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4月15日,共有237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2017年度業績預報或快報修正公告,其中絕大部分公司為向下修正業績,其中不乏有公司出現業績“爆雷”,甚至由盈轉巨虧的案例。
那麼,造成上市公司業績預報變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原因可能主要有三類,第一類呢,就是企業的基本面,因為重大的事情,在之前發佈預報到現在中間這段時間,出現了比較大的一個變化。它的基本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然後導致財務報表報告的結果,會有比較多的變臉。第二類,就是財務相關的認定,在之前方預報到現在這段時間,原本是存在一些分歧,現在的這些的標準跟之前的標準不一致。第三類就是其他原因了,其中不排除部分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問題。
從發佈預告到現在,這段時間其實時間比較短,企業基本面的經營,包括重大事項,這段時間其實是應該可預測的,而且出現這種大範圍的變化可能性不是太大。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在於財務報表本身。比如一些會計科目認定,比如具體標準等更方面出現了這些比較大的調整;或者是財務數據本身出現了一些問題。
這會對公司造成怎樣的影響?不管怎麼説,向下的修正肯定對企業的形像是有損的。那麼之前數據比較好,後來向下修正就讓投資者會有一種失望。預期落空導致失望情緒,直接影響交易行為。而且對公司的形象,會肯定是有損害的。因為資訊的口徑不連貫不一致,容易影響公司的可信度,甚至懷疑到規範性以及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
上市公司該如何規避技術性的業績預測失真?對應上述原因,除了提高基本面的穩定性,更多還要看她公司他的財務部門、董事會辦公司,規範信披報告的品質。所聘請的會計師、審計的權威性,出具客觀意見,保證連貫、規範,更加負責,更加專業。
對投資者而言,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規避業績變臉帶來的投資風險?資訊披露不僅涉及到財務數據,還有其他補充資訊也很重要。加強對公司董事會、董秘辦、財務部門等的了解,對其規範性的程度、專業度也得考察。合作機構、上下游企業、關聯公司的品質,也會從側面反映企業的相關情況。通過企業的歷史記錄,也會獲得重要的參考。公司的經營能力,持續發展能力,成長能力等,也決定了它的一個規範度。其實更要關注企業的基本面,需要長期跟蹤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除此以外,專業的財務風險模型,也會客觀分析到公司的財務問題,提前給出風險提示,規避業績變臉的風險。
(付立春:東北證券研究總監,清華大學博士後,10年資本工作經驗)
(責任編輯:金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