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去年四季度,基金大幅加倉了銀行板塊,15隻加倉數量最多的股票中,銀行佔據了6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市場數據梳理及微觀調研發現,由於基金的大舉介入,銀行板塊去年四季度出現較明顯的上漲。
對於銀行板塊的投資捲土重來,基金四季報出爐,基金的投資脈絡清晰可見。15隻被基金大幅增倉的股票中,有6隻來自銀行板塊。其中交通銀行最受基金的青睞,合計加倉2.8億股,成為絕對加倉數量最多的股票,持倉市值一個季度暴增19億元。
由於基金的大舉介入,銀行板塊去年四季度出現較明顯的上漲,整體上漲5.4%,估值出現重構。
眾所週知,A股行情低迷在延續,IPO又正加速發行,而風格一向激進的基金此際調整策略,大舉轉戰低估值的銀行板塊,出於什麼投資邏輯?
176隻基金“緊盯”交行
“銀行股缺乏彈性,長期波動不大,抱著銀行股,顯然對凈值沒啥貢獻。而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對排名,因此經常是明知道中小創的估值貴,但是看其他公司往裏面衝,自己也會忍不住往裏衝。”華南一位基金經理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過隨著基金“最愛”的創業板出現重挫,指數迭創新低,此前激進的風格逆轉,防守策略重新抬頭,再度轉戰銀行板塊。
據統計,去年四季度,基金大幅加倉了銀行板塊,15隻加倉數量最多的股票中,銀行佔據了6席。
從公開的交易數據顯示,交通銀行成為基金的最愛,有176隻基金將其作為前十大重倉股,其中67隻基金為去年四季度新進,基金合計加倉2.8億股,成為去年最後三個月基金加倉最多的公司。
隨著基金豪買,交通銀行在去年四季度上漲4.15%,跑贏大多數個股,基金對其持有市值也從三季度末的64.7億元,變為83.7億元,一個季度增加了19億元。
去年三季度大幅減持的中行,四季度也重新被“基金眼”瞄牢,有62隻基金一路買入,最終將其納入自己的前十大重倉股,累計買入1.47億股。
中歐明睿新起點成為了中行的“擁躉”,四季度一舉買入3065.54萬股,成為單只買入中行最多的基金。而中歐明睿此前的風格一直偏成長,其重倉股長期被創業板所佔據,此次介入中行,也顯示其投資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
興全基金的基金經理申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經過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但是中小創板塊的估值仍不低,今年仍將重點配置大盤藍籌板塊,低估值,高分紅板塊。
博時基金王俊也表示,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機構投資者開始轉向防禦,經過一輪調整,藍籌股已經具備了絕對的安全邊際。類似于銀行這樣的板塊,股息率接近5%,有些甚至達到6%、7%,非常吸引人,在目前資産荒的背景下,投資價值顯而易見。
“國家隊”的另類投資邏輯
除了上述估值安全的原因之外,也有基金經理表示,配置銀行板塊也是為了打新。
“新股發行速度加快,現在基本上每天都有2到3隻,雖然供給加速,但是新股‘金身不破’的神話依然沒有結束,上市之後暴漲1~2倍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因此為了能夠參與新股,所以要保有一定的市值,銀行股自然也就成為基金參與打新而配備的底倉。”
雖然多數銀行股都受到了基金的青睞,但也有例外。
去年四季度,基金大舉出逃農業銀行。據統計,公募基金累計減持農業銀行14.2億股,有41隻基金直接將其從前十大重倉股中剔除。其中上證50交易型開放指數基金和上證180交易型開放指數基金兩隻基金累計減持3.9億股,涉及資金12.1億元。
從持有的絕對市值來看,銀行板塊也更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統計數據顯示,基金的持有市值最高的前10隻股票中,有5隻來自銀行板塊,分別是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持有市值分別達到112.1億元、85.6億元、84.5億元、83.7億元和73.1億元。
隨著基金的介入,銀行股的估值出現重構,且有一定分化。
去年四季度銀行股整體上漲5.4%,大幅跑贏指數,剔除新上市的銀行外,華夏銀行、北京銀行、中信銀行的漲幅上漲了7%。
銀行股的估值也出現了抬升,平安證券表示,此前A股銀行股的股價一直是低於H股,目前則有9隻溢價,其中中信銀行溢價最高。
2017年一季度,中信銀行信貸及社融投放保持充裕,對經濟基本面形成支撐。隨著息差的企穩以及不良壓力的緩釋,銀行2017年基本面邊際改善,銀行股估值(目前對應2017年0.8倍PB)具備提升空間。
不過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在於,“國家隊”基金去年對銀行板塊進行了調整,雖然目前銀行依然是國家隊基金重點的持有對象,但是相比三季度出現了小幅減持。
如華夏新經濟在四季度將平安銀行和東旭光電剔除出前十大重倉股,轉而重倉了國電電力和中國建築;南方消費活力將招商銀行剔除出去,重倉了中國建築;招商豐慶A剔除了北京銀行和中國平安,取而代之的是TCL集團和保利地産。
“國家隊”基金的操作較為謹慎,從其股票倉位就可以看出。倉位最高的華夏新經濟的也就72.67%,而其他幾隻則多在20%左右。
去年四季度,藍籌基金出現了一定的上漲,銀行股最為受益,不少銀行股的漲幅超過10%,因此‘國家隊’基金採取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的策略。展恒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曉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劉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