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透市場重大機遇 必有一個牛市相隨

  • 發佈時間:2015-03-06 07:40:34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短短86個字,讓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和深化路徑一目了然。這是近8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資本市場著墨最多的一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描繪了當下中國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態。憑藉在資源配置中獨有的作用,中國資本市場在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過程中,必將迎來更為重大的發展機遇。

  這也是當下中國經濟所處的重要戰略期賦予資本市場的歷史使命。

  資本大時代已經到來

  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日前表示,現在是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最能發揮作用的時機。

  這樣的時機和當前的經濟發展環境密切相關。

  “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穩增長難度加大、生産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足……”,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毫不回避各方面的困難與挑戰。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

  李克強昨天表示,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幹,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

  實際上,對於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所帶來的巨大紅利,中國資本市場已經給予了充分的預期與反應。2014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這一年,A股總市值從23.9萬億元飆升至37.39萬億元,而反映改革預期最為直接的藍籌股,更是演繹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行情。

  一個不斷加強發展的資本市場必然會有一個有品質的牛市相隨。

  新常態蘊含新需求,新需求孕育新市場,也意味著投資者將會找到新的投資機會。

  “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對資本市場的表述在資本各個領域迅速傳遞。

  “中國經濟已經從一個以銀行為主導的大規模間接融資配置金融資源的時代,開始轉向以資本市場直接投資為根本的配置金融資源的轉型。”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格局,必然要求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與之相匹配。張平認為,以間接融資、銀行為主導配置金融資源,很容易形成有規模性的企業,但其對創新是無利的。現在中國要作為創新型國家,金融資源的配置也必須逐步轉向到直接投融資的資源配置模式中來。這也就要求資本市場必須在這一輪創新驅動戰略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全國人大代表、華融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認為,資本市場面臨很好的發展機遇,“因為現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仍然沒有處理得很好,下一步應該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讓更多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享受到資源配置的紅利。”

  賴小民坦言,“我對下一步的資本市場很樂觀”。

  只要有機會,資本就有智慧

  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的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經告別“草莽期”。

  從“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到“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再到“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已然暗示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已非昔日可比。

  讓我們回頭翻開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著力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建立創業板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

  這一年下半年爆發了金融危機。環球同此涼熱,中國股票市場也遭遇了歷史上的最大熊市。上證指數在年初以5265點開局,到年末之時,已經下跌至1820.81點,跌幅65.39%。

  中國政府的強刺激政策讓市場轉圜。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和規範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當年上證綜指以79.98%的漲幅回報了投資者。當年10月,創業板市場正式啟動,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創業板的設立讓中國單一的主機板市場多了一位小兄弟。由此,一個充滿活力、富於創新精神,旨在扶持中小科技型企業的新興市場給投資者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成了下一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資本市場的主要表述。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擴大股權和債券融資規模,更好地滿足多樣化投融資需求。”在隨後的幾年中,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已具雛形,並步入加速發展期。

  “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多次出現在2011年到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這期間,圍繞市場體系建設的各項體制機製革新,各項改革精彩紛呈。

  僅新三板這一層,經過近一年多的發展,截至昨日,掛牌公司已達2014家,實現了爆髮式增長。

  資本市場正從多個維度全面發力。綜上,中國經濟歷次轉型都對資本市場産生影響,並由此醞釀産生了巨大的投資機遇。讀懂這些,中國投資者就讀懂了中國股市的基因和性格。

  新常態,市場必有新狀態

  看一組數據:在過去的7年裏,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從1527家發展到了2638家(截至2015年3月5日);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日均成交額從1000多億元,猛增到6000多億元。在此過程中,個人股票賬戶從1.12億戶增加到了1.8億戶,機構賬戶在54萬戶的基礎上實現了翻番。

  在過去的7年,中國資本市場在經歷了經濟週期轉換、複雜的國際經濟金融環境下披荊斬棘,一步步自我突破。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中國資本市場也將扮演與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相適應的角色。正所謂,新常態必有新狀態。

  一個雙向開放的市場已經初步顯現。

  去年11月份啟動的滬港通不僅架起了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的橋梁,更為重要的是,為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為中國經濟更全面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人們期待著另一座橋梁的架設。李克強總理昨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一個成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但需要有足夠廣度與深度,還必須是一個市場化、法治化、透明化的市場。為達到這樣目標,就必須對涉及證券市場一些重大基礎性制度進行改革,就必須輔之以監管轉型的改革。

  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改革已成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從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再到今年的“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中國資本市場即將迎來重大的制度變革。證監會主席肖鋼昨日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市場實施註冊制的基本條件已經比較成熟了。從監管部門看,有信心把註冊制改革搞好。

  一個越來越與國際接軌的資本市場,一個運作越來越公開、透明、法治的資本市場,必然將為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可以預期,隨著註冊制審慎順暢地推進,市場將邁進更高層次。在呼吸另外一種新鮮空氣的過程中,中國資本市場將會迎來又一次根本變革。

  作為投資者,應該從政府工作報告中讀到足夠多的東西,洞察今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變化的趨勢,做出更加理性有效的投資判斷和選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