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在即 新三板“殼”價竟跌了30%
- 發佈時間:2016-02-19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資本市場就是“怪事”多,雖然新三板掛牌要求不高,也不存在排隊現象,但仍有不少企業選擇借殼新三板公司掛牌。
眾所週知,對於一殼難求的A股市場來説,殼資源價值一直處於較高的估值。而與A股動輒上億的借殼費用相比,新三板的殼資源價格最高也不過3000萬元,即便如此,仍然高出百萬級別的掛牌費用數十倍。這不禁讓人深思,企業借殼掛牌新三板的目的是什麼?新三板的“殼資源”究竟價值幾何?“借殼”的方式又與A股有哪些不同?
對於新三板來説,2016年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分層制度。那麼“借殼”這一行為在分層制落定前後是否會有大的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採訪業內人士,為您解讀一個與A股不一樣的“殼江湖”。
殼資源價格跌至2000萬
與動輒上億的A股殼資源相比,新三板的殼資源價格也就在千萬級別,然而對比百萬級別的掛牌費用,借殼市場為何會存在?
對於是否構成借殼,股轉系統的認定標準非常嚴格。對借殼的認定是,掛牌企業出現控制權變更與主營業務變更行為的交叉,並且控制權發生變動的同時或控制權變動後,購買置入了來自於收購方及其關聯方的大額資産。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數十家新三板企業實控人發生改變,但其中鮮有同時注入資産的情況,也只有少數企業的主營業務發生了變更。
一位就職于上海仲介機構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股轉系統來説,並不希望企業通過借殼的方式掛牌。因為現有流程已足夠便捷,並且通過借殼這一概念來炒作股價,也會對市場健康發展産生不利影響。”
目前,新三板的殼資源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況。
據記者了解,一家位於北京的新三板企業就想要出售殼資源,其在去年殼資源價格處於峰值的時候叫價2500萬元,但溝通者卻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新三板企業的殼資源價值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市場行情火爆的2015年上半年,殼資源價格從1000萬元起步,隨後不斷攀升,一度達到3000萬元。而截至目前,前述人士表示,價格已經回落至2000萬元左右,不過,該價格相對於百萬級的掛牌價依然高出很多。那麼,為何還有企業選擇通過借殼掛牌新三板呢?
借殼新三板審批嚴格
新三板市場所謂的“借殼”,主要分為兩個類型。第一種是通過收購新三板企業股權的方式取得控制權,再增發股權買入新資産,反向並購借殼,原有資産在交易中被置換出去。
現在市場上更普遍的是第二種借殼類型——變相借殼,主要是通過參與掛牌公司的增發,注入現金,在獲得公司控股權後,繼而出售舊資産,購入新資産。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股轉官方並不鼓勵借殼;二是不乏條件不夠者想要通過借殼登陸資本市場。主要是通過將各個環節拆開分步驟進行,以達到借殼的最終目的。
對於第一種借殼,可以看看南孚電池借殼登陸新三板的案例。2015年9月30日,亞錦科技(830806)發佈重大資産重組公告稱,南孚電池將與亞錦科技進行資産重組,以借殼方式登陸新三板。如此優異的標的,為何還要曲線登陸新三板?深圳一家PE機構表示,“對於PE來講,如何成功退出變現是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南孚電池登陸資本市場的方式,具有絕對影響的還是其實控人。鼎暉投資花費6億美元從寶潔手中購回南孚電池,如何快速變現就成為重中之重。”
眾所週知,A股IPO排隊企業眾多,而且借殼費用高昂,而新三板市場早就有轉板預期,就南孚電池而言,登陸新三板進入創新層可謂板上釘釘。
對此,民族證券北京投資銀行部董事廣澤峰向記者表示:“年收入近20億元的南孚電池選擇登陸新三板,是看好新三板未來的發展,尤其是近期的分層制度將落地,市場參與者對後續制度繼續出臺抱有很大期望。”
而另一家企業新三板企業鼎訊互動(430173),在2015年初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由董事長曾飛變更為二股東吳曉翔。並承諾未來12個月內,吳曉翔擬擇機將其控制的部分企業置入公眾公司。就在當年10月,廣東歐美城成功借殼鼎訊互動。
對此,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廣東歐美城借殼所花費的時間、審核力度甚至超過正常掛牌審批。成功借殼對其他資質不夠但想通過借殼掛牌新三板的企業,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變相借殼欲分享資本盛宴
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借殼標準明確後,一些規模較大的重資産企業失去了借殼動力。但仍然有一些企業出於戰略考慮,在不觸發借殼程式的條件下對掛牌公司進行收購。
比較著名的案例便是英雄互娛。成立時間不足一年的英雄互娛,便是採用定增增資,改變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然後在公司向股轉系統上報增資材料的同時,一併上報了收購報告書。在股轉系統出具增資確認函後,此次增資以及實際控制人改變獲得認可。
這意味著英雄互娛通過反向收購,已經達到了借殼的目的。但由於僅涉及變更實際控制人,尚無重大資産重組,因此並不構成真正意義的借殼。
這種方式省去了股轉系統對公司重大資産重組複雜的審核流程。目前,大部分借殼企業會選擇率先完成實控人變更,隨後通過反向收購或增資慢慢注入資産。
對此,PE機構人士告訴記者,眾多仲介機構在辦理此類業務時,有時會避免借殼認定,主要是為了讓資質不足卻優良的企業可以分享資本紅利。
分層後“借殼”行為或將消失
無論是新三板掛牌企業還是想要登陸新三板的企業,進入創新層分享這場資本盛宴都是主要目的。
從市場預期來看,目前主流看法是創新層的流動性將強于目前。這也是眾多企業欲儘早登陸新三板市場的主要原因。
東北證券股轉業務總部副總經理何宇表示:““借殼實質上是一種被動收購。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增多,尤其優質企業的增多,新三板的並購趨勢必然向主動並購發展。即通過産業並購實現掛牌公司的業務鏈條延伸、業務多元化、市場佔有率提高等目的,以提高掛牌公司盈利能力。在新三板分層後,創新層企業會更頻繁地開展主動産業並購。”
一位上海仲介機構人士也表示,“分層前,直接借殼的時間與掛牌相差無幾,或許會有企業選擇變相借殼以便儘快登陸三板市場,或通過增資、反向並購等儘快進入創新層。分層後,必然會有大量公司不能進入創新層,同時不夠優良的企業將面臨摘牌。當供求關係發生改變後,殼資源必然會面臨價值快速下跌甚至毫無市場的局面。”
他進一步表示,“對於創新層企業而言,在具備較好的流動性後,殼資源的價值是否會直線上升不好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多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出售殼資源的預期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