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處罰8宗違法減持案件 總計罰款2842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9-30 02:31:0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證監會持續加大違法案件查處,繼披露5宗、9宗案件被罰之後,9月29日晚間,證監會再次披露違法案件處罰進展,北大荒、中科雲網等11宗違法案件被調查,已進入告知程式。合計罰沒款項約1.7億元,部分當事人被採取市場禁入。其中,多次被操縱的“銀基發展”(現在更名為“烯碳新材”)再次上榜。

  “牛散”胡某被罰超三千萬

  證監會表示,11宗案件中,包括3宗內幕交易案件、4宗操縱證券期貨案件、1宗欺詐發行案件、2宗資訊披露違法案件和1宗傳播虛假資訊案。3宗內幕交易案件中既有避損型內幕交易,又有獲利型內幕交易,均涉及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

  上述案件被處罰款最多的是自然人胡某,他曾控制使用29個證券賬戶影響“銀基發展”價格,獲利3524.63萬元。證監會擬決定,責令胡某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3524.63萬元,並處以3524.63萬元罰款。

  經證監會調查,胡某在2012年4月13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通過利用資金優勢連續買賣、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交易等方式影響“銀基發展”價格,獲利3524.63萬元。

  上週五(9月25日),證監會披露操控“銀基發展”的“牛散”唐漢博控制12個賬戶,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買賣、虛假申購等方式操縱“銀基發展”股票價格,獲利252.89萬元。證監會稱因其性質惡劣,對唐漢博處以沒收違法所得和5倍罰款,合計罰沒1517.34萬元。

  兩公司虛增利潤使盡招數

  此外,證監會還披露2宗資訊披露違法案件均涉及虛增利潤。其中,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大荒”)的全資子公司為了完成上市公司下達的利潤指標,通過簽訂虛假合同、偽造銷售合同等方式虛增收入、利潤,導致上市公司2011年亞麻銷售虛增利潤1600.58萬元,水稻銷售虛增利潤3524萬元,致使北大荒股份2011年年報存在虛假陳述。

  證監會擬決定,對北大荒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對9名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對7名責任人員分別給予警告及處以5萬元至15萬元不等的罰款。而時任北大荒股份分管北大荒鑫亞的副總經理、北大荒鑫亞董事長楊某誠等管理人員,證監會擬採取3至10年不等的市場禁入措施。

  另一起涉嫌資訊披露違法案件的“主角”則是中科雲網。證監會披露,中科雲網為了虛增利潤,通過違規確認加盟費收入、違規確認股權收購合併日前收益,以及2014年一季報提前確認收入導致資訊披露不真實。

  證監會擬決定,對上市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40萬元罰款;對18名責任人員分別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至15萬元不等的罰款。

  處罰首批8宗違法減持案件

  同日,證監會披露對首批8宗違法減持案件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總計罰款2842萬元。

  證監會表示,8宗案件共涉及4名自然人股東、5家法人股東以及法人股東的8名責任人。其中,涉案違法超比例減持金額最高為18323.6萬元,違法減持的比例最高達3.83%。接到事先告知書後,7宗案件當事人未提出陳述申辯和聽證請求,1宗案件當事人提交了陳述申辯意見。

  7月8日,證監會發佈公告,從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近期,證監會集中力量對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一致行動人及實際控制人違反法律規定減持的行為進行依法查處。

  “在尚未披露之前,中小股東及其他投資者毫不知情,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因具有資訊優勢,應當依法戒絕交易,否則不僅侵害了中小股東的知情權,也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極大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信心,必須依法受到應有的懲處”。證監會表示。

  行情

  兩市成交依舊低迷

  國慶節前A股進一步走低,成交量依舊低位徘徊。9月29日,受到全球股市低迷的影響,A股低開震蕩,三大股指收盤全部下跌超1%,其中,滬指收跌2.02%報3038.14點。此外,亞太股市昨日表現普遍低迷。

  繼9月28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創出7個月新低之後,29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4208.96億元,雖較上一交易日的4044.34億元略有放量,但依然在低位。僅為5月份2.42萬億元的零頭,為峰值的17.35%。其中,滬市成交1696.87億元,創下一年來新低。

  新增投資者也出現連續下降。29日中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上周股市新增投資者26.84萬,環比上周減少4.5%。其間參與交易A股的投資者數量1840.58萬,連續兩周下滑。

  同時,截至上週期末,期末持有A股的投資者為5023.05萬,環比略降0.11%。同花順財經統計發現,該數據已連續4周下降,累計降幅74.81萬,意味著前一個月內共有74.81萬投資者清倉離場。

  有市場人士認為,成交量依舊在低位維持在預料之中。首先由於過節的因素,市場交投不活躍,投資者多在觀望;其次市場暴跌之後,正在修復築底期間,交投冷清也是正常的。不過,隨著國慶節之後配資清理已經基本告一段落,節後A股成交或趨向活躍。   政策

  央行再進行逆回購操作

  央行昨日再次進行了400億元的14天期逆回購操作。申萬宏源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目的在於平滑季末資金面波動,提供國慶假期前的流動性,再加上國庫現金定存投放,預計假期前後市場流動性保持平穩。

  在9月24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4天期8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70%。這是今年以來央行第四次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前三次分別在2月10日、12日、26日,中標利率均為4.10%。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央行此舉在擴大流動性投放規模的同時拉長了投放時效,進一步釋放出平抑季末和節前資金面波動的積極信號。

  由於銀行業面臨季末攬儲與流動性考核壓力,加之國慶來臨居民對現金需求增強,銀行流動性一度吃緊。9月28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短期利率中,除了7天期利率出現下跌之外,其餘各品種利率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但有銀行表示,市場總體資金面偏松,資金緊張多為結構性,節後將恢復穩定。

  釋疑

  港股嘉能可跌近30% 大宗商品市場要崩盤?

  9月29日,在香港上市的嘉能可股價大跌29.32%。此前在28日,在倫敦上市的嘉能可股價也大跌近30%。當前大宗商品市場正處於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迷的時期,嘉能可股價的崩潰也引發市場整體恐慌。有人擔憂,嘉能可事件可能引發大宗商品進一步崩盤。

  公開資訊顯示,嘉能可總部位於瑞士巴爾,是世界最大的資源公司之一,是90多種自然資源的生産商和交易商,在大宗商品中的地位相當於銀行中的高盛。福布斯2015年全球企業2000強顯示,嘉能可排名第110位,銷售額2209億美元,利潤23億美元。

  本月中旬,嘉能可宣佈債務重組計劃,到2016年底時將該公司的凈債務削減1/3。在此前後,穆迪等相繼下調嘉能可的評級。

  上海煤炭交易網煤炭資訊部經理翟小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前期嘉能可持續擴張,涉足各種大宗商品,並實現盈利,於是進一步向外拓展。但近幾年大宗商品大跌,前期的擴張帶來的惡果迅速顯現,不可避免地出現盈利縮減甚至鉅額虧損,財務報表引發投資者對於公司的進一步不看好。

  翟小婷認為,“這次嘉能可股價大跌是公司本身經營模式的危機。但是如果嘉能可過度拋售其庫存的話,則會對市場有較大影響。”

  “兩三年內,煤炭等大宗商品市場都不會有起色。而嘉能可是否可以挽回局面,要看其給出的解決方案了”,翟小婷對記者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