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6新三板掛牌或破萬家 監管不再學放水養魚

  • 發佈時間:2016-01-08 10:59:49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截至1月7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攀升到了5234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2015年的新三板憑藉其制度創新的獨特優勢迎來爆髮式增長,實現兩大超越——掛牌數超越滬深兩市總和、融資額超越創業板。而在制度創新方面也出現了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發佈這樣的新突破。展望2016年,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將是新三板推創新、重規範的一年,掛牌數有望突破10000家。與此同時,監管趨嚴,兩級分化明顯,而相關的投資機會還將延續。

  掛牌數量:年內有望突破萬家

  剛剛過去的2015年見證了新三板掛牌數量的明顯增長。具體來看,去年上半年以每日2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6月至10月份則以每日3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11月份後每日的掛牌數量高達40家左右。東吳證券(13.07 -9.99%,買入)在其最新的新三板研報中稱,保守估計,按照每天20家掛牌的速度測算,到2016年5月份分層方案實施時,掛牌企業可能達到7000 家左右。

  “隨著監管逐漸加強,註冊制、戰略新興板、科創板的推出,新三板掛牌企業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預計2016年底仍有望突破10000家。”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黃琳稱。

  不過,掛牌數量更多體現的是新三板量變,而業內人士同樣看好未來新三板的質變。隨著分層制度在年內落地實施,業內人士預計,到2016年5月份分層方案實施後,將有大約500多家企業進入創新層,創新層流動性將大幅提升。一些位處基礎層但估值低、前景看好的企業,也能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但與此同時,新三板分層後將實行分類管理,加強資訊披露監管,與分層制度配套的摘牌制度也將提上議程。結合分層制度中對層級下調的兩年時限,預計2018 年將有不少“僵屍”企業退市。

  不僅如此,不少創新試點也有望在新三板不斷推出。東吳證券預計,2016年將是新三板創新年,可能推出的創新制度包括了一次審批、分期實施的儲架發行制度;掛牌公司股東大會一次審議、董事會分期實施的授權發行機制;適合中小微企業的債券品種;優先股和資産支援證券;掛牌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試點;支援證券公司設立專業子公司統籌開展新三板相關業務,不受同業競爭限制;允許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共計7個方向。

  “這一系列創新制度落地,將大幅提升新三板交投活躍度和融資功能。”黃琳表示。以公募基金入市為例,2015年11月底公募基金資産規模7.2萬億元,若將1%投資新三板,將增加新三板投資資金720億元,相當於新三板2015年成交總量1881億元的38%。

  監管制度:由“放水養魚”到加強監管

  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的節節攀升、異常火爆,資訊披露不規範等違規行為也開始浮出水面。由此,針對全國股轉系統加強監管的呼聲也不斷見諸市場。

  事實上,去年11 月20日,證監會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加強市場監管,“堅持以市場化、法治化為導向推進監管轉型”。2015年12月2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也表示,新三板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服務。迫切需要加強對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頻繁融資進行監管,暫停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在新三板掛牌和融資,並對前期融資的使用情況開展調研。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股轉系統對掛牌企業監管將趨嚴,新三板掛牌企業違規成本將提高,私募機構在新三板掛牌和融資也將有新規推出。

  聯訊證券分析師郭佳楠認為,去年新三板市場風生水起,掛牌家數、股本數量、融資額度、成交額、做市商數量、掛牌企業品質等方面均大大超過往年總和,但新三板最終想要做到蛹化蝶,至少在三個方面需要深化改革。

  首先是系統風險監控。目前的新三板審批制度未對企業盈利方面有硬性要求,方便高新企業掛牌融資,但也暴露出對市場整體風險把控方面欠缺的事實,應建立相關風險指標,避免系統性風險爆發。

  其次是退市制度,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掛牌企業5129家,交易家數2296家,掛牌後一直未交易企業達到2833家,其中大部分企業也未參與融資,掛牌目的並不十分清晰。分層制度執行後,基礎層的企業將更難被市場所關注,應及時推出退市制度,避免僵屍企業浪費資源,也更方便股轉系統監管。

  再次是資訊披露制度。隨著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的激增,眾多掛牌公司在知名度、成立時間等方面的資訊並不被投資者所了解,新三板應加強資訊披露渠道、內容、規範等方面的建設,讓人們更容易地了解新三板市場。

  並購舞臺:從上市公司到新三板

  2015年新三板的並購延續了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4的發展態勢,迎來了迅猛發展。數據顯示,主動並購從2014年的14起,增加到截至2015年11月初的248起,被並購從2014年的34起,增加到截至2015年11月初的83起。

  不過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業內人士預計,從上市公司並購歷程看新三板並購發展趨勢,2015年不過是新三板的並購元年,今後無論並購數量還是並購金額都將大幅提升。

  廣證恒生首席研究官袁季認為,對比上市公司並購和新三板並購行情可以發現,兩者的並購特徵有很多的相似性——新三板與上市公司同處於中國相同的市場環境大背景下,因此A股上市公司並購特徵將會對新三板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新三板大都為發展初期或處於成長期的企業,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新三板的並購特徵也將以橫向並購為主,垂直並購、多元化並購和跨國並購或將陸續出現。

  這其中,工業特別是高端智慧製造業會是新三板並購高發領域。從上市公司並購案例的行業分佈來看,以工業為代表的行業並購最為活躍,工業行業並購交易數量位居全部行業的首位。近10年來工業行業完成的並購交易數量大約佔整個市場的20%,且近年來增長迅猛。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