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食説

直播帶貨也要“帶”上責任

發佈時間:2020-04-01 13:55:06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張淳藝

中國消費者協會3月31日發佈《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線上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消費者滿意程度最低的是宣傳環節,受訪消費者對於“主播是否就是經營者”的問題認知較為模糊,對主播誇大和虛假宣傳、有不能説明商品特性的連結在直播間售賣等兩個問題反饋較多。

由於社交直播間可以營造搶購氛圍,增強社交性和互動性,電商直播發展迅速,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2019年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各大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平臺紛紛推出直播帶貨模式。此次疫情期間,電商直播行業更是逆勢上漲,成為商家競相追逐的風口。

不過,直播電商火爆的背後也有隱憂。一些網友抱怨,通過網路直播、短視頻等平臺選購的商品,有不少都是虛假宣傳的偽劣産品。網路直播並非法律盲區,帶貨主播不能信馬由韁。其宣傳推廣行為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直播電商的本質屬於商業廣告,帶貨主播往往身兼廣告經營者、廣告發佈者、廣告代言人等多重角色。《廣告法》明確規定,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佈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處以相應罰款;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還要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此外,有的主播本身經營有網店,直播帶貨的商品由其網店銷售,其同時又具備經營者身份,還應為此向消費者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但在現實中,直播翻車常有,追責處理不常有。主播群體只要人氣、只獲收益、不擔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帶貨主播的僥倖心理,在宣傳時往往有意無意誇大其詞,吸引眼球。這一亂象不僅直接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直播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只有厘清直播電商的責任義務,加大監管力度,才能督促其自覺誠信,規範經營。

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於直播平臺的監督,及時發現和取證虛假宣傳行為,依法予以約談、行政處罰。同時,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帶貨直播身份的界定往往存在爭議,直接影響責任認定。不妨抓住《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的契機,將直播電商列入法律規制範疇,進一步厘清帶貨主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更好地予以規範。

應暢通投訴渠道,簡化處理流程,通過引入舉證責任倒置等方式,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提高維權熱忱。各級消協組織應積極履行消費監督公益性職責,充分運用消費公益訴訟,幫助廣大消費者維權,倒逼帶貨主播珍惜羽毛。

責任編輯:陳思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