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會是中小企業的救命稻草嗎?
- 發佈時間:2015-09-04 18:45: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5月14日,第一次拜訪位於北京金融街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這一次的拜訪是受哈佛校友會的邀請,與新三板總經理謝庚和納斯達克首席代表鄭華一力對話,對話的主題圍繞一個基本問題“新三板會是中小企業的救命稻草嗎?”。
對於中國的中小企業,悖論遍地都是:
大多數企業重復走著“一年發家,兩年發財,三年倒閉”的“老路”,能做大做強者寥寥可數。一方面,井噴式創業潮在各地一浪接著一浪,大有全民創業之勢,平均每分鐘就會誕生7家公司;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平均壽命逐漸縮短,僅為2.5年。
“二八法則”也同樣適用,扛鼎中國經濟的中小企業的日子從來都不大好過,但在中國經濟增速不斷放緩的今天,他們的日子更加難過。難過的原因有很多: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還未消散,國際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足,拉低我國企業出口量;國內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低於投資,各行業産能過剩嚴重,導致實體經濟不振……
我忍不住思考,為何在國外國內需求不足雙箭齊發射向所有的企業的時候,受傷最嚴重的永遠都是中小企業?除自身經營短板之外,一個必須直視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還承受著缺錢之痛。數據表明,90%的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最大瓶頸是資金緊張,最大的困難是缺錢——缺錢度過難關、擴大生産、轉型、做大做強。
但是,中小企業缺錢的背景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資本稀缺。這裡又引出第二個悖論:
現在的中國不缺錢,為何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在於,雖然中國不缺錢,但缺的是把錢送到真正需要的企業手裏的渠道。更正統的表達的是,金融體系的不完善。
一方面,這是個全民投資的年代,VC、PE遍地開花,天使投資人隨處可見,他們“瘋狂”遍地撒錢,將中國創投市場投資規模哄抬得節節高攀;另一方面,困擾中小企業長達多年的“融資難、融資貴”困境仍未得到緩解,猶如兩道勒在中小企業脖子上的“繩索”,讓他們難以呼吸、無法呼吸,接下來就是倒閉。
一個健全有效的金融體系,應該能夠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手段,滿足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既“青睞”大企業也不會“嫌棄”中小企業,既可以給成熟企業“注資”也可以為新生企業“找錢”,既可以給公認的優質行業企業融資,也能為業績一般品質平常的企業“輸血”。
反觀現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不健全之處既有銀行體系功能的欠佳,比如借貸門檻高、“嫌貧愛富”(更願意借貸給大型國有企業),更有資本市場的“功能缺失”,主機板門檻高規模小、中小板行業覆蓋面狹窄、創業板門檻雖低要求卻高……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而言,實現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仍然是可望不可即。
在此背景下,被譽為“中國納斯達克”的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推出恰逢其時,其門檻低、不設財務指標的備案制度,被稱讚為中小企業的救命稻草。而國務院賦予其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歷史使命,更是讓其備受關注,成為助力廣大中小企業實現騰飛的“風口”!
不少中小企業心裏可能都深藏一份上市夢,希望通過資本的放大效應,以增強企業“體魄”,最終實現不斷成長。就此來説,新三板的確對廣大處於融資困境、卻又被資本市場排斥的中小企業具有難以抗拒的魔力:
一旦在新三板掛牌,公司股份即可在全國性場外市場公開轉讓,能夠以股權“換”資本,獲得流動性溢價;還可以向特定對象進行直接融資,通過發行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方式進行債券融資;能夠獲得風險投資資本、私募股權投資資本等機構的關注和信賴,既可以得到資本,還能在管理、人才等多方面得到益處;掛牌後,公司實力、股權估值即被認可,更容易從銀行獲得低利率貸款……
還有一個極富誘惑性的便利,即新三板雖屬場外市場,不具備公開發行股票等功能,卻可以定向增發,能夠對接主機板和創業板市場,是通往更高層次資本市場的綠色通道。
新三板裏隱藏著潛力無窮的“金礦”,瘋狂吸引著無數中小企業前赴後繼。據全國股轉公司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4月中旬,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達2258家,總市值突破1.23萬億元,比2014年底增長近170%。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新三板的確屬於不可缺少的金融體系創新,未來,也許真的能夠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甚至總市值將超越上證所、深交所,成為全球最大證券交易市場之一。
然而,每個繁華背後都有一個暗角甚至陷阱。在瘋狂或不理智的情緒,很容易讓人們忽視腳下的陷阱。作為一項新生事物,新三板裏並不是“黃金遍地”,必然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對企業來説,登陸新三板會面臨以下兩項風險:
其一,目前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尚不完善:企業可選擇的退出方式有限,局限于協議轉手或企業IPO後賣出,其中的流動性風險不言而喻。截止到今天(2015年8月31日)為止的前三個月,新三板超過一半的企業成交量為零。
其二,新三板不設漲跌幅限制,固然可以讓企業“自由發揮”,但是,在股價“被人為操縱”等現象普遍存在的今天,如果一家公司股價被人為推至到“高處不勝寒”,以至無人接手時,接下來的結果恐怕就只能是破産。
這不是在危言聳聽。上海昌瑞投資有限公司曾受益於新三板,且參與了數家新三板公司的定向增發。新三板的流動性缺乏卻導致上海昌瑞投資公司所持股份難以變現,2015年3月,公司最終宣佈破産,其名下的4家新三板公司股權被法院拍賣。
瑕不掩瑜,目前的不完善無法不能掩蓋新三板的魔力,當然,也無法阻止對中小企業的吸引。作為一位80後傳媒行業的創業者,我同樣對新三板抱有深深的期待,並相信,經過完善和規範之後,新三板一定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助推器,甚至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應有的活力。
只是,我們在期待新三板的“資本放大效應”的同時,應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智慧和敬畏。畢竟,除了解企業上新三板的優勢劣勢之外,還應該了解的是,自己的企業是否適合新三板?如何上新三板?如何選擇合適的仲介機構?掛牌成功後,如何實現“資本回報”最大化?如何成功避開“陷阱”?……
如果你有以上疑問,這本機械出版社出版的《掘金新三板》對於以上問題做了詳實的梳理。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今天,新三板這個更加開放、創新、平等的資本平臺,可以成為中小企業的救命稻草。但是,能不能夠救你的企業的命,就要看你是否懂得善用!
最後,想感謝作者的信任,讓我這個僅僅回國兩年,創業一年的財經主持人寫序。
也想感謝所有對“艾問傳媒”寄予幫助和關注的朋友。
因為你們,《艾問人物》第一季“頂級商界領袖的人生底色”和第二季“頂級投資人之創客法則”得以在近百家電視、視頻、廣播、報紙、雜誌、門戶的全媒體形式落地,為中小企業家和創業者提供有趣有用有料的財經人物專訪。
因為你們,我願意每個人都有一個話筒可以問天a問地問出所有的不解與好奇。
因為你們,我選擇尊重市場,期待市場,但不妥協于市場。
因為你們,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者:艾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