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減稅兌換“企業年金”更務實

  • 發佈時間:2015-04-27 02:38:0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就企業年金問題表示,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修訂出臺《企業年金管理辦法》,鼓勵更多用人單位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進一步提高職工退休後的養老待遇水準(4月24日《中國保險報》)。

  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引發“新不公”質疑,因為機關事業單位的年金制度屬於國家法定,財政撥款而不存在任何障礙,而企業年金不具強制性。人社部稱,到2014年底,建立企業年金單位已有7.3萬戶,參加職工2200多萬人。而這之中有多少民企,國企中高層人員是不是佔了數字的大頭,並不難想像。但不管怎麼説,民企在年金問題上缺少積極性,確是事實。

  現在企業稅費負擔沉重,特別是中小企業,成本壓力非常大。政府如果只是口頭“鼓勵”,讓企業繼續增加成本搞年金,無異於“與虎謀皮”。務實的鼓勵,應該是有針對性的減稅。去年廣州飲食商會的一份數據顯示,餐飲業要繳納的稅費高達50項,佔營業收入的12.5%。形象的説法是,一隻雞13種稅、29種費,一隻雞腿全貢獻給了稅費。一些經營者表示不得不考慮繼續漲價,然而漲價又會導致消費減少,走向惡性迴圈。結果是,不死於漲價,就死於稅負。廣州的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著全國的情況。這個背景下,又要企業漲工資,又要“鼓勵企業年金”,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顯然無力負擔。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實施已兩年多,共用改革成果更是講了很多年,結果是,體制內的“改革”與“共用”總是立竿見影,所有涉及利益分配的改革,不是確保報銷比例不降低,就是確保收入水準不下降,而提升企業養老金替代率等能夠體現分配公平的舉措,依舊遙遙無期。公眾所以要求養老金並軌,絕不是只為了實現“都繳費”這種形式上的“公平”,而是縮小分配差距的實質性公平。

  雖然年金制度可能引發的“新不公”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可如果僅僅是“多種途徑加強宣傳引導”“我們一起來呼籲”,而不給政策,只想著讓企業主出錢,恐怕於事無補。只有通過對企業定向減免稅,以少徵稅的方式增強企業財力,或者讓企業職工也享受公共財政的蛋糕補貼社保,才是最公平的辦法,也是最可行的路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