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阿魯科爾沁旗脫貧摘帽,中化集團對口支援及定點幫扶旗縣市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發佈時間:2020-03-10 15:52:0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3月5日,捷報傳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公告,經旗縣申請、盟市初審、自治區專項核查評估、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通過、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公示和公示徵求意見核查處理等程式,中化集團定點幫扶地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以下簡稱“阿旗”)正式退出貧困旗縣序列。截止目前,集團幫扶的內蒙、西藏、青海3省區7個受援地(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林西縣、大柴旦地區、德令哈市、崗巴縣、阿旗)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化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
中化集團在從成立至今的七十年發展進程中,堅持傳承紅色基因、致力民生福祉,堅定踐行企業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積極為脫貧攻堅貢獻央企力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中化集團自2002年起作為首批16家央企之一,先後承接了對口支援西藏、青海和定點幫扶內蒙古的任務。十八年來,集團牢記黨和國家的重托,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向三省(區)的七個地、市、旗、縣派出援助幹部40人次,投入幫扶資金6.16億元,實施援助項目186個,充分發揮業務優勢,大力開展産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智志雙扶,有力支援了受援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民生改善。集團先後獲評“央企年度扶貧責任企業獎”、“內蒙古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獎”等榮譽稱號。
定點扶貧內蒙是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號召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化集團自2013年開始定點幫扶阿旗。阿旗是國家級貧困縣,位於內蒙古東部,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接壤,總土地面積14277平方公里,總人口30萬,其中蒙古族人口12萬,是典型的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在國務院扶貧辦及國資委的領導下,集團與當地黨委政府一道,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全力融入阿旗脫貧攻堅大局,充分發揮自身業務優勢,立足當地民生需求,下大力氣開展産業幫扶,積極推動扶貧工作從“輸血”向“造血”轉變。截至目前,已直接投入幫扶資金4185萬元,累計派出扶貧幹部3批6人次,實施各類項目38個,惠及貧困人口6000余人次,有力推動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特色種植業、牧業和教育、醫療、社會、文化等各領域、全方位的持續發展升級,為助力阿旗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組高位推動,強化組織領導
集團黨組按照中央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和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總體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紮實開展扶貧援助工作。每年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貫徹落實中央最新精神,審定扶貧援助工作計劃,部署推動工作,全集團多級聯動、合力幫扶的格局持續鞏固。近年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投入阿旗一地的資金由2013年的200萬元提高到2019年1700萬元,集團作為首批發起單位出資3.02億元入股“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産業投資基金”,進一步擴大受惠覆蓋面。
2019年9月,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一行赴集團定點扶貧縣阿旗和林西縣對中化定點扶貧工作進行調研考察,現場協調解決問題,與自治區扶貧辦、赤峰市委政府、阿旗及林西縣黨委政府座談,親切看望我司扶貧挂職幹部,走訪慰問當地貧困農牧民。近年,多位集團黨組成員先後赴阿旗督導調研扶貧工作。
2019年9月,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赴阿旗實地調研扶貧工作
堅持盡銳出戰,選優配強幹部
堅決落實總書記盡銳出戰要求,優化幹部選用機制,嚴管厚愛,提高薪酬補貼標準,明確表現優異的幹部回任後可突破職數限制提拔使用,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激發扶貧援派幹部動力和激情。2013年以來,累計向阿旗派出扶貧幹部6人(次),其中胡燕祥、呂海濤兩名同志因工作突出分別被評為“感動內蒙古人物”和“赤峰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赤峰市優秀第一書記”。集團派駐阿旗新平村第一書記李明的扶貧感受文章《駐村關鍵要“助村”》被《人民日報》刊登報道。
中化集團扶貧幹部胡燕祥2017年獲評“感動內蒙古十大人物”
中化集團扶貧幹部呂海濤在種植地塊查看作物出苗情況
《人民日報》刊登中化集團派駐阿旗新平村第一書記李明的扶貧感受文章
創新幫扶舉措,提高脫貧品質
發揮主業優勢,持續推動産業扶貧。集團充分發揮農業主業和農業投入品(種子、農藥、化肥)專業服務一體化經營雙重優勢,在阿旗投入2300萬元建成了現代農業MAP技術服務中心(MAP是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英文首字母縮寫),與當地政府一道流轉農民土地5970畝,建成扶貧示範農場6座,為農民提供良種選育、作物營養、測土配方,農機應用、種植培訓在內的全鏈條託管式服務,同時提前鎖定企業收購訂單,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分享土地租金、勞務報酬及合作社分紅三重收益,帶貧減貧效果顯著,2019年,扶貧農場年收入達1300萬元,務工收入達200萬元,畝均利潤超過800元,受益群眾6000余人,建檔立卡戶200余人,老鄉們親切的稱呼中化扶貧人為“田保姆”。該模式入圍國務院扶貧辦《2019中國企業精準扶貧50佳案例》,國資委在《央企扶貧工作專刊》刊發該做法,《人民日報》2次刊登MAP産業扶貧經驗文章。
阿旗天山鎮房身村中化MAP扶貧農場
《人民日報》刊登中化集團産業幫扶阿旗做法
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消費扶貧。注重培育生産端,發揮中化農業科技優勢,提升阿旗甜菜、苜蓿草等作物種植水準,通過應用高産增糖技術實現甜菜畝均增産15%,甜度提高0.51%。協助阿旗政府打造“塔林花羊肉”、“大金苗小米”等農産品品牌。在阿旗投入360萬元建設笤帚苗加工基地及民族手工藝扶貧車間,産品遠銷南韓,帶動10個鄉鎮50余名貧困戶增收。同時,深挖消費端,集團各級單位通過工會等渠道積極購買阿旗等貧困縣農産品,舉辦農産品進央企食堂和展銷活動,與阿旗簽訂“百萬農産品購銷協議”。積極參與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大型扶貧展銷會,為阿旗簽訂100萬扶貧産品採購協議,針對內部中化內部員工、外部客戶、社會消費者等不同群體打造“化小易扶貧專區”、“中國社會扶貧網央企扶貧館”、“銀企扶貧中化館”、“金茂U+”等扶貧電商平臺,推動阿旗等貧困縣産品上行供給城市用戶。
中化援建阿旗先鋒鄉笤帚苗加工基地
阿旗民族手工藝車間的繡娘
阿旗、林西特色産品中化展賣會
發揮協同優勢,在醫療教育領域持續幫扶。集團持續加大在醫療、教育等民生關切領域的投入力度,幫助解決“三保障兩不愁”突出問題。集團投資興建阿旗烏蘭哈達衛生院,基礎醫療條件達阿旗鄉鎮衛生院一流水準。為阿旗多所鄉鎮衛生院購置醫療設備,有效提升基層診療及公共衛生服務水準。投資180萬元建設阿旗巴彥寶力格幼兒園,促進幼有所育;投資35萬元建設阿旗天山三中科技館,推動科普教育。金融事業部投資16萬元建設阿旗首個“數字圖書館”,未來4年將為10萬餘名師生提供超過30萬冊電子圖書資源。中國金茂捐贈20萬元改造阿旗天山一中實驗室,提升教學硬體水準。集團連續6年實施“圓夢助學”行動,一對一幫助3600多名貧困學子完成求知夢,捐資總額達480萬元,其中向阿旗捐助善款140余萬元,結對幫扶學生1300余人次。能源事業部在阿旗開展“中化能源班”扶貧共建活動,投入20萬元設立“中化能源科學至上貧困學生獎學金”。中國金茂為阿旗天山三中、四中、蒙中捐贈獎學金10萬元。化工事業部先後派出科研人員7人次赴阿旗開展支教助學,並向300余名貧困家庭學生捐贈“愛心書包”。集團團委組織開展融情實踐營活動,邀請阿旗等貧困縣品學兼優的學生及優秀教師代表赴京參訪企業、高校和博物館,引導孩子早立志、勤奮鬥。集團每年在阿旗等貧困縣舉辦精準扶貧招聘會,設置一定比例崗位優先面向貧困地區招收大學生,努力做到“一人就業,一家脫貧。”
2019年中化集團融情實踐營活動
2019年中化集團在阿旗舉行“圓夢行動”簽約捐贈儀式
發揮黨建優勢,融合共建助力脫貧。幫錢幫物不如幫建個好支部,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集團堅持“扶貧項目在哪、聯合黨組織建在哪”,採取多種形式與貧困村、産業基地、中小學的11個黨組織開展聯建共建,圍繞産業發展、人才培養發揮各自優勢,凝聚攻堅合力,激發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幫助受援地開展黨員幹部培訓、農牧民培訓,將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激發當地貧困群眾艱苦創業、埋頭苦幹、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累計培訓縣鄉村三級基層幹部、農村致富帶頭人及月嫂、民族手工藝者、物業管理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4000余人。中國金茂黨委向阿旗捐贈3座價值約20萬元的“新型農牧民流動培訓站”和“農牧民流動圖書館”,幫助農牧民增強“造血”能力。中共中央組織部《組工通訊》以“中化集團突出黨建引領做好定點幫扶工作”為題刊發中化黨建助力扶貧經驗。
集團牽頭成立的笤帚苗聯合黨委面向農牧民舉辦技能培訓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化集團將進一步加強對扶貧援助工作的研究部署和推進力度,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責任編輯:陳思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