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養老金入市意味著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8-27 17:18:41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在上週五週邊市場一片慘跌的大背景下,不少投資者期盼著週末管理層會放出大招救市。然而,備受矚目的降準利好並未如期到來,市場反而迎來了養老金投資股市獲批的消息。
具體來看,國務院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辦法中明確: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産凈值的30%;參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為目的。同時,辦法中也強調了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實際上,對於養老金入市的話題,早已得到市場的廣泛熱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據資料顯示,與之前的相關徵求意見稿相比,此次修訂版在投資股市上限、投資範圍等核心內容上並未作出修改,而是強化了一些風險責任以及安全責任等內容。
但是,對於養老金入市獲批的消息,確實給市場帶來了不少的爭議。與此同時,在時下A股身處“內外交困”的環境下,養老金入市的獲批卻有著不平凡的意義。
不可否認,對於時下新增流動性涌入預期並不強烈的A股市場來説,養老金的入市確確實實會改善市場對新增流動性涌入的預期。同時,隨著未來養老金的逐步入市,也將會逐步改善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引導價值投資觀念的深入人心。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30626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3845億元,兩項累計結余接近3.5萬億元。若按照30%的比例投資股市,或將引來上萬的新增流動性入市。
不過,筆者認為,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會産生如此龐大的新增流動性涌入市場。
其實,我們亦可借鑒之前險資投資規則變化之後的數據,也可以作出理性的判斷。
以去年頒布的險資投資新規為例,在《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中,且對權益類資産、不動産類資産、其他金融資産等規定了明確的監管比例。其中,以權益類資産為例,該資産投資比例不得超過30%。對此,與以往規則相比,險資投資權益類資産的上限上移了5%。按照這一規則,或將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數千億的增量流動性。
然而,從隨後的市場數據分析,險資在權益投資方面並未充分達到30%的投資上限水準。相反,在新規落地後的一段時期,險資在權益投資上的佔比卻不到15%。換言之,即使新規給予險資投資權益類資産的上限有所寬鬆,但實際上,險資卻並未充分使用相應的投資比例。由此一來,新規的效果,也被大打折扣了。
顯然,對於養老金的入市,或許會給股市帶來一定的新增流動性涌入預期。但是,若想期盼其為股市帶來上萬億的新增流動性支援,或者難度真的很大。
除此以外,養老金入市獲批,也並非預示著養老金馬上就可以進入股市。
或許,對於養老金真正入市的時間,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對於目前相對複雜的操作程式而言,少則要半年以上,多則要一年以上,養老金入市方可初見效果。簡而言之,養老金入市獲批也並非意味著市場馬上會獲得增量流動性的支援。
但是,養老金入市獲批,確實為市場傳遞出一定的穩定信號。與此同時,結合前期證金公司、匯金等的強力護盤舉措,實則也暗示著目前的市場點位已經得到了管理層的認可,而此處也可以認為是市場“政策底”的區域。
不過,在目前A股“處處受壓”的大環境下,實則預示著“政策底”之後,市場還需要探尋“市場底”的需求。因此,對於養老金入市獲批的消息,投資者也不必過分解讀。因為,市場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投資者也需要學會尊重市場,敬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