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養老金入市方案不是中國版“401K”計劃
- 發佈時間:2015-08-27 17:13: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8月23日,國務院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明確了養老金投資方向及具體細則。
養老金入市方案剛一齣爐,不少人直接聯想到美國的401K計劃,甚至把養老金入市稱為中國版的“401K”計劃。梳理過後,發現兩者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
美國“401K”計劃是何方神聖
美國“401K”計劃是指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規定的一種由僱員、僱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是橫跨保險、儲蓄、投資、貸款等業務的比較先進的金融制度安排。
“401K”計劃源於之前對私人企業退休金制度改革,這一計劃取代了原來只由僱主承擔的制度,而演變成養老金由僱主和員工共同承擔,並可由員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自由決定是否入市抑或是選擇具體的投資品種。
作為一種非強制性的養老金計劃,該計劃在1979年得到法律認可,1981年又追加了實施規則,于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僅用20年的時間就覆蓋了約30萬家企業,涉及4200萬人和62%的家庭,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美國諸多僱主首選的社會保障計劃。
如今,美國“401K”計劃已經走過三十多個年頭,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3 年第二季度,401K 計劃賬戶資産餘額達到3.79萬億美元,約佔美國當年GDP 的22.9%,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此外,美國推行“401K”計劃後,其資金迅速與股市形成良好互動,美國大公司的職工將自己的養老基金中約1/3的資金投入到本公司的股票,道瓊斯指數則在1978年到2000年其間累積上漲1283.25%。
我國養老金入市方案與美國“401K”計劃大不同
在美國,當員工選擇了企業提供的“401K”計劃後,就要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這個養老金賬戶,而企業也要按一定比例將資金存入往此賬戶,且不超過員工存入數額。員工可以自主選擇養老金的投資方式,包括股票、基金、年金保險、債券、專項定期存款等金融産品,但風險由員工承擔。所以通常,美國大公司的僱員更願意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不同於美國“401K”計劃,我國出臺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指出,養老基金實行中央集中運營、市場化投資運作,由省級政府將各地可投資的養老基金歸集到省級社會保障專戶,統一委託給國務院授權的養老基金管理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個人並不能直接接觸到養老基金的投資工作,風險也不需要自己來承擔。
另一個不同點在於資産配置,美國“401K”計劃主要投資基金品種,如股票型基金、貨幣基金、平衡型或偏債型基金。以2009年的數據為例,當年基金類品種的配置比例高達91%,而股票配置比例則僅為9%。
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定,投資範圍除了銀行存款類産品、債券類産品、股票和基金類産品等三大類産品外,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養老基金可以通過適當方式參與投資。國有重點企業改制、上市,養老基金可以進行股權投資。
這兩處的差異足以證明養老金入市方案並不是中國版的“401K”計劃,更具有中國特色。
美國“401K”計劃的啟示:勇於開源
除了方案本身有不同之處,兩份方案計劃推出的原因不相同。美國當年推出“401K”計劃的初衷是為了鼓勵美國國民增加養老儲蓄。出人意料的,美國養老金的資産規模在與股市形成良性迴圈下迅猛增長,不但成為美國1978年至2000年長達22年大牛市的有力推手,其本身的資産規模也大幅增長。
不同於美國當年的國情,最終促成我國養老金投資變革的根本原因還是人口老齡化問題。
按照國際標準,我國在2001年起就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提高速度整體呈現出上升趨勢,2010年至2014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增速均大於或等於0.25個百分點,造成養老金收入端增速趨緩,支出端增速上升,未來需要通過提高養老金收益率來彌補收入端的不足。
另外,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益一直以來收益率都處於低位。據人社部發佈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09年至2014年,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為2.2%、2.0%、2.5%、2.6%、2.4%、2.9%,不僅低於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企業年金8.36%和7.87%的收益率,更是低於同期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美國“401K”計劃的機制設計和運作模式都很獨特,在國際養老保險制度中獨樹一幟,這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也有很深遠的影響。不敢説我們的養老金投資改革在這其中獲得了多少啟示,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最終想要達到的效果與美國“401K”計劃實際上是一致的:養老保險資産通過有效的運用,與資本市場發展、國民經濟增長實現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