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習近平四項要求引領資本市場三大轉變

  • 發佈時間:2015-11-12 07:20: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融資功能完備”直接指向股票市場本源——為實體經濟服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則要在實現股市融資功能的基礎上,規範市場參與各方的行為,注重效率與規範發展並重;“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是中國股市制度建設的落腳點和要實現的最終效果。四項要求都要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為前提和基礎。整體來看,中國資本市場有望實現從注重投資向投融資並重轉變、由注重效率向效率與規範發展並重轉變、由強調創新向創新與誠信並重轉變。

  完善投融資功能 助力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業內專家表示,從此次會議來看,中國進行的經濟結構改革需抓住四個關鍵點:化解産能過剩,消化房地産庫存,降低企業成本,發展股票市場。將“發展股票市場”提升到如此高度尚屬首次。

  暖流資産權益部研究總監魯強指出,在發展股票市場過程中,“融資功能完備”直接指向股票市場的本源,即為實體經濟服務。股票市場應該就是為實體經濟融資服務的,這點在目前背景下更為重要。中國傳統經濟以銀行渠道的間接融資為主,這種融資方式主要是為成熟、現金流穩定的較大規模企業服務,要想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就必然會出現大部分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和消失,要想繼續依靠銀行融資已經不再可能,通過股市實現融資便成為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實現“十三五”時期産業結構升級目標的關鍵途徑。

  近期,證監會宣佈將重啟IPO。中信建投證券認為,這既有利於恢復資本市場基本的融資功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進一步落實,同時對推進經濟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降低經濟運作風險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相關專家也指出,企業融資是微觀搞活的重要保障,在傳統融資條件下,企業融資遭受所有制約束和規模束縛,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和普惠金融,才能幫助企業擺脫融資困境。從中國金融改革方向看,發展直接融資成為大勢所趨,因而發展股票市場成為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

  “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可以預期的是,隨著融資功能的完備,IPO註冊制改革、戰略新興板推出、新三板市場發展等相關制度都有望再度提速推進。”魯強分析説。

  一些PE機構稱,從目前民間創業熱情看,其動力不僅來源於要素報酬預期,更受資本增值預期驅動,要想持續促進大眾創業,一個更有效率的股票市場是前提條件。

  繼續加大改革力度 完善制度加強監管

  在魯強看來,制度和監管直接指向要實現股市融資功能監管部門所需要進行的工作。“從制度方面看,包括上市公司、仲介機構、投資者、監管部門、週邊的媒體力量等都是構成股票市場運作的主體,針對這些主體的制度設計有望推出。從監管角度考量,一方面需要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另一方面也要減少過度的行政干預,讓市場充分發揮調控作用。”

  近年來,資本市場制度完善在逐步推進。以並購重組政策為例,為了適應以國企改革和産業整合為主導的並購“大時代”,證監會表示,要實施並購重組審核全流程優化工作方案,以進一步優化並購重組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提升並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再如,伴隨本次新股重啟所推出的多項制度改革,也被業內看作為我國逐步推進註冊制改革奠定堅實基礎。銀河證券副總裁汪六七撰文指出,一方面企業準確完整的資訊披露將是順利實施註冊制的前提;另一方面新股發行定價機制的多樣性也將為註冊制構建良好市場環境。因此,本次改革不僅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也將為註冊制改革奠定基礎。

  建立在“基礎制度紮實”基礎上的市場監管也在發生重要變化。以稽查執法為例,隨著“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的展開,證監會稽查部門創新執法模式,打擊個案,遏制類案,集中力量批次執法,不僅推動下一階段處罰、聽證等環節的順利進展,而且折射出在簡政放權的背景下,從事前監管到事中事後監管的監管轉型思路。

  業內普遍認為,這些制度完善、監管轉型都是資本市場重大課題,“十三五”期間,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將好戲連臺。

  完善投保體系

  魯強認為,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將是在前三點基礎上所要實現的最後效果,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實現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

  魯強分析,股市有了完備的融資功能,就意味著上市公司這個市場基石能夠誠信經營,能夠對投資者負責,具備統籌社會資源、發展自己主營業務的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交易制度、發行制度、並購制度和相關監管制度就可以“有的放矢”,更加紮實;投資者的權益也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護。如果融資的效果不彰,就意味著市場基礎不牢,投資者的保護也就失去了基礎。如果不把融資和投資統籌起來考慮,所謂的投資者權益保護就是空談。

  2013年國務院曾出臺相關意見指出,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券期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建議,從公司治理體系、行政監管體系、司法救濟體系、投資者教育體系、社會監督體系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完善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

  以公司治理體系為例,劉俊海認為,上市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應該把中小投資者看成股東而不是股民,並以此為出發點構建現代化的公司治理體系,並建立相關問責機制。同時,在資訊披露方面,財報應該進一步簡化和透明,方便中小投資者知悉。同時,券商、基金等機構應該牢固樹立“將適當的産品賣給適當的人”的理念,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魯強分析表示,在系列要求提出後,整體來看,中國資本市場將實現由過去注重投資向注重投融資並重轉變、由過去注重效率向注重規範發展並重轉變、由強調創新向創新與誠信並重轉變。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魯強強調,針對股市的四項要求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即“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

  魯強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股市發展對於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産業結構升級、落實創新驅動戰略都具有重要支援作用,也是居民財富管理和社會資本有效運作的重要平臺。而只有有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個基本前提,其他一切才能有了發揮作用的根基。

  貴州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元龍表示,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金融活動自始至終都與風險相伴,因此,防範風險是金融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尤其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必然伴隨著金融發展的新常態,防範和管控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成為新常態下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關鍵。

  目前,非金融企業的資産負債率由2007年的54%上升至2014年的60%,非金融企業負債佔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195%上升至2014年的317%,加杠桿趨勢十分明顯,與國際相比,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過高。通過資本市場引導以股權投資為主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有利於降低國民經濟整體杠桿率水準、降低經濟轉型的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