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註冊制呼喚證券投資基金擴容

  • 發佈時間:2015-04-29 04:31: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近期A股市場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但仍存在兩大的市場缺陷。第一,A股一級市場還不是“市場”。IPO核準制的實質是行政審批制,IPO節奏及IPO定價採用計劃配置和行政管制。第二,中國股市仍是典型的“散戶市”。A股散戶交易份額佔市場總成交額的90%以上,這與西方“機構市”(機構投資者佔70%左右)相去甚遠。2014年底,美國國內股票總市值高達26萬億美元,其證券投資基金總凈值超過15萬億美元,其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餘額更是高達25萬億美元。相反,2014年底,中國國內股票總市值雖為37萬億元,但證券投資基金總凈值卻只有4萬億元,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更是只有0.6萬億元。

  如果説“機構市”是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對等博弈、均衡博弈,那麼,“散戶市”則是機構與散戶之間的不對等、非均衡博弈。在“散戶市”中,機構投資者變成了實力最強的“大散戶”,這些機構投資者在股市中的角色不再是“組合投資者”,也不是價值投資引領者,更不是股市的穩定器或中流砥柱,而是變成了“順勢而為”的投機者。

  要改變股市的這一現狀,必須同時從兩方面改革:一方面抓住目前的牛市良機,加速推進IPO註冊制改革;另一方面,在我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髮展滯後的情況下,加速證券投資基金大規模擴容。

  近日,《證券法》修訂草案已進入人大審議程式,進展還可進一步加快,爭取讓註冊制在今年6月份開始試運作,儘早將IPO審核權下放給證券交易所,監管部門集中精力加強市場監管,嚴打證券違法犯罪行為。

  註冊制通過簡化IPO審核程式、降低IPO門檻,可以實質性地提高IPO效率,降低IPO成本,相應地,也會大大降低IPO身價,它會使得單個企業的IPO募資規模大大縮減,超募現象基本消失,這樣就會大大節約IPO資源,讓市場化的IPO註冊制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與此同時,IPO註冊制不再需要政府行政審批與背書,哪些企業能夠上市,哪些企業不能上市,以及它們的投資價值的大小,將更多地依賴於或取決於市場與投資者的自主選擇與判斷。因此,在IPO註冊制有可能伴有“泥沙俱下”的包容環境下,股市需要足夠專業化的、專家化的機構投資者群體,因為只有“機構市”才能形成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對等、均衡博弈,從而形成理性客觀的估值標準與估值水準。

  為此,必須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群體。目前由於我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髮展滯後,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大,因此證券投資基金的品種創新與規模擴容成為當務之急,尤其是要加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擴容。證券投資基金既是最重要的集合投資者和組合投資者,同時,也是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估值的引領者,還是個人投資和家庭理財的重要工具。事實上,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的過程,也是A股市場“去散戶化”的過程,這必將是一個十分必要而自然的過程。

  截至2014年底,全球證券投資基金凈資産總額為31萬億美元,其中,美洲佔57%,歐洲佔31%,亞太及非洲地區合計僅佔12%。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凈值總規模只有0.8萬億美元,不到世界的1/30,不及美國的1/15。

  照此比較,為配合IPO註冊制推行,作為IPO註冊制推行的後續配套改革措施,未來五年內至少應將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凈值規模做大10倍以上,也就是接近8萬億美元的規模,這大體相當於現在美國共同基金規模的一半。這將大大加速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的過程,同時也會有利於提升市場有效性及中國股市對外開放的水準,同時提高中國股市的國際地位及國際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