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救市”救的是投資者信心
- 發佈時間:2015-08-06 09:56: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A股“救市”政策無疑是正確的,但還是有觀點在質疑“救市”政策,這就是為何A股市場還未徹底扭轉頹勢,近期就有觀點在替“救市”資金退出操心了。
“救市”觀點的爭論追根溯源是兩種不同的學術觀點,“不救市”觀點源自芝加哥大學的自由放任經濟學思想,“救市”觀點源自麻省理工大學的新凱恩斯經濟學思想。
20世紀70至8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理論曾在拉丁美洲地區得到廣泛的實踐,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很骨感。麻省理工的經濟學理論初次實踐,其實就是1987年美股實施“救市”政策,當時如果美股“不救市”,美國甚至整個西方經濟體就有可能重蹈1929年大蕭條的覆轍。“救市”政策的答案是明確的,根本目的在於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從而防止實體經濟滑坡,絕不是簡單恢復市場流動性那麼簡單。
股市僅是芝加哥經濟學派和麻省理工經濟學派分歧的一小部分,兩者觀點的更廣泛分歧是在貨幣和財政領域。但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實踐證明麻省理工經濟學派更符合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目前各大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基本秉承麻省理工經濟學理論,即“救市”觀點是主流,而“不救市”觀點並非主流。
例如,2008年美股“救市”政策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在9月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前,由證監會採取限制對衝基金在金融股和期指做空為重點,主要目的是為了減緩下跌趨勢,為整體“救市”方案出臺爭取緩衝時間;第二階段是在10月美國政府“救市”方案出臺後,證監會短期限制空頭措施逐步退出;第三階段是從2009年之後,美聯儲連續推出QE貨幣寬鬆計劃,並且一口氣將利率從超過5%降至近乎于零。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也就是“救市”政策推出的最初階段,道指仍然徘徊在7800點至6500點的低位,但從2009年3月起道指就一路上揚直至今天18000點的歷史高位。而美國政府購買股權的“救市”資金是在接近2007年的歷史高點14000點前夕退出的,但購買債券的“救市”資金則承諾不退出。
回到A股市場,投資者應該對“救市”政策最終成功充滿信心。首先,“救市”理論是基於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前車之鑒,實踐證明“救市”政策推出後,股市和經濟都不會重蹈大蕭條覆轍,A股市場和中國經濟也絕不會例外;其次,統計分析歷次海外市場“救市”政策推出後的指數表現,指數一般會出現15%左右的跌幅且縮量構築雙底,A股目前指數表現符合這一特徵,這意味著指數調整已接近尾聲,投資者務必要堅定信心、克服恐懼。
最後關於投資策略,1987年和2008年美股“救市”階段,積極回購股票的上市公司和被巴菲特購並的對象,往往是價值投資者的借鑒標的。目前A股“救市”階段,類似案例也在潮水退卻後紛紛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