權保護制度

堅持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進一步完善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對待公有産權與非公有産權,消除對産權的所有制歧視,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合法權益。完善物權、債權、股權、智慧財産權等各類産權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制度,形成清晰界定所有、佔有、支配、使用、收益、處置等産權權能的完整制度。推進産權保護法治化,健全産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權行為,嚴格規範涉案財産處置的法律程式,防止選擇性司法。

四、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健全要素市場運作機制,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強土地集約化利用和精細化管理。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推進社會化職稱評審,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優化創新産品和服務,發展供應鏈金融,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科研成果評價制度,積極發展科技成果、專利等資産評估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産業化。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建立數據資源清單制度,創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以政務數據依法公開帶動各行業數據依法公開,釋放數據要素市場紅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用,拓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功能,支援各類所有制企業參與要素交易平臺建設。

第三節 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

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完善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推進省市縣各級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理順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係,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健全省以下轉移支付體系,規範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完善支出標準體系,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培植壯大地方財源,優化稅收結構,提高稅收收入品質。依法構建管理規範、責任清晰、公開透明、風險可控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進一步優化金融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壯大地方金融主體實力,積極引進各類法人金融機構,增強金融有效供給能力。提升金融科技水準,建成全省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數字化應用系統,推動與全國“信易貸”平臺互聯互通。持續推進縣域金融工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發展線上業務。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服務功能,健全運作規範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推動更多企業多渠道上市掛牌,支援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規範創新發展,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撬動作用,大力發展創投風投等金融新業態。深化投貸聯動試點。推進金融雙向開放。

第十章 統籌推進新基建和傳統基建

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以優化提升、協同聯動發展為導向,統籌推進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整體效能和服務水準,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第一節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堅持交通發展為人民,圍繞暢通通道、織密網路、提升服務、融合發展,完善“三樞紐、兩走廊、三區域、九通道”綜合交通運輸格局,加快構建引領中部、輻射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強國示範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

一、暢通對接國際國內綜合運輸通道

以幹線鐵路、高速公路、高等級航道為骨幹,優化完善京九、京廣、隨岳、襄荊宜、十恩南北方向和福銀、滬漢蓉、滬漢渝、杭瑞東西方向的“五縱四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形成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成渝等經濟區大能力、高速化通達,與城鎮發展軸、重要産業帶有機銜接的綜合運輸通道佈局。發揮黃金水道優勢,提升水運主通道航運能力,著力深長江、暢漢江、緩解三峽瓶頸、打通南北通道,加強各類運輸方式銜接,打造長江、漢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中歐班列(武漢)能力建設,構建國際鐵路“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打造中部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上主通道。依託航空樞紐,大力拓展國際國內航線,形成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對外空中通道。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