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層漸行漸近 市場改革仍需系統考量
- 發佈時間:2016-03-31 13:58:17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金易子
市場期盼已久的新三板分層已經進入臨門一腳的階段。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日前在新三板創新發展論壇暨首屆機構峰會上透露,新三板掛牌公司分層實施細則已經擬定完成,配套技術系統開發正在推進,分層將於5月初正式實施。“新三板改革需要系統考量、綜合施策,不可能單兵突進,脫離服務對象、發展階段的制度安排可能一時痛快,長遠看會成為動搖發展根基的禍根,其後果就是阻礙後續一系列制度創新”。隋強説。
掛牌公司分層實施細則
擬定完成
“新三板市場分層本身不是目標,而在於提供監管、服務等方面的差異化的制度供給。”隋強表示,新三板市場分層將按照“多層次、分步走”的原則,先分兩層,目前已經擬定完成掛牌公司分層實施細則,相應配套技術系統開發正在推進,市場分層將於5月初正式實施。
2015年11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就《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按照方案,基礎層主要針對掛牌以來無交易或交易極其偶發且尚無融資記錄的企業,還包括有交易或者融資記錄但暫不滿足創新層準入標準的企業。
創新層設置三套並行標準,其中一套標准考察“凈利潤+凈資産收益率+股東人數”;一套標准考察“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一套標准考察“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
隋強表示,目前市場對新三板市場內部分層的理解存在誤區,一些仲介機構引導企業對待分層標準的時候存在誤導嫌疑。他特別提醒,在看待分層標準時,既要看差異化的並行分層標準,更要看共同標準;既要看準入標準,更要看維持標準;既要看所有指標中的鼓勵性指標,更要看監管負面清單指標。
對於後續新三板分層的優化完善,有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未來對新三板的分層,應該較少地採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之間分層思維,而是更多采用市場認可的指標。比如説,掛牌企業投資者數量、投資者分散度、交易頻率、以及做市商數量等,一定要找到貼近市場的指標,而不是沿用過去管制指標來分層。
交易制度完善方案
正在制定
新三板的體量越來越大,但其流動性依然較低,“僵屍股”佔比較大。3月30日,掛牌公司達6334家,總股本3728.29億股,其中無限售股本1335.22億股,總市值達28810.46億元。掛牌公司股票成交69264.72萬元,其中做市方式轉讓的股票成交46435.48萬元。今年以來,掛牌公司股票成交累計達446.69億元,其中做市方式轉讓的股票成交累計達241.89萬元。換句話説,新三板今年一季度交易金額大概僅是A股3月30日一天交易額的6%。
對此,隋強表示,部分市場人士希望新三板是個快進快出的市場,希望新三板複製IPO、場內市場交易的特點。“對那些為了活躍市場而活躍市場的做法,我是不認同的。”隋強進一步表示,新三板改革需要系統考量、綜合施策,不可能單兵突進,脫離服務對象、發展階段的制度安排可能一時痛快,長遠看會成為動搖發展根基的禍根,其後果就是阻礙後續一系列制度創新。
對於今年改善新三板市場運作效率,隋強表示,在改進新三板市場流動性、提升市場運作效率時,必須綜合考量新三板市場發展階段,涉及交易制度、投資者結構等因素。新三板交易制度的完善方案正在制定,將在現有制度框架中進行深入挖掘,具體內容包括改革協議轉讓、引入價格競爭、優化做市轉讓交易、建立健全盤後大宗交易、非交易過戶制度等。同時,還將積極化解長期資金入市的制度政策障礙。
在隋強看來,除了實施分層和完善交易制度外,下一步還要優化市場服務和管理。包括細化、完善掛牌準入條件,制定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在股票發行方面設置募集資金負面清單制度,引入授權發行制度,推出資産支援證券等。
新三板投研的
“三個不到位”
面對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快速增長,與之伴生的市場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民生證券研究員執行院長管清友表示,據調研,目前只有16.97%的新三板企業獲得過券商的主動聯繫,而高達96.97%的企業希望券商提供多形式的服務;此外,只有18.56%的新三板投資機構接受過賣方分析師10人次以上的服務,超過85%的投資機構希望券商提供政策分析。
在管清友看來,新三板投研目前存在覆蓋率太低、主動性不強、滿意度不高等“三個不到位”,而其核心問題還是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企業對新三板投研的需求非常強烈,但投研自身跟不上,這和目前面向A股的傳統賣方業務白熱化競爭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
與此同時,與A股對比,新三板投研現在所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每人平均成本高,收入難以覆蓋成本。2015年上半年,A股券商的基金分倉佣金金額為78.25億元,新三板累計成交額為1077億元,A股累計成交額為138萬億元,新三板佔比僅為0.08%。假設新三板能夠取得基金分倉佣金,按以上比例進行估計,新三板研究2015年上半年全市場分倉佣金僅為626萬元。
“恰在這種生態環境下,針對新三板市場教育、諮詢、研究的非賣方機構特別活躍,其中有不少自媒體投研。可以説,也正是券商在新三板投研的缺位,給新增市場研究力量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管清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