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融資遇冷 “多看少買”成主流策略
- 發佈時間:2016-04-18 10:13:47 來源:上海證券報金融資 責任編輯:張恒
分層在即,新三板實際融資狀況究竟如何?據中信證券胡雅麗研究團隊近期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整體融資市場出現萎縮跡象,市場資金對掛牌企業融資項目的承接力度明顯減弱,“多看少買”成為目前大多數投資者採取的主要策略。
今年以來,新三板融資金額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統計數據顯示,截止今年3月,新三板企業擬募資金額從年初的每月706億元大幅下降至當前的107億元左右,幾乎回到了2015年初、投資者熱情點燃前的水準。另外一方面,實際融資金額也不樂觀,自3月中下旬開始,新三板每月完成的融資金額從180億持續下降至131億元。中信證券新三板投研團隊則表示:“考慮到新三板擬融資和實際完成融資的時滯,我們判斷這種趨勢在近期或將延續。”
不過,一個相對樂觀的數字是實際融資的完成率,新三板融資完成率由去年年末的41%到當前的44%,穩中有升,顯示仍有四成企業順利完成融資。
中信證券研究認為,新三板融資功能出現走弱的跡象,這是新三板融資市場和交易市場建設的不同步所致。投資者對分層之後制度推進的方向和力度並未形成較為明朗的預期,“多看少買”已成為大多數機構當前的主要策略。而分層後的制度推進將成為打破新三板融資、交易僵局的主要對策。
與2015年的火爆情形相對,當前新三板融資市場或正持續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據滬上某知名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有400多家企業正在排隊等待融資。“企業太多了,我們根本忙不過來,而且我們對企業有非常嚴格的篩選標準。我們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合理的估值應該是10-20倍左右,但是企業最初開始談的時候,往往期待很高,有的甚至開出了50、60倍的估值。去年融資成功與否,要看投資者誠意,而現在則要看企業的誠意了。”
買方市場下,也出現了不同的玩法。據上述投行負責人透露,為了對接企業的融資需求,有些券商採取了分銷的模式,一級一級攤派下去,“總代甚至可以拿到5折”。而該負責人表示:“我們非常不看好這種模式。一方面是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敢於給折扣的往往都是有瑕疵的企業,一旦出事,最終受傷的還是企業和投資人。當然券商的聲譽也會受損。”
儘管市場對“分層”、“公募入市”等早有期望,但多位機構投資者將2016年定義為“監管年”。有接近股轉系統人士表示:“股轉曾組織談話,管理和規範三板企業融資行為。實際上,新三板自創立初就定位於服務中小企業,為創新創業的實體經濟引入資本活水。這一點,包括股轉、證監會的態度,始終是非常清晰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