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散戶大王鬥莊家:這些企業國家不可能讓它們倒閉

  • 發佈時間:2014-12-30 08:26: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若不是期貨圈的人,一般人真看不出傅海棠是做期貨的,但也看不出他是農民出身。

  傅海棠,並不是第一代期貨人,他在中國期貨業整頓之後,用養豬、做小生意賺來的30萬元,花了近十年時間發家,但真正賺到1個多億,只花了1年多的時間,在那之前數百萬元債務纏身。

  十七八年前,他還在山東一個小村莊養豬。歲末冬初,在上海延中綠地的一幢英式三層花園洋房裏,半正式半休閒打扮的傅海棠一邊喝著茶,一邊講述他的過往,從養豬到大蒜,從內心的慾望到犯錯誤,不吝翻開心扉,剖析自己。

  今年炒股收益將近翻倍

  2014年,傅海棠自己也沒想到,第一年投資股票居然能翻倍,期貨投資卻近乎“腰斬”。

  今年4月份,寶鋼股份股價一股還不到4元時,傅海棠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召喚。他幾乎拿出自己一半的身價,砸進去。除了寶鋼股份,還包括另一隻股票——大同煤業 .

  以前,傅海棠從未碰過股票。農民出身的他,曾養過豬,種過棉花、大蒜,做過小生意,到2000年才開始步入期貨市場,説早也不早,説晚也不晚。

  今年,傅海棠在股市投入了5000萬元,年底收益已差不多翻倍。之所以重倉進場做股票,並非他預測到年底會有大行情 .

  “2013年6月份,錢荒以來,從那個時候到今年4月份,很多藍籌股還是繼續跌,很多都跌破凈資産,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就具備了很大的價值。”傅海棠説,進入股市就和以前做大蒜電子盤一樣,這次機會如果錯過,就可能是百年不遇。

  時間回到2009年3月,當時期貨還被認為是洪水猛獸。傅海棠從賬戶裏的20萬元中拿出5萬元,投資了壽光大蒜電子盤。大蒜電子盤類似于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和期貨差不多,只是保證金略高(為20%)。傅海棠建倉(買多)時大蒜840元左右一噸,出現浮盈後又加倉,最後做大蒜的資金有20萬元。

  傅海棠有100%的信心——大蒜肯定會漲價。由於壽光電子盤宣佈破産,他輾轉到另一個大蒜電子盤,最後一共賺了近600萬元。按其説法,這是歷史不遇的大行情,空頭根本就撐不住,不僅僅是傅海棠,很多人都在電子盤裏賺到了錢。

  不過,那時候並沒有多少人會認為大蒜價格會漲,因為當時社會庫存高,冷庫陳蒜相當於大蒜主産區一年的産量,而且大蒜加工副産品庫存也足夠消耗三年。

  當時,電子盤多數是坐莊的,透明度幾乎不能和證券、期貨相比。在做大蒜電子盤時,其實傅海棠已經負債纍纍,很多債還是2000年欠下的,“借的錢都是按複利計算,當時負債大概300萬元左右”。那麼,當時他為什麼還敢拿出5萬元往電子盤裏面衝呢?基於兩個判斷,一是物極必反,暴漲之前市場都是不知道的,二是基於對大蒜的了解和調查,播種面積急劇下滑近30%。

  “還興吃嗎?興吃就得漲,價錢不可能一直低於種植成本,否則就得絕了。”傅海棠興奮地説道,今年選股也選的是最倒楣的行業,比如鋼鐵、煤炭、銀行、房地産,但不選可能會倒閉的企業,“寶鋼股份、中國神華 、大同煤業,這些企業國家不可能讓它們倒閉的,再説,大盤藍籌股,又便宜,還是板塊龍頭,我沒有做過股票,也不懂,但我懂價值,電視、報紙都在宣傳什麼股票跌破凈資産多少多少,我幾乎抄了大底”。

  他説,股票沒有杠桿,比期貨省心多了,從四月份以來一直持有著。

  散戶要和大勢站在一邊

  傅海棠的投資風格,應當歸類于基本面派,屬於價值型投資者。

  俗話説,大道至簡。在市場裏,常常可以聽到期貨大佬們“布道”,傅海棠也常説“天道就是市場”,其所謂的道,即規律、大勢。

  經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他的交易心得是,對市場要有正確認識,很多投資者的思維往往被一些細節所主導,局部問題影響了全局判斷,因為有些因素在每個階段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是供求關係,是價值規律。

  有人説,期貨和股票一樣,大多數散戶虧錢是必然的。

  “大多數散戶是處在劣勢的一方,對抗莊家一般來講必死無疑,因為力量對比相當懸殊。”傅海棠説,如果站在天(即規律、大勢)一方,順應趨勢,順應規律,任何人或者機構都不能違背規律,不能與大勢作對,否則都必死無疑,而站在大勢的一方,是必贏的,要站在價值的一方,本質上和股票是一樣的。

  至於天道一説,是針對傅海棠個人而言的,也是基於他對期貨市場的認識。“散戶是處在劣勢一方,要想賺錢,必須和天道和大勢站在一起,誰也阻擋不了,如果能找到這個規律,散戶才會有優勢。”

  期貨是雙向交易,既可以買多,也可以賣空。那麼,如何才能站在趨勢的一方呢?

  對於大勢和規律,傅海棠有“三大標準”:首先,供求決定趨勢;其次,價值決定區間;最後,宏觀決定人氣。

  對於價值是什麼,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價值是以成本去衡量的,比如一個杯子,生産成本是10元,但現在賣8元或者5元,那這個杯子便有了價值,因為漲到10元是必然的,否則就沒有人生産了,如果不加杠桿的話,投資這個杯子那是必賺的,其實價值是圍繞成本波動的,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也就是説價格大部分時候是在成本線上的,少數時間是在成本線以下的。

  不過,誰也不是常常和大勢站在一塊的,傅海棠自己也是一樣。

  今年,在商品期貨投資上,傅海棠回撤近50%,虧了不少錢。反思這一年的商品投資,傅海棠坦承,自己對整體宏觀大勢的判斷有偏差,造成了較大的回撤。

  回撤並沒有令傅海棠“傷筋動骨”,因為股票的收益遠大於期貨的虧損。

  “期貨回撤非常大,但也為以後商品價格暴漲帶來很好的機會,跌得深,物極必反,比如螺紋鋼、焦煤等,有些即便是跌停板,我也要買進去。”傅海棠説。

  如今,股票“牛市”的聲音已經響徹天際,但傅海棠透露,他並不打算明年拿更多的資金投入股市,另外,也可能不完全在鋼鐵、煤炭等板塊上投資,長線投資的策略也有可能改變。傅海棠説,他擔心股市“兩融(即融資和融券)”風險。

  説我傳奇是沒看透我

  股民可能不是很清楚,在期貨圈子裏,多數人已把傅海棠視為一個傳奇人物。

  傅海棠並不以為意。其實,在過去的多年時間裏,傅海棠有很多次操作失敗的經歷,多次爆倉。

  實際上,傅海棠到現在還只是一個散戶,只不過資金實力比較大,由於賬戶經常出現較大回撤,他也沒有幫助他人打理資金。

  他笑著説:“人都是普通人,我一點都不傳奇,説我傳奇是沒有看透我,對別人來説,從5萬元到1.2億元,感覺不可能發生,其實在當時,這個成績是很平常的,但他們不這麼認為。”

  在十七八年前,傅海棠還在山東老家做著小生意,當時也小有名氣。尤其在1996年,養豬一戰成名,方圓幾十里都知道他養豬賺錢發財了。

  傅海棠回憶,當時有些跟風的村民甚至把房子都騰出來養豬,第一年自己投了一萬元,就賺到了5萬元,翻了五倍。“那年也是多年不遇的機會,養豬就跟做期貨一樣,豬的生長週期是4個月,感覺豬價要漲了,等到小豬仔4個月出欄時,豬價已經飛起來了。”

  有一個細節,期貨大佬們常常在交易品種上有自己的偏愛,但傅海棠和多數散戶一樣,遊走在多個品種上,來回倒騰。另外,在交易上,傅海棠也常常犯錯。

  今年做期貨大虧,除了對宏觀形勢判斷有偏差以外,他坦陳自己倉位管理隨性,開的倉位有點重,有些時候杠桿放得過大。

  “主要是慾望太大,這很難克服的,貪、賭都沒有辦法克服,除非吃虧、上當,否則慾望就會膨脹,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傅海棠説。

  不過,心態卻是傅海棠的優點,儘管回撤很大,但他始終認為那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並不是真的錢。

  他説,回撤過大時,雖然沒有賺錢時高興,但心態基本上還是比較正常的。

  傅海棠可接受最大的回撤是60%。在他看來,做基本面不好控制回撤,長線倉重,回撤50%是經常的,有時候回撤就是一個回調而已,什麼時候開始回調不是散戶力量可以左右的,是一個市場整體的氣氛,是主導者的意願。

  2010年的某段時間,大連豆粕期貨價格回調也很大,主力合約漲到3400元每噸時開始回調,當時,傅海棠認為最低回調不會到3000元每噸以下,最終跌到3050元每噸時沒有繼續下破。

  “回撤限度要根據價值規律和供求關係來看,打到什麼價位就會止住,假如打到2500元每噸,主力機構也不敢,否則一窩蜂都殺進去,主力也會塌方,把自己埋進去,挖坑挖深了自己也跑不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