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派送“定心丸” 證金公司挑起平準基金大梁

  • 發佈時間:2015-07-09 04:43: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程丹  責任編輯:劉小菲

  昨日,央行新聞發言人表示,為支援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央行積極協助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並繼續通過多種渠道支援證金公司維護股票市場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這是自7月5日證監會表態央行將給予證金公司流動性支援以來,央行的再次承諾。業內專家表示,這是監管層目前釋放的最有實質性的維穩股市信號,央行採取多種形式給予證金公司流動性支援,充分發揮證金公司“準國家平準基金”的作用,有助於維護市場穩定,提振市場信心,給股民吃了顆定心丸。

  海通證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央行通過多種形式為股市注入流動性會抵擋住當前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風險,證金公司“準國家平準基金”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危機面前,決策層的態度必須堅決,上下齊心協力,調動各方力量穩定股市。

  “國家出臺政策是為了確保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充足,解決股票市場的資金兌付問題,防止發生局部性、系統性風險。”李迅雷表示,這在國際慣例上有跡可循,與其他經濟體處理資本市場下跌風險時的行動相一致。

  美國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讓道瓊斯指數跌幅超過22%,股災發生時,美聯儲果斷地干預市場,在第二天開市前發佈了簡短但擲地有聲的申明,“為履行中央銀行職能,聯儲宣佈,已準備就緒為支撐經濟和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援商業銀行為股票交易商繼續發放貸款,盡一切可能給市場提供流動性,防止“資金失血”導致的非理性下跌。美聯儲流動性供給承諾,極大地提振了士氣,各州主要商業銀行馬上宣佈降低優惠利率,市場恐慌情緒得以緩解,股市次日起連續反彈,並且震蕩上升,在2年後回到1987年的高點。香港市場的大幅波動也是在政府輸入流動性後予以平復,1998年8月14日,恒生指數下挫至近5年的新低,香港政府決定干預股市及期指市場,動用了1180億港元的外匯基金購買香港股票,炒家不斷拋空股票,港府則全力接盤,經過14日的維穩,8月28日恒指以7829點收市,成交額達790億港元,創出單日成交紀錄的歷史性新高。

  無獨有偶,台灣當局也通過增加流動性來穩定股票市場。1990年的台灣股市,從12682.41點跌到2485點,不到8個月下跌萬點,台灣當局成立了國家安全基金和銀行護盤基金,吸收退撫基金、郵政儲金、壽險資金和公營銀行等,在股市大起大落時逆向操作以穩定市場。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此前證金公司受限于自身資本金約束,無法憑一己之力滿足券商對融資資金的需求。因此,此時央行發揮“最後貸款人”的作用,為證金公司提供流動性,就是間接保障券商擴大融資業務規模。

  “充足的流動性、繼續支援證金公司維護股票市場穩定,這些關鍵表述表明瞭央行將為證金公司提供無限流動性支援,”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康指出,這是為了維護股市穩定,防止風險從證券市場蔓延至整個金融體系。其向市場傳遞的信號是,央行將為我國股市的穩定奠定堅實的“後勤”支援,這就好比央行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援。

  除了央行、證監會外,財政部、國資委、保監會等多部委也在昨日密集發聲維穩股市。李康表示,當股市面臨暴跌風險時,政府必須出手干預,所謂的唯市場論是極其不負責任的,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論調通常是在股市上漲時呼籲控制、甚至打壓,但在股市下跌時卻要求放任不管。

  李迅雷認為,央行為證金公司提供無限流動性支援,利好股市,對股市會起到穩定作用。但是市場可能會存在誤讀,以為央行注入流動性會拉高股市,其實不然。流動性的注入不一定會拉升股市,但可能會讓股市穩定。

  “雖然近期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表態採取多種措施穩定股市,但仍缺乏更高層面統一的管理。”李康建議,應從更高層面整體部署維穩策略。信心比黃金重要,政府出臺維穩措施要“快、準、狠”,態度要堅決,這樣才會讓市場樹立堅定的信心。

  對於後市,董登新表示,證金公司在獲得流動性後,會帶動資金進入股市吸納低價股票。經歷了近期杠桿資金“擠泡沫”的階段之後,市場存在巨大的反彈機會,從這個角度講,“準國家平準基金”的設立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既利好投資者獲取低價股票,也用真金白銀穩定股市。

  董登新指出,經歷了近三周的暴跌之後,目前多數個股跌幅高達60%,技術上存在大反彈的機會,與此同時,政府如此大的維穩股市力度也會帶來反彈的需求。罕見的暴跌也醞釀著部分超跌股的投資機會,目前市場的恐慌情緒只是對超跌的過度反應,一旦情緒企穩後,市場行情將向好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