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依法治市:捕鼠升級時 消息靈通人士受打壓

  • 發佈時間:2014-10-27 08:32: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從銀廣夏到萬福生科,今天的資本市場似乎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但有些改變,也真實地在發生。

  四五年前,某省證監局一名稽查人員辦案,因為監管對象避而不見,只好通過派出所查到了他家,並且“像公安一樣”蹲守在附近,瞄到他回家進了樓梯口。但當這名稽查人員好不容易敲開房門,迎面而來的卻是當頭一棍。

  講起這個故事,一名證監局的老稽查處長苦笑道:“挨過打的同事不止一個。當年的辦案環境和現在真是天壤之別。”

  如今的證監局稽查“牛氣”多了。華南地區一名上市公司董秘説:“今年我們重大資産重組,證監局過來一個5人小組。一上來就亮明身份,把公司董監高召集到一起,宣讀通知,讓我們簽字。現場把電腦和手機全部封存拷貝——公司沒有一點通氣的機會。”隨即,另一些稽查人員迅速在當地營業部和銀行展開調查。

  “只要是重大重組和重大事項,他們(當地證監局)必查內幕交易。和公安辦案一樣利索。”

  若以十八屆四中全會出臺依法治國“升級版”為分水嶺,資本市場此前的二十多年,立法、執法工作獲得全面推進,法制體系漸趨完善。但作為市場經濟核心組成部分的資本市場,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嚴重,“依法治市”升級成為眾望所歸。

  不一樣的老鼠

  與十多年前的違法違規現象相比,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仍是資本市場的頑疾。所不同的是,一些違法違規手法改頭換面、重新包裝,令人防不勝防。

  老股民們都知道,十年前的操縱市場,常常以“坐莊”的形式出現。而今天的資本市場,一些投資人以“市值管理”為名,行操縱市場之實,更具有欺騙性。

  一名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現在最流行的就是市值管理。我是市值管理方,你是上市公司。我為什麼能夠和你簽合同?我通過我的資本運作,能為你公司的老闆賺大錢啊,我把你的市值從20億做到50億、100億。”

  市值管理本身並沒有錯,只是被少數人利用,成了操縱市場的由頭。“第一步就是幫你物色項目,去收購市場上最熱門的遊戲、影視等資産。你收購公司、項目,市場又熱。關聯方之前就先買進去,然後停牌。復牌後漲停往上走,市場拼命去買,這不是坐莊是什麼?”

  “那麼多中小上市公司都在停牌,那麼多公司去收購遊戲公司。這都是為什麼?”“上市公司老闆要套現,就配合市值管理,也不會違法。冠冕堂皇説要轉型,要跨界並購。你一個一點文化項目基礎都沒有的服裝公司去整遊戲,有什麼優勢?”

  這名董秘所説的運作手法,在並購重組風起雲湧的A股市場屢見不鮮。“説真的,轉型什麼都是騙人的,什麼熱就做什麼。所謂戰略目標都是根據市場熱點而定的。”另一上市公司高管説。正因如此,類似“金針菇+肥牛”、“煙花+影視”、“管業+遊戲”等匪夷所思的跨界重組不斷上演。

  中國獨特的圈子文化也根基甚深,從飯局和麻將桌上滋生的內幕交易屢禁不絕,且案情更加複雜。本報記者曾梳理髮現,在證監會[微網志]網站披露的2013年約30起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案中,案情更加多元化與擴散化。從關係網看,除了內幕知情人自身買賣股票外,有近半數案件是知情人將資訊洩露給了親屬,很多還涉及生意夥伴、密友、老師等圈子。

  “執法環境好了太多”

  “從具體的案件查辦角度來看執法環境,最近三四年‘有了質的飛躍’”。前文中的某省證監局的老稽查處長説。

  “之前幾年,比如查辦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案,因為違法後果嚴重,當事人必然使出渾身解數,通過各種力量去説情和影響辦案。”他説,“我參加辦理的案件中,就有證人受到影響,不願意提供證據。有的銀行甚至也不提供真實完整的流水資料。部分地方工商部門,我們在查一些敏感公司的工商登記資料原件時候,也會遇到阻力。”

  “證監會辦案取證不容易,相關方不是硬抗,他就以‘這個人不在’搪塞。當然,也有遇到過地方的領導幹部打招呼説情。”

  “地方領導,一般是市級領導較多關注我們查辦上市公司,其原因在於,每家上市公司,都是當地的龍頭企業,有點甚至是全國行業的龍頭。如果立案稽查,銀行就會對其從嚴貸款,對其市場形象、經營活動産生很大影響。”

  今年3月,為規範資本市場的“遊説”行為,證監會發佈了《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和監管執法事項不當説情備案規定(試行)》,建立了操作性較強的不當説情備案工作制度。

  “肖鋼推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實話説,這幾年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比如查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幕交易,從證監會角度看,上上下下的領導意見都高度一致。公安方面的配合也極大加強了,重要案件能第一時間響應。”他説,“執法環境的變化,讓市場參與主體對法律敬畏感增強了。你嚴格執法,人家才會敬畏法律。執法環境的每一點變化,對市場的影響直接而深遠。”

  貓鼠新博弈

  執法必嚴的大環境,給一些所謂“消息靈通人士”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記者近期遇到一位廣州的炒股人士,自稱有4部手機,且買的都是不需要身份證的電話卡,他用這些未實名登記的電話卡來溝通所謂“內部資訊”。但這樣做他仍不放心,聽説手機也是有身份印記的,所以他買的都是水貨和山寨手機。他又聽説,不記名手機開機時,如果和他的手機一直放在一起,相關部門也有可能查到這部手機是他的,所以他的這些手機平時都不開機。

  即便如此,這位人士仍然誠惶誠恐——若是真做內幕交易被監管部門盯上,這些“防火牆”都只是掩耳盜鈴。眼下,大數據技術正成為證監會監管資本市場的利器,人所共知的碩鼠馬樂的“老鼠倉”,正是在大數據技術下“顯形”的。

  以深交所[微網志]為例,每一個投資者從開戶的第一天起,其所有的開戶、委託、成交、託管等記錄均納入監察系統的監控視野。監察系統還建立了內幕資訊知情人數據庫,並設計了一系列的報警和分析模組。一旦上市公司重大資訊發佈前股票交易異常,觸及內幕交易報警指標閥值,監察系統將自動進行報警,為監控人員及時提供發現涉嫌內幕交易行為的線索。

  監管無處不在,使得做陽光私募的機構也小心翼翼。道誼資産董事長盧柏良對記者説,依法治市應該做的是把負面清單寫清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樣私募基金就可以在合法的空間內活動。此外,在私募和公募的劃分中,在相關法律制定過程中,行業法律制定者應該充分聽取行業從業者意見,制定適合的法律法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