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揭開程式化交易的“黑箱”

  • 發佈時間:2015-08-18 03:37: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黃小鵬  責任編輯:楊菲

  與以往歷次大跌相比,A股今年這次暴跌行情出現了三個新的影響因素:杠桿、股指期貨和程式交易。杠桿的助漲助跌機制易於觀察,也易於理解,但股指期貨、程式交易在行情劇烈波動中到底是如何“攪亂”市場,恐怕不是一件容易弄清楚的事。時至今日,股市已漸趨平穩,但期指、程式交易對行情的影響過程、機制還處於“黑箱”狀態,只要“黑箱”不打開,就會為陰謀論提供豐厚土壤。

  打開這個“黑箱”,超出了一般市場參與者的能力範圍,最有效的辦法是由監管者進行全面調查併發布分析結果,但迄今為止我們得到的監管資訊極為有限。不過,比照一下別國市場情況,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在這裡,我覺得《高頻交易員——華爾街的速度遊戲》(英文書名:Flash Boys - A Wall Street Revolt,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一書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程式化交易已佔美國股市總成交量70%,其中主要又是高頻交易,一些機構通過高頻交易獲得了豐厚利潤,例如,高盛公司2009年第二季度共有46個“億美元交易日”。這些新聞與事實,對中國投資者來説並不陌生,但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歷來投資理念主導的美國股市何以在短短數年時間內突然出現如此高比例的“即日鮮”炒家,電腦程式又是如何取代荷爾蒙旺盛的交易員,成為不會説話卻會下金蛋的鵝?對於這一疑惑,《高頻交易員》一書可以給人們一個比較滿意的回答。

  高頻交易的井噴式增長,其實不過是華爾街金融機構悠久的“搶先交易”的現代升級版,交易所的開放競爭和發達的通訊技術是其産生的大背景。

  2005年,美國證監會推出“全國市場系統管理規則”(Reg NMS),並於2007年實施,這項監管措施要求經紀商要為投資者找到最優市場價格,其初始目的是為了杜絕搶先交易,保護投資者利益。也就在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交易所行業開放,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也向公司制轉變,在開放、競爭的大環境下,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僅到2008年初就已有了13個不同的公開交易所,大多數都位於新澤西州北部。此外,經紀商也還在公司內部設立自己的交易所——“暗池”(中國人對“暗池”不會覺得陌生,因為很多金融詐騙公司都撮合客戶搞對敲交易,但“暗池”在美國並不違法),據説,發生在“暗池”中的交易量已佔到美國股市總交易量的40%。在一般人心中,美國股票交易由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壟斷,但這種情況早已是老黃歷。如今,雖然企業上市掛牌主要還在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但股票交易則早已高度分散化,兩家交易所、新興的電子交易所、經紀商“暗池”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經紀商只要履行了為客戶找到最優市場價格的義務,交易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交易場所。這些交易場所將其報價匯集到“證券資訊處理器”(SIP)協議中,由SIP協議計算出全國最優買賣報價。

  這看上去是一個完美的方案:開放、競爭、保護客戶利益。但魔鬼藏在細節中,原本是要根治搶先交易的立法,最終促成了另一場在高科技推動下更加瘋狂的搶先交易大賽,並讓那些佔得先機的經紀商大賺特賺,讓後知後覺者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細節在於通訊。在一般人看來,每秒30萬公里的傳輸速度對於交易所之間幾十公里、一兩百公里的地理距離來説,完全可以忽略,但如果你真忽略了這毫秒(千分之一秒)、微秒(百萬分之一秒)、甚至十億分之一秒的時差,你就在這場新的競賽中未戰先敗了!正因為交易場所的多元分散,股票在形成一個統一的全國最優報價之前,資訊要在各個交易場所流動,那些掌握了幾毫秒甚至幾微秒速度優勢的經紀商,相當於提前偷看到了別人手中的牌,再通過電腦程式在各個交易所選擇最有利的價格進行訂單的買和賣,這樣就可以在不承擔任何風險的情況下(收市時手中頭寸為0)獲取極微小的價差交易機會,在極大成交量支撐下這些交易可賺取豐厚利潤。

  高頻交易首先競爭的是速度。《高頻交易員》一書介紹了提高速度的匪夷所思的方式。例如,一家通訊公司為了縮短芝加哥和紐約之間通訊距離,不惜一切代價要讓光纖走直線;高頻交易公司為了縮短與交易所之間的通訊距離,把伺服器放在交易所隔壁,交易所甚至託管伺服器而成為重要利潤來源,等等。該書描繪了科幻般瘋狂的速度競爭,如果你喜歡看科幻片,這本書一定不會令你失望。其次,高頻交易也是演算法的競爭,而演算法優劣在於短期預測能力(主要不是預測股價趨勢,而是預測交易對手的訂單)。

  讀者不難看出,在通訊速度和演算法上佔據優勢的機構,事實上就是新型“搶先交易”的贏家,當然,他們實現利潤靠的是拼命鑽法律的縫隙,也離不開以盈利為目的的各種交易所的配合。

  《高頻交易員》的作者邁克爾·劉易斯曾在所羅門兄弟公司當了4年的債券交易員,他以這段經歷為藍本的《説謊者的撲克牌》開創了美國財經圖書的全新寫作風格,甚至可以説是開創了一種新文體。這類圖書作者均有金融從業經歷,他們熟知細節,對華爾街的貪婪文化有切身體會,他們將一絲不茍的寫實與人物、故事、甚至傳奇不可思議地融為一體,以至於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看小説,還是在看紀實,閱讀這類書就像看電影大片,情節緊張、曲折離奇,但人物全都實名實姓,事件的日期、場景精確。除了前述劉易斯的兩本書之外,《泥鴿靶》、《華爾街的肉》均為此類中的佳品。

  要獲得日益盛行的美國高頻交易的感性認識,我覺得《高頻交易員》是難得的一本好書。當然,中國市場環境與美國有巨大差異,美國式的高頻交易至少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太可能大規模出現在中國。一是中國的交易場所仍然壟斷,基本上不存在競爭,證券商開設“暗池”顯然也是違法的。二是中國股票交易存在印花稅,這對大批量以賺點微小利差為目的的交易行為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但是,這並不能意味著交易技術、交易速度一定不會威脅到股市的公正性,也並不意味著程式交易的一些做法不會對市場造成擾動或操縱。事實上,中國市場上的程式交易規模已經不小,但至今我們仍無法準確評估其正面、負面效應及其確切的作用機制。在此次監管層公佈的資訊中,程式交易可責備的似乎只有頻繁地報單、撤單這一項,而這是否是程式交易的題中之義,還是操縱的證據,亦未可知。總之,中國市場上的程式交易“黑箱”需要揭開,而不能讓它長期蒙著神秘的面紗。否則,我們又如何知道對其“惡意”做空做多的指責是否成立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