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春節前股市大宗交易劇增:5個交易日成交84億元

  • 發佈時間:2016-02-09 21:47:18  來源:新華社  作者:楊毅沉  責任編輯:張明江

  春節前一個交易周,滬深兩市股票大宗交易急劇增多,5個交易日成交金額達到84億元。今年1月初中國證監會制定發佈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防範大股東和董監高集中、大規模減持衝擊市場起到積極作用。但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出現“化零為整”趨勢,這是大股東和董監高“自發紅包”過節還是加速出逃?

  根據規定,在對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設限”、設置減持比例的同時,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多種減持途徑。

  對此記者發現,滬深交易所大宗交易規模從1月份以來持續上升。在規定出臺前的今年首個交易周,5個交易日股票大宗交易總額僅為34.4億元,日均成交金額為6.88億元。而在節前一個交易周,股票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金額達到16.8億元,比一個月前日均多了10億元。

  大宗交易為何會在春節前“井噴”?一家託管市值超過百億元的證券公司營業部負責人對記者介紹,並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在拋售,但是其中確實有不少上市公司因為競價交易受限,轉道大宗交易在節前套現,這裡面有經營資金緊缺的原因,也有的就是單純套現。

  從減持套現的主體看,除了上市公司法人股東,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以及高管,通過大宗交易集中減持的行為佔比不低。

  如2月4日與5日兩天,中小板上市公司海欣食品三名大股東及董事,集中通過大宗交易減持814萬股,套現1.7億元;2月4日,創業板公司萬順股份的董事長、總經理通過大宗交易集中減持套現1.212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一位專家表示,在大股東二級市場零散的競價交易受限後,雖然大宗交易是保障股東轉讓股份權利的合法渠道,但大宗交易讓減持有了“化零為整”的趨勢,而其中董監高作為公司“內部人”減持“自發紅包”的行為,對市場信心有所影響。

  有市場機構預測,如果規定沒有出臺,今年1月份A股的實際減持規模就可能達到1500億-1750億元。

  在規定施行後,上述1000多億元的減持被“強制”遲滯,但記者發現,近期的一些動向反映出,減持限令可能加劇大股東和董監高拋售預期。

  一方面,一些大股東套現自發紅包“理由牽強”。1月下旬,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文線上發佈股東王秋虎減持的公告,公告顯示其減持的目的竟為“改善個人生活”。記者還曾看到由上市公司董監高稱因買房、買車等原因需要減持,這些牽強的理由最終都指向套現,顯示出市場減持動能依然較大。

  另一方面,部分股東大宗交易價格明顯低於競價交易,不惜代價拋售的跡象十分明顯。據多位證券公司營業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市場上存在不少專門收購大宗交易拋售股票的職業接盤人,他們從大股東手中低價接來拋售的股票,然後在第二個交易日開盤時快速在二級市場上賣掉,以賺取低風險收益。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權,其中重要原因是其在經營中需要大量資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對此監管層既要從實際出發疏導這種需求,也要加強對大宗交易的後續監管。

  來自上交所的資訊顯示,1月21日上交所對1個大股東大宗交易減持買入方的證券賬戶採取了盤中暫停證券賬戶交易的監管措施。根據相關規定,陳某某的賣出屬於連續申報、密集申報影響證券交易價格的異常交易行為。上交所方面表示,將繼續關注大股東減持行為,對大股東大宗交易減持買入方的後續賣出行為採取重點監控措施。

  對此,多位資本市場人士提出“疏堵結合”,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明確股東中長期減持預期,防止“越堵越想減”的情況發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