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接受採訪時表示,有序推進金融高水準開放,要穩步推進金融市場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引導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他同時透露,將在養老金融和數據跨境流動兩方面推進。
近年來,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深入推進,外資機構來華展業便利度不斷提升。受訪專家表示,監管部門堅定不移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政策透明度、穩定性、可預期性增強,將向外資機構傳遞明確信號,讓外資不僅願意來、留得住且發展好,有助於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推動資本市場繁榮發展。
助力養老金融高品質發展
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養老金融成為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國家戰略。對於外資機構參與養老金融,申兵表示:“有些公司在養老金融這方面有特長,借鑒前期託管銀行在這方面的一些開放經驗,也準備在這些方面能夠給予更多的靈活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金融産品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近年來,在系列政策支援下,我國養老金融發展加快,金融機構紛紛推出養老投資産品。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截至11月14日,個人養老金産品合計810隻,其中,理財類産品26隻,儲蓄類産品465隻,保險類産品119隻,基金類産品200隻。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發達國家養老金融發展較早,運營模式相對成熟,體系建設較為完善,引入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外資機構,有助於豐富我國養老金融産品供給,促進養老基金管理人之間良性競爭,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質效,同時推動健全和完善我國養老金融體系,助力我國養老金融的高品質發展。
“在養老金融方面給予外資更多的靈活性,是對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養老金融市場建設的歡迎和激勵。”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這一政策將通過制定相關規則和標準來落地,比如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在養老金融領域的準入條件,提供更多的業務機會和合作空間等,有助於引入更多有先進的養老金融管理經驗的外資機構,推動中國養老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促進數據跨境流動
對於外資普遍關注的數據跨境流動,申兵表示,下一步證監會準備在證券公司方面做一些新的拓展,促進正常數據流動。
“數據跨境流動一直是外資證券公司在國內展業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申萬宏源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龔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國際投行運營管理模式看,其基本形成了境外總部集中統一的風險管理及授信機制,部分境內客戶數據及交易數據不能完全同步到境外總部,會影響其對客戶及相應業務的風險判斷。
今年以來,我國安全有序平穩推動數據跨境流動。3月份,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公佈《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完善新形勢下的數據出境制度,適當放寬數據跨境流動條件,適度收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範圍。
今年6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撰文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積極指導金融從業機構嚴格執行《規定》要求,在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金融領域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既有剛性,又有韌性,還具彈性。
田利輝表示,推進數據跨境流動的意義在於促進國際資訊交流與合作,提高金融市場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時,這也將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商業機會,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對外開放深入推進
近年來,我國不斷拓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外資機構紛紛來華佈局。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富達等25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花旗銀行等5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託管資格,橋水等35家外商獨資或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備案。
11月份以來,一批對外開放舉措落地。11月1日,商務部、中國證監會等六部門修訂發佈《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主要是從五方面降低了投資門檻,旨在進一步拓寬外資投資證券市場渠道,發揮戰略投資渠道引資潛力,鼓勵外資開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同日,首批14家證券公司試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服務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需求,助力推進粵港澳區域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龔芳表示,在當前複雜的外部環境下,資本市場進一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將向外資機構及投資者傳遞更明確的政策信號,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通過額度放開、牌照放開直至市場制度規則與境外通行慣例相接軌,讓外資不僅願意來,也為其在中國本土的業務拓展及投資創造更便利化的條件,切實提升外資機構的投資獲得感。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