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養老金入市能否成行關鍵看風控構架

  • 發佈時間:2015-07-15 02:09: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宇嘉  責任編輯:楊菲

  隨著徵求意見截止日的到來,醞釀了近7年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終於落地,這意味著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更進一步。

  《辦法》明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養老基金結餘額,可在預留一定給付後,確定具體投資額度,委託國務院授權的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同時,《辦法》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基金資産凈值的30%;投資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股權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産凈值的20%。

  《辦法》落地,也意味著我國統一的養老基金投資管理體系建立起來了。在這之前,能夠進入資本市場的只有“兩個1萬億”,即1萬億元的全國社保基金和1萬億元的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前者是戰略儲備基金,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應對人口老齡高峰的支付危機,委託合格的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投資對象包括國債、股票、産業投資等;後者由企業委託合格的養老基金管理人管理,投資對象與全國社保基金相近。

  但是,結余近3.6萬億元的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簡稱養老金),由各省市級及以下政府的社保部門管理,受限於安全性考慮,投資策略保守,僅限于國債、銀行存款等。從投資收益上看,成立15年來,由於管理專業、大額委託可遴選優質機構、投資層次高,全國社保基金年均投資收益率高達8.36%;企業年金年均收益率7.87%,儘管略低於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也相當可觀。相比之下,養老金收益最低,多數年份在2%-3%,與同期年均通貨膨脹率(2.42%)相當甚至還“跑輸通脹”。

  目前,制約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最大障礙,就是有觀點認為養老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救命錢,“安全第一”的原則不能動搖。同時,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散戶主導,長期投資理念不足、“牛短熊長”、大起大落等問題,養老金並不適合進入資本市場。但筆者認為,養老金入市和資本市場成熟與否是兩回事,關鍵看管理構架和風控設計。

  養老金的主要功能是熨平個人終生收入,強調自我精算平衡,即個人和就業單位共同規劃和負責個人養老。在工作階段,員工要積攢資金,為退休做經濟上的安排,而通過資本市場投資保值增值是各國養老金運作的共性。因此,養老金不是財政兜底的老年保障和社會救助,後者僅僅對無自我平衡能力的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若無法切割財政與養老保障,會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並拖垮一國經濟,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和持續6年但無解的“希臘債務危機”,就是遠近之鑒。

  更重要的是,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已經不支援現有的養老金管理模式了。首先,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地産和投資將大週期下行,利率長期走低是必然趨勢,養老金縮水問題會更嚴重;其次,我國社保費率在世界上排第13位,費率過高加重企業負擔,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降低社保費率,養老金的養老效率會降低;再次,經濟“新常態”下,GDP告別了高速增長,財政對養老的補貼不可持續;最後,延遲退休年齡箭在弦上,更需要養老金通過增值來實現跨週期平衡。

  而且,養老金收支缺口需要彌補。如扣除財政補貼,養老金收支已經倒挂。2013年,養老金當期還能結余(儘管只有區區的116億元)。但是,從2014年開始,當期收支就開始出現缺口,該年達到了1300億元。在全國各省份中,目前只有13個省份的徵繳收入大於支出給付。因此,如果繼續維持原有管理模式,隨著老齡化形勢越來越嚴峻,收支缺口將會繼續擴大,並可能危及到給付,亟待做大蛋糕彌合缺口,而資本市場無疑是重要渠道。

  事實上,要重新認識養老金安全性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未富先老”和現有的養老保障儲備捉襟見肘(80%人群依賴社保,年金和商業保險發展不足)的情況下,我國老齡化和養老的壓力更大。未來,養老金在保障水準上和給付上的壓力是最大的風險。由此,壓力越大,越應該著力於怎麼讓養老金最大程度地保值增值。

  各地方基本養老管理固守“安全第一”的原則,從而錯失通過參與資本市場投資而分享改革紅利,是不應該的,也是對養老金投資依賴認識不清的結果,甚至是害怕承擔風險的有意為之。事實上,損失是風控不到位的結果,現代資本市場完全能夠通過良好的風控構架,迎合風險規避型投資者的訴求,實現風險收益平衡。比如,信託制下可明確委託人、受託機構、託管機構和投資管理機構各自的權利義務,使機構之間能夠建立一種相互制衡的機制。

  另外,全國社保基金具有良好的投資記錄和經驗,加上上層監管嚴密、資訊透明、基金規模大,可以實現充分的分散投資策略。而成立類似于全國社保基金的新機構,更具有競爭的效率。同時,風險準備金制度也是保障安全的籌碼。比如《辦法》規定,投資機構和受託機構分別按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來建立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養老基金資産凈值5%時可不再提取,專項用於彌補養老基金投資發生虧損等,都是防範風險的保障。

  儘管養老金結余歸集到省級社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本著多方做大蛋糕、壓縮收支缺口和“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加快省級統籌的同時,成熟一家做一家,將分散的環路閉合起來。另外,我國資本市場非理性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散戶主導進而導致了機構散戶化,造成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高和股指大起大落。

  如果能將一兩家體量大、風險偏好相對低的、類似于全國社保基金的養老基金注入到市場,不僅資本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將下降,而且投資風格和取向也將多元化。上市公司不再僅僅迎合風險偏好型投資者的訴求而一味地做高股價,也要加強分紅來迎合機構投資者的要求,這樣長線業績就成為共同追求了,這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美國在1929-1933年金融危機後資本市場趨於成熟,中國台灣地區在1990年後資本市場趨於成熟,其中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的成長功不可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