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資金炒股路線圖曝光 降息降準進入陷阱

  • 發佈時間:2015-06-13 08:09:57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A股站上5000點,各路資金也在上演速度與激情。

  “為啥不貸款炒股呢?行情這麼好!”深圳某電子元器件工廠企業主張暉説,最近兩個月周圍朋友都勸他從實業轉型做投資,因為生意實在太難做。

  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已三次降息、兩次降準,效果卻大打折扣,並未如願為實體輸血。“現在銀行的錢都去炒股去了,還有就是存到央行、拆給同業去了,反正就是不願貸給實體經濟。”6月11日,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銀行資金進入股市路徑,除了存款大搬家直接殺入股市,還通過銀行偏股型理財産品、信託産品、基金産品等渠道間接入市。此外,銀行資金還繞道券商 、信託等機構以融資的形式流入股市,民間配資更是七八倍杠桿助燒,其中部分資金最終也是來自銀行。

  民生證券最新報告稱,經濟處於“基建托底+傳統製造業去産能+新增長點青黃不接”的狀態,資金面寬鬆和流動性陷阱或是一個長週期現象。目前央行正處於降準降息週期當中,對此,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我國金融杠桿率在全球來説比較高,增加銀行信貸是飲鴆止渴的行為,銀行不能總是要央行“放水”,還需提高金融配置效率。

  海量資金炒股

  據張暉透露,身邊做生意的朋友大多轉向了投資,自己在股票上也投資了400多萬元,“民間借貸公司找到我,説可以貸款炒股。”

  各路資金源源不斷流入股市,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上周(6月1日-5日),A股證券賬戶凈轉入近萬億元資金,其中僅6月1日一天就凈轉入2337.99億元。截至6月5日,今年以來證券賬戶凈流入已高達3. 33萬億元。海量資金不斷推升A股,在近一年內上證指數已漲150%,而個股暴漲三四倍的比比皆是。

  某股份制銀行資金部人士稱:“資金入市最直觀的便是銀行存款搬家,股市賺錢效應誘使居民不斷加大投資。”

  央行6月11日數據顯示,4、5月份住戶存款兩個月內減少了1.49萬億元。這些減少的存款流向了哪?“一方面以讀秒的速度通過銀證賬戶轉入股市;另一方面投資股票型理財産品或基金,間接參與股市。”上述股份制銀行資金部人士認為,絕大部分都流入了股市。

  銀行和券商都在熱火朝天地發行偏股型理財産品,基金公司股票型基金火熱募資,動輒數十億甚至上百億規模。

  存款變股票還僅是一方面,銀行的信貸也變相流入股市。近幾個月,銀行受冷落的消費貸又開始興起,一些銀行個貸經理開始在微信群推薦消費貸,最快幾天便可以放款,“你是真正消費了,還是通過假消費套出資金炒股?銀行不可能一筆一筆去核實。”深圳某P2P公司總經理稱。

  個人消費貸一筆最多幾十萬元,更為隱秘的是通過企業的名義進行大額貸款,大手筆進入股市,甚至一些金融人士也涉及其中。有銀行清理不良貸款的負責人開玩笑説:“以前清鋼貿,現在清中小企業,年底估計清理同事了,好處是樓上樓下不用外出。”

  “此外,銀行資金通過信託項目,由信託公司再將資金批發給P2P公司,再在網路平臺上進行股票配資業務。”上述P2P公司總經理説,凡是做場外配資業務的,最終資金都來自銀行的低息資金,否則下面的通道都沒有錢賺。

  實體缺血之痛

  股市狂歡之時,實體經濟卻面臨殘酷的現實,缺錢的企業融不到資,過剩的産業還在吸收和佔用資金。

  5月下旬,深圳數十家中小企業舉行了融資閉門會,一位傢具設備供應商説:“銀行貸款額度太小,更多的融資需求只能轉向民間貸款,利率高達20%多,企業壓力很大。”

  目前我國經濟處於轉型關鍵時期,創新型、服務型的中小企業承載了轉型重任,然而銀行卻並不太願意借錢給它們。上述股份制銀行資金部人士稱,銀行還是願意貸給地方政府以及國企等大型企業,因為小企業風險太大。結果就是,銀行對高風險區域的中小企業融資惜貸,而大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需求不足,去杠桿還在途中,於是資金出現堵塞,最終變相流入股市。

  與動輒萬億的資金涌入股市相比,企業融資則顯得低迷不振。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5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減少1881億元和4488億元。而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僅增加4.61萬億元,同比減少了8949億元。

  “現在産品賣不出去,降準降息能促使企業擴大投資嗎?不能夠!”林採宜分析稱,一些過剩産能的出清還在過程當中,PPI還在往下走,産能過剩沒有解決。這時候央行放水沒太大用,市場沒有需求,企業並非缺錢,而是産品銷售不出去,此時降低利率不一定會增加企業的貸款投資。

  吳曉靈也表示,中國不缺錢,缺的是把這些錢通過合法、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去,投入到需要資金的方面去,因而控制貨幣、搞活金融是中國經濟走出困境的惟一齣路。

  “降準降息這個藥就不對,關節炎給你開感冒藥,吃得再多、等的時間再長,關節炎也不會好。”在林採宜看來,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並非貨幣政策就能解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大力改革,打破壟斷,結構性減稅。

  林採宜開的藥方是,資源配置不合理,過剩産能佔用了大量資金、勞動力等資源,所以該關停並轉的就關停並轉,讓它出清。從而將資源從低效率、過剩的、僵屍的企業轉机移出來,配置給朝氣蓬勃的新興産業 。國企、醫院、學校、計程車等壟斷行業都要放開,打破壟斷,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教育、醫療等行業;同時對新興行業減稅減負,鼓勵發展。

  降準降息“陷阱”

  央行幾輪降息降準,資金卻脫實向虛,進入了股市等投資領域,真正需要錢的企業出現了資金饑渴。

  民生證券研究員李奇霖發佈最新報告稱,流動性陷阱會持續較長時間。從央行5月金融數據來看,新增社融1.22萬億元,社融餘額繼續放緩至11.8%,表內貸款較4月上升但同比減少281億元,表外除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均收縮,“銀行間流動性雖然持續寬鬆,但由於實體經濟缺乏加杠桿主體,社融向上拐點難現”。

  數據顯示,5月新增人民幣存款3.23萬億元,但存款結構發生變化,居民存款減少4413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94億。“股市上漲導致一般性存款向證券保證金存款分流。”李奇霖分析稱。

  資金持續流入,股市泡沫浮現。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創業板估值超過140倍,PB高達12.8倍,股息回報期要769年;主機板市盈率也超過86倍,PB也達7.4倍,風險遠大於機會,除了銀行估值低,絕大部分長期估值頂部已經形成。

  本輪貨幣趨松以來,央行已進行了三次降息、兩次降準,以促使放緩的經濟增速重回升勢,但是從以上種種數據看來,資金並未太多進入實體經濟,更多地流向了股市。那麼,降準降息會因此改變步伐嗎?

  海通證券認為,當前工業投資低位,通脹未起,社會融資總量持續下滑,預示後續經濟下行壓力仍未消除,而低利率是去杠桿的必要條件,央行寬鬆態度從未改變,6月或再次降息降準。

  “降準的原因主要是外匯佔款不斷下降,會造成人民幣流動性被動緊縮,央行通過降準對衝緊縮效應,起到流動性穩定的作用。降息主要是實際利率的穩定,如果CPI下降,名義利率雖然不變,但實際利率是上升的,央行通過降息,將達到實際利率的穩定。”林採宜分析稱,從外匯佔款和CPI來看,存準率和利率雙雙進入下行通道,一降再降是常態。

  央行某地方分行人士稱,從銀行信貸和流動性來看,目前市場並不缺錢,主要面臨的是信貸資源配置問題,這和吳曉靈的觀點不謀而合。

  眼下又到年中,資金面難免進入微妙之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