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地方債確定萬億置換額度 允許借新還舊

  • 發佈時間:2015-03-12 01:22: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趙靜揚  責任編輯:張少雷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11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國務院批准了一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置換額度,允許企業在契約精神下借新還舊進行置換。財政部將很快公佈置換具體計劃。

  分析人士認為,以借新還舊的方式置換高息貸款有助於降低銀行杠桿率,緩解此前銀行對地方債壞賬憂慮。對地方政府而言,將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逐步消化,也可使地方騰挪出一部分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逐步消化存量債務

  朱光耀表示,地方融資平臺目前總體風險可控,也要注意一些可能出現的風險。在破除隱患的過程中要特別審慎,一是要防止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二是要保證實體經濟資金的需求。在防範風險前提下,存量債務要逐步消化。按照中央部署,應該在十三五期間將問題解決。但按照新預演算法,在堵後門的同時,開前門也非常審慎,並不是所有都可以置換。

  根據審計署公佈的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萬億元。2015年到期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佔17.06%,即2015年將有逾1.8萬億元地方債到期。對於從2013年6月底至2014年底新增債務規模,儘管財政部仍在甄別審核中,但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中明確,將清理甄別後經法定程式批准的存量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按時償還到期債務。同時,合理設置過渡期,過渡期內允許在建項目在批准的限額內通過銀行貸款解決部分後續融資,避免資金鏈斷裂,防範財政金融風險。對甄別後納入預算管理的地方存量債務允許逐步置換,以降低利息負擔,優化期限結構,騰出更多資金用於重點項目建設。

  民生證券分析認為,新債置換舊債的處理方式是為了時間換空間,近期資金面明顯偏緊,影響存量債務置換成本,也會擠出市場化主體融資機會。未來處理存量債務的方式主要還是依賴資産證券化、地方資産管理公司購置不良資産、股權置換債權等方式。

  減少期限錯配 降低利息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在其提案中表示,由於地方政府債務清理工作涉及面廣、複雜性高、推進緩慢,使得商業銀行等債權人面臨資訊不透明、溝通機制不完善等困難,對政府融資平臺後續管控處於政策觀望期,不利於存量債務的續作及新建項目的融資。他建議,對於未列入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特別是項目自身運營收入不足以還本付息的,積極引導地方政府通過注入優質資産、加強經營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等措施,提高項目盈利能力,增強償債能力。銀行也可在共同商討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授信期限、還款方式逐步化解存量債務風險,構建良好的銀政關係,支援地方重大項目建設。對於政府負有擔保和救助責任的債務,建議明確政府有關責任實現的比例、程式,基於契約精神妥善落實政府擔保和救助責任。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任澤平指出,地方債務替換有利於減少期限錯配,降低利息成本。用低息的7至10年期市政債替換高息的3至5年期城投債、短期銀行貸款,以及一至二年期的信託。對銀行而言,有助於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但同時也會減少高收益資産,具體哪個影響更大則需要進一步測算。此次債務替換需要相應的地方資産負債表編制、全口徑預算管理、透明預算、中期財政規劃等制度改革的建立,以解決地方財務軟約束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地方債已形成的隱性負債要逐步消化掉,隱性負債很大一部分要置換成比較長期的、低成本的規範債務,這都是預算改革的內容。地方政府發展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撐。前些年靠融資平臺隱形負債為主來支撐,現在確定了陽光化的地方債的發行,但不會提高至太高水準,局部地區流動性問題需要關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