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完善制度設計 讓養老金投資“賺”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7-21 05:07: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養老金投資運營管理辦法千呼萬喚始出來,老百姓“養命錢”保值增值終於有了新的渠道。不過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入市之後萬一虧了怎麼辦?投資虧損的責任由誰承擔?投資有風險人盡皆知,保證養老金安全也是基本底線,如何化解二者的矛盾,凝聚養老金投資運營的共識呢?
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付壓力,物價上漲導致的養老金不斷貶值,養老金保值增值的任務迫在眉睫,那種只躺在銀行賬戶上睡覺的被動式“安全”肯定是不可取的。正是基於這種共識,相關部門一直致力於尋找養老金投資運營的合適方案,近期公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就吸納了多方意見。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對於養老金進入股市來説,這句警示語同樣適用。只要是投資,沒有人可以保證穩賺不賠,但可以通過制度設計,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讓養老金投資“賺”起來。
首先,養老金投資堅持多元化原則。根據管理辦法,投資活期存款、貨幣基金等流動性資産的比例不得低於基金資産凈值的5%;投資協議存款、剩餘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國債等固定收益類資産投資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基金資産凈值的135%。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基金資産凈值的30%。投資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股權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産凈值的20%。
對於流動性資産和固定收益類投資,外界當然不會有異議,因為這類投資安全性高、收益穩定。允許養老金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股權投資,可以獲取長期穩定收益,也算是給養老金投資開的綠燈。有了這三大類投資,基本可以保證養老金的收益跑贏通脹,之所以要進入資本市場博取更高的收益,是因為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迫使養老金投資運營要有更加亮麗的成績。30%的入市比例限制,就是控制投資風險的一項制度設計,在保證風險敞口有限的前提之下,給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一定的操作空間。而且,相較于其他國家的慣例,我國基礎養老金的入市比例並不激進。
其次,養老金入市在國際上早已是成熟做法,國內也有實戰成功的案例。數據顯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自2000年以來,14年的年化收益率達到8.36%,遠超通脹率。企業年金自2007年以來的年化收益率也達到了7.87%。只要風控到位,養老金的投資運營相信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再次,對於養老金入市可能發生的投資虧損,管理辦法當中也設置了兜底方案。管理辦法規定,投資機構和受託機構需分別按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建立風險準備金,專項用於彌補養老基金投資發生的虧損。
世界上沒有只賺不賠的投資,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迫使我們必須揣著小心積極投資,相信週全的制度設計、審慎的投資運營和公眾的有效監督,可以保證老百姓的養命錢儘快保值增值,讓大家的晚年都能多一份保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