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險企爭上新三板 融資之渴短期仍難解
- 發佈時間:2016-02-19 09:15: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繼10余家保險仲介機構掛牌新三板後,永誠、眾誠兩家真正意義上的保險公司亦緊隨而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破冰”之舉的背後,是中小規模保險機構融資壓力日漸高企的真實寫照。並且在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催化下,中小保險企業登陸新三板很可能會持續引發跟風效應。
但中小保險機構若寄希望於新三板成為“補血”主渠道,至少從目前來看不太現實。在已掛牌的中小保險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和保險仲介公司)中,交易量不理想甚至零交易記錄的不在少數。這與整個新三板市場的大環境不無關係,也意味著這些中小保險機構的融資之渴短期仍然難解。
爭上新三板的動機
中意其掛牌門檻低、費用少等特點,中小保險機構開始將新三板這個融資渠道納入了視野。
來自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審查資訊公開一欄顯示,2016年伊始,又一家保險仲介機構世紀保險經紀公司披露了公開轉讓説明書。與此同時,眾誠汽車保險公司則收到了在新三板掛牌的獲批函。
梳理公開資訊後發現,自2014年以來,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保險仲介機構和1家保險公司永誠登陸了新三板,此外還有多家保險仲介機構和1家保險公司眾誠行將登場。而據記者了解,尚有多家中小保險公司也在醞釀新三板掛牌計劃。
市場對於背後原因的分析,均指向中小保險機構持續高企的融資壓力。中小壽險公司所面臨的是在畸形産品結構下,日漸抬升的資金成本之壓;而中小財險公司的融資需求主要來自於提升資本實力,資本規模往往關係到其能否將優質業務最大程度留存、能否提高承保利潤率;盈利模式雖然相對簡單,但保險仲介機構同樣存在擴展機構、擴充人力的強烈訴求。
尤其是在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償二代”)2016年正式開始實施的大背景下,那些過去在業務結構、風險管控、資産與負債錯配等方面過於粗放的中小保險公司,2016年的融資壓力將有增無減。可預見的是,2016年他們將盡其所能尋找“補血”渠道。
在需要不斷補充資本的道路上,無論是伸手向股東要錢,還是去市場上發行相關債券,都只是解了近憂。如要解決遠慮,資本市場仍然是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各類機構的理想之選。然而,面對主機板市場“連續三年盈利”等硬性門檻,迫使不少中小保險機構開始嘗試申請登陸新三板。
近渴難解 遠慮可消
然而,缺乏市場流動性的新三板,目前看來更像是保險機構的展示平臺,寄望于通過新三板融資的願望,預計短期內仍然難以實現。
多家已掛牌新三板的保險機構,遭遇了交易量慘澹甚至零交易記錄的尷尬。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保險機構在新三板面臨的問題是共性問題,在整個新三板市場的大環境下,保險機構很難獨善其身。
從官方的權威解讀來看,2015年之所以有半數以上新三板掛牌公司無交易記錄,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公司股份改制未滿一年,沒有可流通股份;二是相當一部分掛牌公司股東人數少、公眾化程度低,原股東出於穩定股權結構考慮缺乏交易意願。
記者在採訪中也從投行人士口中聽到了另一番解讀,“雖然對於掛牌新三板的中小保險機構來説,融資壓力難以在短期內得以釋放,但從中長期角度而言,一個新融資通道開閘的重要意義仍不可小覷。並且登陸新三板後,提升品牌效應、倒逼公司規範發展、完善治理能力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而且相信隨著掛牌的中小保險機構自身成長髮展、公眾化程度的提高,成交量逐步抬升將是大概率事件。”記者 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