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戰略新興産業板不會成為創業板的“影子”

  • 發佈時間:2015-06-18 06:30:3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隨著上交所戰略新興産業板正式寫入國務院文件,意味著這個板塊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但市場有所擔心,戰略新興産業板會不會成為創業板的“影子”呢?筆者以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戰略新興産業板與創業板的戰略地位和服務對象均各有側重,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首先,戰略新興産業板與創業板誕生的歷史背景不同。前者將誕生於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時期,而後者産生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末期。

  要想明瞭戰略新興産業板與創業板的區別,需要先搞清其制定的背景。

  2013年5月份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增加證券交易所內部層次”。之後,上交所加快了這方面的研究。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提交《關於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支援戰略新興産業發展》的提案,建議在上交所專門設立新興産業板。這是為經濟轉型升級“量身定做”的新板塊。這個新興産業板就是現在所説的戰略新興産業板。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今年5月19日在“上證2015中國股權投資論壇”上表示,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建設方案主要有定位、上市條件、制度安排等三大核心內容,新市場主要服務於電腦科學、資訊技術、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科技等行業。

  5月25日,上海市發佈的《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中特別強調,要加快在上交所設立戰略新興産業板,推動尚未盈利但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

  5月29日,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5)》指出,繼續壯大主機板、中小板市場,積極推動證券交易所市場內部分層,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戰略新興板,全面推進創業板改革,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6月16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積極研究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産業板。

  從上述歷程來看,經過兩年多的研究推進,戰略新興産業板的雛形已現。尤其是在戰略新興産業板正式寫入國務院文件後,預示著這一板塊的推出已是指日可待。

  創業板的推出則經歷了“十年懷胎”的艱難歷程。創業板于2009年推出,當時推出的背景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

  這兩個板塊醞釀、産生的經濟環境不同,決定了它們生長基因的差別以及服務對象的不同。

  其次,戰略新興産業板是為經濟轉型升級“量身定做”的新板塊,創業板則主要服務於創業型、成長型企業。

  從已經公開的資料可以看出,戰略新興産業板將重點服務已跨越創業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産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該板塊將採用與主機板差異化的上市財務標準體系,設置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標準,允許達不到盈利要求的新興産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增強戰略新興産業板的市場包容度。

  創業板則主要服務於創業型、成長型企業。剛剛誕生之初,創業板只接納新能源新材料、資訊、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太、海洋、先進製造、高技術服務等九大領域的企業。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後,創業板于2014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提高了創業板市場的服務行業範圍和包容度。比如適當放寬創業板首發財務準入指標,取消持續增長要求,簡化發行條件,進一步加強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拓展市場服務覆蓋面,創業板申報企業不再限于九大行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其他行業和業態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均屬於創業板市場支援的範圍。

  由上述分析看,創業板與戰略新興産業板有著明顯的不同,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後者會成為前者的影子。

  然而,由於同處A股市場的大環境,在戰略新興産業板推出之後,必然會像創業板那樣,受到資金的熱烈追捧。可以想見,戰略新興産業板推出後走勢“複製”創業板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