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流動性寬鬆或致信貸資金跑偏 警惕其進入股市樓市

  • 發佈時間:2015-06-25 07:27: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康淼、姚玉潔、孔祥鑫、姜剛  責任編輯:張明江

  銀行信貸資金“跑偏”難解實體之渴

  資金熱衷賺快錢 “體內迴圈”存風險

  編者按:去年年底以來,央行連續三次降息、兩次降準,這些舉措提振了實體經濟發展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實體經濟的資金困難。然而,流動性漸趨寬鬆的背景下,業內人士也對資金流向表示擔憂。他們認為,當前需警惕銀行信貸資金“跑偏”進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産市場,繼續吹大資産泡沫;另外需警惕銀行資金“傍大款”,流向央企等大企業,抬高社會資金成本,同時造成資金“體內迴圈”,帶來金融風險。

  多措並舉增加流動性

  當前,我國金融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降息、降準等針對銀行業的一系列措施接連出臺,旨在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去年11月以來,央行3次降息2次降準,儘管當前仍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在應對實體經濟變化的手段上明顯趨向積極。自2014年11月22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今年3月1日起,存貸款利率又均下降0.25個百分點。5月11日起,存貸款利率又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降至5.1%,存款利率至2.25%。

  央行2次降準時間間隔短、力度大更是超出市場預期。自今年2月5日起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4月20日起再下調1個百分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泉州市分行副行長郭志鵬説,這兩次普降配套的定向降準更值得關注,前次降準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一定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0.5個百分點,對農發行額外降低4個百分點。後次降準則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1個百分點,對農發行額外降低2個百分點。“這兩次降準抓住了實體企業融資的薄弱環節,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進行額外支援,表明貨幣政策更加‘精確制導’。”

  武漢寶特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林安説:“最近公司正要向銀行貸款,降息降准將幫助我們更容易、更便宜地獲得貸款。”

  福建天盛恒達聲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海寧説:“實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資金鏈緊張時期,銀行往往因為小微企業經營風險大而惜貸,降息降準釋放流動性,對提升實體企業的發展信心是很有好處的。”

  福建海峽銀行董事長蘇素華説:“今年以來,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逐漸發揮效應,小微企業金融需求明顯增加。目前海峽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已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12%。降準後我行將增加幾十億元貸款,降息則降低資金成本,這些舉措將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在一系列貨幣政策的作用下,實體經濟終於止住了之前快速下跌的勢頭,出現了企穩的跡象,特別是工業出現小幅回升。統計數據顯示,5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4月回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5月份,全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51267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10.4%,比上月回升1.4個百分點。

  貨幣政策調整也有助於維護債務信用,防範金融風險。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説,一季度新增貸款雖保持較高增長,但投資增速顯著下滑,表明新增信貸進入新設企業和新投資項目很有限,大量地用於借新還舊避免信用違約。“中國進入一個去杠桿的過程,需要保持流動性,更需要保證債務的可持續以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流動性寬鬆也對股市産生利好。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表示,經濟低迷時實業投資意願較弱,股市帶來的財富增長能刺激消費和投資,有助化解企業過剩産能、轉變生産方式,夯實經濟基本面。

  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央行降息降準帶來市場流動性大幅增長,提振了實體經濟發展信心,但也要加強監控資金的流向,警惕資金新動向給經濟發展增加不確定因素,金融資本“跑偏”將帶來新的風險。

  大量資金棄實體掙“快錢”

  股市的火爆正讓很多企業家放棄主業,轉而去炒股。降準、降息政策的本意是支援實體經濟,如果沒有監控好資金用途,將有很多資金流入股市,實體經濟還會“缺血”。

  福建晉江奧金針織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明權説,現在實體企業平均利潤率不到5%,有時股市一天的收益甚至超過企業一年的利潤。中國軟包裝集團董事長翁聲錦也表示,很多企業家把用於實體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股市,很多銀行貸款由於用途監控方面存在缺陷,也被企業挪用而進入股市,這種現象非常令人擔憂。

  種種跡象表明,資金在加速入市。4月20日降準當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日成交額超過1.1萬億元,創出歷史新高。降準後一個月,4月20日至5月20日,上交所成交額總共達17.48萬億元,深交所成交額共14.18萬億元。這段時間,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累計上漲了3.7%、8.4%和38.2%。

  股市的“瘋狂”在6月15日至19日這一週突然發生了變化。滬深股市被不少人稱為“黑色一週”。上證指數上週五報收4478.36點,周跌幅為13.32%,創下7年來最大周跌幅;創業板指數報收3314.98點,周跌幅高達14.99%,創下該指數歷史最大周跌幅。而在此前,滬深股市均創下了一連串上漲歷史紀錄。

  接受採訪的專家表示,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是股市過快上漲帶來的泡沫。除此之外,新股發行對資金面産生了影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比如嚴查場外配資等。

  據了解,經過4月、5月新股民持續入市,6月份新開戶顯著下降。分析人士指出,持續的暴漲是風險蓄積的最大元兇,導致上周暴跌的直接原因是市場資金逐漸跟不上上漲的步伐。

  貨幣寬鬆推動房價扭頭向上

  數據顯示,5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同比下跌。其中,一線城市漲幅較大。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説,信貸額度及利率水準是樓市的風向標,降準及降息政策是房地産發展的推進劑。最近貨幣政策風向變化對樓市直接或間接都有強刺激影響。

  6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同比下跌。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説,5月份房價環比上漲主要是一線城市漲幅較大所致。

  3月30日新政策實施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下調至四成,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首付最低降至兩成,普通住房營業稅免征期由五年改為二年。5月11日起,央行再次降息。此次降息後,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和5年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均創下自2000年以來新低。安徽、四川等多地也先後出臺了利好政策。

  深圳樓市自“3·30”新政策後出現瘋漲行情。“3·30”新政策出臺不到3個月,深圳一些重點區域二手房價格漲幅已經超過50%。5月25日,深圳中洲中央公寓獲批預售,頂層備案單價為37萬元/平方米,刷新了深圳樓市的最高單價紀錄。

  上海市房價也上漲明顯。據上海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統計,2015年5月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超3.1萬元/平方米,為近5年來房價新高。個別二手房房源一個多月就能漲100萬元。如,上海黃浦區耀江花園樓盤130平方米的房子,4月底5月初的成交價格還在780萬元左右,到了5月中旬成交價已經漲到850萬元,而近期成交一套同樣戶型的房源,價格已經升到880萬元。

  北京樓市量價同時走高。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北京市5月二手房住宅網簽達到了16627套,是最近26個月來的第二高點。

  成交量大幅上升是資金流入房地産的表現,以成交量為基礎房價重拾上升的趨勢。接受採訪的專家表示,一線城市樓市上揚主要是由於中央和地方多重利好政策的出臺,以及資本巨頭進入房地産市場,推動土地市場火爆所致。

  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近期土地市場中,金融資本的身影頻現。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保利、綠城等多家房地産公司合作,拿下多塊土地。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入股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月上海四幅地塊連拍,招商平安聯合體以30.1億元高價拿下了寶山大場鎮地塊。

  警惕大企業成資金“二道販子”

  在一系列貨幣政策的影響下,信貸環境有所改善,但相當一部分依然會流向“不缺錢”的大型企業,造成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冰火兩重天”的信貸狀況。業內人士稱,應警惕國企獲得低廉資金後又通過理財等渠道,把資金貸給民營企業,成為資金“二道販子”,這也抬高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

  葉海寧説,現在銀行為了控制風險,更傾向於把資金貸給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更有甚者,一些國有企業特別是集團公司,成立財務公司統一上收子公司貸款許可權,增加與銀行的談判籌碼。他們獲得大量低成本資金後再投入股市或委託貸款、信託等理財渠道,成為資金“二道販子”,有必要對大企業從事這種“錢生錢”的行為提高警惕。

  一位接受採訪的股份制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銀行肯定願意把資金貸給行業的龍頭和大型企業。這些大型企業融資的方式有很多,他們可以搞股權融資,也可以由企業發債融資,甚至有自己的財務投資公司,其實並不缺錢,但銀行追著大型企業放貸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

  專家表示,政策上一直在通過定向寬鬆的方式來引導銀行資金的投放,增加對中小微、“三農”的支援,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這些企業得到的支援還是很有限。

  福建一位建行支行行長告訴記者,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已經突破了10%,對小微企業貸款非常謹慎。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很大,小微企業經營形勢並沒有改善。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大企業的擠出效應,尤其是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各種社會資源向大中型企業傾斜傾向更加明顯,進一步擠壓小微企業生存空間。

  翁聲錦説,現在銀行把新增信貸資金貸給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對於銀行來説,它只要保證6%的收益就可以了,資金到國有企業並沒有太大的風險,對於國家來説只是“從左口袋到右口袋”。但國有企業再通過搞信託、基金等方式,把資金貸給民營企業,這種影子銀行就不斷放大風險,也抬高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説,在財政政策支援“有心無力”的狀況下,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導致資金流向本已不需要太多資金的大企業。從這個角度來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組合以及協調可能更重要。

  改革基礎貨幣發行機制 配套相關財稅措施

  貨幣政策調整能夠幫助企業樹立發展信心,對資本市場、房地産市場等初步效應顯現。相關人士認為,當前應改革基礎貨幣發行機制,繼續研究調整貨幣政策,並配合相關財政政策,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防止資金“跑偏”。

  首先,繼續加大寬鬆力度,把握貨幣政策調整空間。

  福建海峽銀行董事長蘇素華説,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普遍在17%左右,國外銀行普遍在10%至12%,過高的準備金率可以繼續逐步下調至正常水準。外匯佔款的趨勢性下降使得高準備金率對衝的必要性下降,而在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後,其作用可以替代部分存款準備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説,貨幣政策可以為調整經濟結構創造機會。一季度數據顯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目前實體經濟困難,僅靠深化改革不夠,還需要貨幣政策的配合,可根據經濟走勢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調整來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其次,改革基礎貨幣發行機制,確保貨幣正常供應。

  我國基礎貨幣的發行基本上靠外匯佔款,隨著外匯佔款出現較大回落,可探索補充貨幣的新渠道。曹遠征認為,商業銀行可用購買短期國債來替代上繳存款準備金,進而釋放流動性。這一改革還可以配合當前地方債務置換,可增加地方債置換規模,讓商業銀行購買地方債來置換存款準備金,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降低地方債務風險。

  第三,配套相關財政政策,調整稅收政策。

  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岸元認為,當前財政政策應更積極,尤其是稅收政策可更有作為。應選擇那些稅收規模不大、卻能顯著影響預期的稅種,進行調整,營造市場氛圍,撬動市場。蘇素華認為,應該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減稅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把更多資金投入小微企業。

  第四,加強貸款管理,嚴密監控貸款資金流向。

  受訪人士建議加強貸款管理,嚴密監測貸款資金流向,防止貸款被違規挪用,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行為,加強對“影子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等方面的管理,防止信貸資源在銀行體系內迴圈,從而真正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