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爆倉”到“避險” 兩融餘額良性回歸
- 發佈時間:2015-08-27 03:43: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楊菲
6月中旬開始,大盤深度回調,兩融市場進入跨度2個多月的降杠桿週期。wind資訊顯示,截至8月25日收盤,兩融餘額為1.16萬億元,較歷史峰值幾乎腰斬。按照市場經驗,一般融資總量佔市場總市值的2%左右,對A股市場而言,大致相當於1萬億元。這意味著,暴漲過後,投資者開始意識到杠桿工具所蘊含的風險,兩融格局開始向“健康”投資回歸。
兩融餘額“六連降”
連續衝擊4000點未果後,滬綜指于8月18日掉頭向下,展開新一輪技術整理。從K線圖上看,當天滬綜指錄得一根光頭光腳大陰線,將前面六日漲幅吞噬殆盡,至當天收盤時,指數一日之內下破10日、20日等多條均線,再次退守3700點一線。結合後續數據判斷,正是此番“巨震”成為兩融資金情緒的轉捩點,打破了前期兩融餘額隨同大盤同步反彈邏輯,令兩融餘額在此後六個交易日內逐日下滑。
據wind資訊統計,18日當天從兩市凈流出的融資金額高達205.06億元,兩融餘額報收1.372萬億元;行業數據顯示,除商業貿易板塊獲得2.93億元融資買入額外,其餘27個申萬一級行業盡數遭遇凈償還,有色金屬和國防軍工凈償還規模分別達到17.27億元和17.99億元。
19日,滬綜指陽線報收,單日上漲1.23%,釋放出一定止跌企穩信號,不過19日再有68.40億元融資盤“凈流出”兩市。從兩融歷史上看,融資餘額變動與指數“背離”的情形並不多見,而且此前市場才剛剛經歷過6月中下旬暴跌和7月之後指數第一輪反彈,資金情緒本就脆弱,這進一步加劇融資客擔憂情緒。此後幾個交易日,每日融資買入額連下臺階,並在8月21日跌破千億元紅線,新一波兩融“降杠桿”窗口啟動。
8月24日,滬綜指大跌8.49%,下破年線支撐;25日,滬綜指百餘點跳空低開,繼續向下尋底。以上兩日接連破位下行引爆兩融避險情緒,相關數據顯示,24日和25日滬深兩市融資凈償還金額分別達到781.68億元和852.98億元,兩融餘額亦連連“破位”,相繼從1.327萬億元驟降至1.248萬億元、1.163萬億元,至此,六日連降令兩融餘額重回1.1萬億元格局。
從“爆倉”到主動“避險”
7月9日市場反彈以來,隨同指數幾番漲跌,兩融餘額反覆波動,但整體上仍然未脫離大的降杠桿週期。
根據有關數據,7月9日至今,兩融餘額區間下降2776.56億元,降幅為19.27%。在此期間,市場融資買入額居前的板塊分別是非銀金融、電腦、房地産和醫藥生物,具體金額為4058.50億元、2621.42億元、2603.02億元和2241.82億元;與之相對,休閒服務、輕工製造、綜合板塊融資買入額較少,分別為106.70億元、288.50億元和371.7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除開休閒服務和國防軍工兩個板塊累計獲得融資凈流入,其餘26個板塊全部呈現融資凈償還現象,金額居前的板塊是非銀金融、銀行、醫藥生物和房地産。
考慮到7月9日以來的多數交易日裏,大盤運作在3600點至4100點區間,2700余億元兩融餘額下滑,事實上已經體現了融資客規避風險心理,而且與6月中旬大盤5178.19點高位下跌被動“平倉”相比,此次融資客主動避險意味更為強烈。
6月15日,滬綜指在前一日創出5178.19點階段新高基礎上,“意外”下跌2.00%。此後18個交易日裏,滬綜指加速回落,區間下跌1804.64點,跌幅高達34.84%。兩融餘額“頑抗”四個交易日後,拉開一輪長達14個交易日的連續資金外流。其中6月18日也是兩融降杠桿的起點,當天兩融餘額報收2.273萬億元,創出兩融餘額最高紀錄;伴隨此後大盤快速下殺,大量個股超預期下跌,跌幅可觀,而受到券商融資止損線限制,不少高位建倉的融資盤開始淪為A股“定時炸彈”,頻繁隨同股價下跌爆倉衝擊市場。兩融杠桿風險也在這時達到頂峰,兩融爆倉盤與股指結成負反饋,疊加鉅額恐慌盤釋出,使得兩融餘額在大半個月內減少8000余億元,僅僅7月6日、7日和8日,市場融資餘額就連續凈流出1363.01億元、1443.46億元和1700.19億元,在兩融歷史上位居前三。
從2014年7月22日開始,兩融餘額連創新高,從最初的4000余億元一路突飛猛進到2015年6月18日的2.27萬億元,11個月時間裏翻了5倍多。期間非銀金融首當其衝,與銀行、房地産、電腦、醫藥生物板塊等一道成為兩融“吸金王”,具體融資買入額分別為3.48萬億元、1.71萬億元、1.23萬億元、1.24萬億元和1.23萬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開始的兩融餘額暴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市場投資的非理性,狂熱加杠桿為市場帶來了豐厚的賺錢效應,也埋下了暴跌的隱患,更提前消耗了“牛市”的生命。不過今年6月中旬之後的回調,也令融資客更清楚地意識到杠桿工具具有的風險,更促成了7月之後投資者“主動”降低杠桿,自發性推動兩融杠桿向“健康”回歸。
西南證券研究認為,按照主要成熟市場規律,一般融資總量佔市場總市值的比例在2%左右比較合適,依照這一標準,A股融資融券餘額維持在1萬億元左右比較合理。目前來看,兩市融資餘額正朝著這一目標良性回歸。
“降杠桿”操作仍將延續
為維護市場健康穩定運作,早在2014年末,中國證監會就集中針對券商兩融業務先後展開過兩輪規範整頓,並對其中存在的業務違規行為給予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2015年4月,中國證監會提出七方面要求規範兩融,並提出“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等活動,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的要求。隨後,部分銀行及信託收緊傘形信託相關業務,個別銀行甚至採取暫停該業務的措施。
在管理層之外,部分券商機構也在積極行動。當大盤還在5000點高位附近震蕩,申萬宏源便將中國平安調整出融資標的;隨後,興業證券于6月1日發佈公告,將中國平安、中信證券、興業銀行三隻個股調出兩融標的。此外,多家券商再次調高客戶保證金比例,調低標的物擔保折算率,這被市場視作A股開啟“降杠桿”的強烈信號。
進入8月,滬深交易所修改兩融細則,將融券規則由T+0改為T+1,防止過於頻繁杠桿交易行為可能會對市場秩序造成不利影響。此後,包括中信、國信、長城、華泰、銀河、齊魯在內的多家券商宣佈暫停融券賣出交易。華泰證券公告稱,決定於2015年8月4日起暫停全部融券標的的融券賣出資格。
從目前來看,多方合力共促“杠桿”降低的積極效果正在顯現。受到監管升級、券商自查自糾、融資客主動控制風險等共同作用,相比最高峰時,當下兩融餘額已經降幅近半,配資資金面臨龐大墊付壓力,場內外融資格局同步洗牌,中小配資公司被迫調整業務,投資者借道兩融獲取超額受益難度顯著加大。當前,市場正處於探明市場底階段,繼續降低杠桿將成為備受市場各方重視的運作常態,兩融投資者“降杠桿”操作還會延續,兩融杠桿大概率繼續壓縮。從短期看,目前兩融餘額還有進一步調整需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