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是北交所鳴鐘開市三週年的日子。三年來,北交所牢記初心使命,錨定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目標,在各方協同配合下,生態圈向好發展,市場運作總體平穩,主陣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90%,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佔比近80%,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50%,10家公司被評為製造業“單項冠軍”,16家公司獲國家級科技大獎……推動發展新質生産力,北交所正當其時。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從北交所了解到,北交所將以更大力度支援科技創新,提高對新質生産力的適應性,立足市場定位,有針對性地完善上市標準、優化審核機制、豐富産品工具,增強北交所制度包容性,建立精準支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企業上市發展的適應性安排。
站在新起點,蓄勢再出發,各方對北交所的未來充滿期待。專家表示,近期系列政策舉措,系統全面地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促進經濟活動向好的堅定決心,有利於包括北交所在內的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北交所需加速改革進程,全力推動高品質建設邁向更高水準。
錯位發展 主陣地建設初顯成效
三年來,北交所緊扣市場定位,堅持錯位發展,不斷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探索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發展路徑。北交所高品質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
——基本構建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三年來,北交所堅決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橫向看,北交所建立的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發行上市、持續監管和交易等制度體系,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支援。縱向看,北交所堅持與新三板協同發展,通過綠色通道和公示審核機制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通過轉板機制與滬深市場互聯互通,匹配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的需要,完善了資本市場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在推進股權融資的同時,北交所不斷豐富債權融資品種,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已形成公司債、企業債、科創債和綠色債等10個信用債專項品種。
——初步探索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發展路徑。北交所的建設和發展是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實踐,為更多類型的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供了新路徑。目前,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縣域企業有37家,民族地區企業有11家,在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年來,北交所公司公開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17倍,形成了較為穩定的估值中樞,累計發行融資超540億元,平均每家融資2億元,規模不大但惠及面廣,總體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和資金需求,進一步促進各類資金貫徹普惠金融理念,暢通了私募創投“募投管退”的良性迴圈,讓有限的社會資源惠及更多中小企業。
——深入貫徹強監管、防風險監管理念。在設立之初北交所就踐行從嚴監管理念,構建適應中小企業特徵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引導支援企業聚焦主業,持續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同時,平衡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投資者回報之間的關係,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等舉措回報投資者。今年以來,近九成北交所公司實施分紅,合計金額63.05億元。北交所落實“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的要求,積極研判、妥善應對市場運作風險,對違規減持等影響市場信心和交易公平性的行為果斷出手、形成威懾,強化技術系統安全隱患排查,切實保障安全穩定運作。
——逐步營造具有活力韌性的市場生態。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是世界性難題,只靠交易所自身的服務遠遠不夠,需要相關各方共同加大支援力度。三年來,北交所加強與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以及各級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探索完善仲介機構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評價加分等方式鼓勵仲介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投入,同時加大力度引入中長期資金、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凝聚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共識,初步營造了各方共同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北交所初步聚集了一批優質中小企業,市場功能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57家,總市值近6700億元,超八成為中小企業,近九成為民營企業。北交所投資者群體不斷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合格投資者超760萬戶,公募基金、私募創投基金等參與度持續提高。
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的賦能加快發展。雲星宇總經理張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公司上市以來各方面成長非常明顯。對於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交所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平臺,希望未來北交所持續擴大影響力,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和賦能。
科潤智控董事長王榮表示:“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我們實現了更快、更好、更穩健的發展。同時,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進一步夯實了發展基礎。我們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了。”
特色凸顯 打造新質生産力高地
資本市場是連接各類創新資源的重要紐帶。三年來,北交所在支援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方面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北交所設置多元上市標準,拓展交易所服務範圍,成為支援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重要平臺。目前,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佔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一半,16家北交所公司獲國家級科技大獎。
借助資本市場融資支援,部分北交所公司在新材料、高端製造等關鍵技術領域打破國外壟斷;部分北交所公司專注産品創新,在積體電路等領域榮獲單項冠軍,共繪新質生産力圖景。
“在AI伺服器液冷細分領域,我們發現核心龍頭企業是北交所公司;在膠原蛋白領域,唯一拿到三類器械註冊證的企業是北交所公司;在幹法電極設備和固態電池設備領域,北交所公司走在行業創新前列。這種情況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華夏基金基金經理顧鑫峰感觸頗深。
股權融資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特點,與科技創新高度契合。三年來,北交所累計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超540億元,募集資金八成以上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在強鏈補鏈延鏈、支援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北交所的設立促進了創業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北交所近九成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有創投機構投資,平均每家企業有4家創投機構參與。創業投資借助企業在北交所上市、並購等渠道,實現了更加多元便捷的退出。
專家表示,規模龐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幫助其發展壯大具有戰略意義。在政策的支援下,北交所未來發展充滿希望。
改革驅動 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著眼未來,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北交所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新“國九條”要求,按照證監會統一安排,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全力推動高品質建設北交所向更高水準邁進。
——以更大力度支援科技創新。提高對新質生産力的適應性,立足市場定位,有針對性地完善上市標準、優化審核機制、豐富産品工具,增強北交所制度包容性,建立精準支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企業上市發展的適應性安排。
——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投資端,優化投資者結構,培育耐心資本,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融資端,深入開展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專項行動,豐富並購重組和支付工具,完善“小額、快速、靈活”的再融資機制,優化股權激勵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
——進一步豐富北交所産品和功能體系。穩步推進政府債券交易功能落地,持續優化債券交易機制。優化新股發行定價管理機制,推動公開發行可轉債、ETF業務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專精特新指數。
——更好發揮新三板培育規範功能。研究優化分層制度,進一步推進三四板對接,研究更好發揮新三板作為資本市場規範培育新質生産力企業、支援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平臺功能,為滬深北三所輸送更多優質企業。
——進一步完善共建共用的市場生態。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強與工信、科技、司法等各方面的協同,匯聚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合力。引導上市公司加大投資者回報,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發揮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等機製作用,引導各方合力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新‘國九條’為北交所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帶來更大空間;由於北交所歷史包袱輕,推進增量改革的空間更大,改革的邊際效應會更顯著,對於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投資者信心的效果會更好。”灤海資本董事長高鳳勇表示。
並購重組正成為北交所市場的一大看點。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表示,“並購六條”相關政策措施一體適用於北交所上市公司。技術進步和行業高品質發展加速引領經濟轉型,創新已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力量。隨著北交所改革深化,預計未來北交所公司在並購重組方面將更加活躍。處於成長期的北交所公司通過收購具有互補性的業務,可以快速實現業務多元化和資産結構優化,增強核心競爭力。
青矩技術董事長陳永宏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集中化是其所在的工程諮詢行業發展趨勢,期待上市公司通過投資並購做大做強。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