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食説

對“野餐熱”要做好引導規範

發佈時間:2020-05-26 10:24:04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戴先任

一張色彩斑斕的野餐布,幾隻手工編織的藤條籃,再配上冷餐、飲料、帳篷、香檳杯……近一個多月來,全國各地悄然颳起一股“野餐熱”, 成為年輕人頗具儀式感的休閒方式之一。疫情放緩後,戶外聚餐成風潮,網友們戲稱2020年成為中國“野餐元年”。記者注意到,“野餐熱”的興起刺激野餐周邊物品在電商平臺上熱賣,不少線下商家也積極抓住這一消費新商機,讓“野餐經濟”走進大眾視野。(5月25日《工人日報》)

疫情放緩後,戶外聚餐成風潮,這並非一種偶然現象。因為宅家時間太久,人們希望能夠到戶外多“透氣”,能夠更多地親近大自然。而相比擁擠的旅遊景點,去郊區公園聚餐成本更小,又減少人員聚集,降低疫情防控風險,自然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野餐熱”並非壞事,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野餐熱”有利於減少人員向熱門旅遊景點的聚集,實現遊客“分流”,這能夠避免遊客扎堆出遊,對疫情防控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此外,“野餐熱”也能起到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積極作用,是發展旅遊經濟新的機遇。

同時,各地也要防範“野餐熱”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任其野蠻生長。一方面,消費不能舍本逐末。有的消費者過於注重戶外遊的“打卡”功能,為了擺拍才去野餐,沉迷于拍照和修圖,這樣的消費不僅華而不實,也難以真正體驗到消費的樂趣。

另一方面,要防範“野餐熱”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一些消費者在野餐時隨意踐踏草地、砍伐樹木,不及時清理聚會垃圾,留下滿地狼藉。對於這些不文明行為,既需要遊客能夠遵守社會公德,自覺保護環境,也需要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力度,對不聽勸阻、故意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予以相應懲治。

既要善用“野餐經濟”,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又要及時規範“野餐經濟”,防範“野餐經濟”衍生的副作用。“野餐熱”的發展要想趨利避害,就要得到正確的引導與規範,這樣才能在消費轉型升級的路上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陳思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