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養老金入市方案徵民意結束 "萬億入市"説法不準

  • 發佈時間:2015-07-14 07:2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從上個月的29號開始向社會徵求意見,截止到7月13號,也就是昨天,徵求民意的工作順利完成了。根據辦法,養老基金除了可以投資國家重大工程和項目外,還可以投資股票、股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這意味著,新規全面解除了“養老金不能投資股市”緊箍咒,2萬億養老金離入市更近一步。

  除此之外,《辦法》裏還給出了20多種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讓百姓的養老錢可以順利的跑贏通貨膨脹、保值增值。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股市成為了養老金的投資途徑之一。

  6月29號晚間,《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開始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對於養老金進入市場、做多元化投資的方式,做了系統的説明。經過15天的民意徵集,據説人社部和財政部的公開郵箱裏,已經塞滿了百姓們的意見和建議。

  市民:隨著物價的上漲,養老金其實一直在貶值著,比如説同樣是2000塊錢,現在跟十年後肯定不是一個概念。

  市民:咱們的錢放到銀行裏面,它也會貶值,養老金如果是不做投資,單純的放在那裏,那肯定也會貶值。

  就好像擔心個人和家庭存款會貶值一樣,養老金投資運營,就是為了防止“貶值”二字,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目前我們的養老金投資收益情況究竟如何?記者給您算筆賬:

  截止去年年底,咱們國家養老保險基金總的結余量,是3.5萬億元。雖然數目挺大,後面好幾個零,但收益可真不怎麼樣。從2009年開始,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總收益率都在3%以下,不僅低於一年期存款利率,更跑不贏通脹。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按照現行政策,養老金只可以存銀行、買國債。比如2011年,3萬億的社保基金結余,96.5%都趴在銀行裏吃利息。

  基於這個背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決定讓養老金進入市場,搞多元化投資。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按照現行政策,基金投資範圍確實存在投資渠道偏窄、基金貶值縮水的問題,影響基金的支撐能力,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投資運營政策。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乃軍:社保基金以前是財政專戶管理,非常安全,但資金收益率非常低。我經常聽同事説,社保基金是百姓的養命錢,如果運作有風險是在犯罪。但是反過來想,放在那裏不保值增值,被通貨膨脹侵蝕,也非常不合適。

  有理財經驗的人都知道,“雞蛋不能放進一個籃子裏”,閒錢也不能都選擇一種投資模式。但是,拿著人民養老的錢炒股,這件事情靠譜嗎?萬一投資賠了,百姓養老會不會沒有著落?如果讓您拿養老金來投資,您更傾向於做哪些投資呢?

  市民:按比例,高風險和低風險的搭配上,你不能全部都投到高風險,這都是百姓養老錢,投了收不回來怎麼辦,比例要適當。

  市民:投資的方式多著了,投資在公路上、鐵路上,這個風險小一些。

  沒錯,《辦法》中,給出了超過20種養老金投資途徑,除了可以存入銀行、購買債券,還可以選擇股票、基金類産品。另外,還附加了兩種格外優惠的投資渠道:投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以及國企的改制、上市。

  不過,各類別投資比例並不相同,基本上會按照“風險低比例較高,風險高比例低”的原則做劃分。比方説,投資一年期以上的銀行定期存款、剩餘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固定收益型養老金産品等等風險低的項目,合計比例不能高於基金凈值的135%。但對股票、混合基金等的投資,總量就不能高於基金資産的三成。

  李忠:包括三類産品:存款類、國債類、股票基金類。投資比例上,風險高的比例低,風險低的比例高。

  話雖這樣説,眾多投資渠道中,“股市”這倆字,還是讓百姓們看著分外扎眼。

  市民:肯定擔心,總體感覺現在中國股市還不是很成熟、穩定;你看這兩天,股市就是暴漲暴跌吧,養老錢還是應該穩定一點。

  市民:我反對這件事情,證券市場這些人做這一塊兒不是特別好,一旦損失了養老金怎麼解決?方方面面都是不成熟的。

  新浪網從2011年就放開了養老金入市的調查,2萬5千名參與者中,超過55%,都選擇了“不支援”。聯想到6月底那兩周,滬指累積下跌了20%,創業板更是跌去了25%。此時公佈《辦法》,會否太草率?該不會是想用百姓的養老錢救市吧?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解釋説,其實養老金的投資運營,相關部委和專家這些年一直在研究,《辦法》在出臺之時碰上過山車一樣的股市行情,可以説是個“偶然”;但另一方面,這種偶然引發的大討論,也逐漸明確出一個道理:養老制度以及養老金投資運營,亟待自我完善和更新:

  鄭秉文:這絕對是個偶然。但怕這個偶然被股民和市場過度解讀。如果有人説這是資本市場的救市,我到覺得這是對基本養老制度和養老保險金投資以及保值增值的一種自我完善。

  眼下養老金總共有3.5萬億結余,如果按照《辦法》中規定的30%投資上限來算,就是1.05萬億,總不能都投進股市吧?事實上,這部分做風險較高的權益類投資的養老金,除了買股票,還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養老産品等。因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王軍表示,“1.05萬億養老金入市”的説法並不準確:

  王軍:真正進入實際進入,應該會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即便是立即入市,也會選擇一個合適的買點進去。所以從理論到實際會有一個時間差。

  其實,將股市作為組合投資中的一個選項,之前在類似的資金運營中早有嘗試,而且也都獲得了比較好的收益。比如,用於戰略儲備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從2000年成立開始就在做市場化運營,到2013年底,年均投資收益率達到了8.13%。

  鄭秉文:全國社保基金年化收益率超過8%,企業年金市場化改革,收益率超過6%。長期來看,多元化投資肯定是賺的,股票確實有跌有張,但我們還有70%其他的投資工具來對衝股市的風險。所以我們才規定了一個投資上限,説實在這個上限還是比較低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