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農貿市場怎麼逛?小龍蝦怎麼吃?國家衛健委解答來了

發佈時間:2020-08-17 09:53:3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

如何預防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農貿市場怎麼逛?小龍蝦怎麼吃?日前,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發佈《關於對食品消費者和從業人員的相關提示》進行提示。近期我國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出現食物受淹變質、大量畜禽死亡等情況,易引發水源環境及相關食品污染。同時,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風險疊加,現就食品消費和食品從業人員規範操作有關問題提示如下:

消費者確保食品安全的一般性要求

1、保持清潔。

餐前便後要洗手,準備食品期間也要經常洗手。準備食品的場所和設備要保持清潔。製備和存放食品場所要防蠅蟲、防鼠。

2、生熟分開。

處理食材應保證生熟分開,處理生肉、水産品要有專門的砧板、菜刀等廚具,處理後要清洗並洗手。

使用包裝袋、器皿來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在冰箱中要分層存放。

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污染。

3、燒熟煮透。

烹飪時保證食物徹底燒熟煮透,尤其是肉、蛋和水産品。吃剩的飯菜在確定沒有變質的情況下,經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4、保持食品的安全溫度。

夏秋季節的高溫天氣易導致食物加速腐爛變質,建議少量多次製備食品,即做即食,儘量不吃剩菜剩飯。如有必要,吃剩的飯菜要及時放入冰箱儲存,但要注意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存放。

冷凍食物不要長時間在室溫下化凍,可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溫化凍或用微波爐化凍。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不吃霉爛變質的糧食,不吃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喝清潔的飲用水。使用清潔的水清洗和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食具。

洪澇災害後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項

洪澇災害期間,除食品安全一般性要求以外,還要特別注意:

一是洪澇災害過後,尤其注意對水淹後的廚房和廚具及時清洗和消毒。

二是洪澇災害過後,尤其要注意不可食用經過洪水浸泡後霉變、腐爛的糧食、肉禽、果蔬和其他食品。

三是不喝生水,生水應燒開後飲用。

消費者在農貿市場注意事項

1、要正確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2、儘量不要去人流多的地方購物,保持安全距離。

3、要購買新鮮的食品。

4、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

5、沒有定型包裝的熟食品要重新加熱後食用。

小龍蝦的消費提示

1、從正規渠道購買。

從正規的農貿市場、超市或電商購買鮮活小龍蝦,不購買、不捕撈來歷不明或野生小龍蝦。

2、在正規場所消費。

選擇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館就餐並索要發票或收據。

3、烹飪前清洗乾淨。

小龍蝦鰓裏的臟物要清除乾淨,最好把鰓剪掉,蝦殼和蝦爪根部要用刷子刷洗乾淨。

4、一定要燒熟煮透,應避免一次過量食用。

5、如果進食小龍蝦後24小時內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醬油(茶)色尿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主動告訴醫生相關情況。

食品從業人員預防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注意事項

為避免和預防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疫情期間特別強調食品從業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範和要求進行操作,做好食品生産加工銷售環境和設施的衛生消毒。

食品從業人員還要加強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要立刻離崗就診並報告,千萬不能帶病從業。

對於集體食堂、餐館等重點場所的工作人員,工作期間除穿戴必要的工作服(帽)、口罩,還要勤洗手(接觸食物前、加工食物前及加工過程中接觸其他物品、便後等都要洗手);要及時清洗和消毒公共接觸物品(如水龍頭、門把手、冰箱冰櫃、各種電器開關按鈕等)表面,保持食物加工操作間接觸臺面、刀板等加工器具和容器的清潔乾燥,及時清理廚余垃圾。

農貿市場食品從業人員要避免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長時間敞開放置。

責任編輯:陳思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