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三板:等待政策東風抱緊優質標的
- 發佈時間:2015-12-07 08:00: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金易子
新三板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基石,是與滬深交易所平級的市場。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裏,制度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其改革被寫入“十三五”規劃。年初至今,新三板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企業數量已遠超滬深兩市之和,總市值超2萬億元;大起大落之後,市場逐步走上正軌,企穩回暖。
2015年新三板:
大起大落破底回暖
今年到4月初,在各種利好政策預期的支援下,三板交投活躍大幅提升,成交量和指數不斷創新高。但短期市場過熱,導致了新三板股票股價和估值開始脫離公司基本面暴漲,一些違規行為也開始顯現。而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以及降低投資者門檻和推出競價交易等預期利好政策延遲的情況下,新三板交投逐步走淡,指數也大幅下挫。6月底至7月初在A股二級市場股災的影響下,新三板進一步下跌,不少公司股價跌破增發價,甚至券商做市成本價,市場情緒趨於冰點。但是近期在二級市場企穩反彈和新三板分層制度落地的背景下,新三板成交逐步企穩回升。
新三板的市場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截至2015年12月4日,協議板塊及做市板塊的企業數量分別為3471家與1023家,共計4494家,遠超滬深兩市企業數量之和;協議板塊及做市板塊的總市值分別為14368.08億元與7109.31億元,總市值超過2萬億。
新三板的定增預案情況同樣能實時地反映市場熱度。同新三板二級市場的走勢相似,3、4月份是新三板定增預案最多也是規模最大的時候,但是隨著市場交易趨冷,新三板的定增情況也不容樂觀。但是從11月份的定增預案情況來看,協議板塊和做市板塊的定增預案公佈的數量環比增加了73.78%和66.67%,預案募集資金更是環比增長161.46%與323.88%。
此外,隨著掛牌企業數量的快速增加,量變引發質變,新三板優質標的聚集效應顯著提升。一方面,對比2015年半年報業績發現,新三板業績體量雖不敵創業板,但高成長企業的聚集,使新三板企業的業績增速完勝創業板。另一方面,通過比較我國GDP産業結構與新三板市值結構可以發現,新三板第三産業市值規模佔比高於我國GDP中第三産業佔比,説明新三板引領了我國産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的方向。此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30多家企業拆除VIE結構申請掛牌或者已經在新三板掛牌,其中包括了百姓網等著名網際網路公司。種種跡象表明新三板對於優質企業的吸引力正逐漸增強。
2016年新三板:
預期升溫政策東風漸起
今年11月24日,股轉系統發佈了《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標誌著市場期待已久的分層制度終於落地。這也意味著新三板將要對市場內的幾千家企業進行分層管理,通過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實現分類服務、分層監管,降低投資者的資訊收整合本。而進入創新層的企業能夠享受更多的制度紅利,既可以更好地激勵基礎層的企業奮進,也可以讓優質的企業在新三板得以沉澱。對於新掛牌企業來説,滿足標準即可直接進入創新層,將會能吸引眾多的優質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雖然新三板制度建設正在大力推進當中,市場也在逐步完善,但從國際比較看,新三板和成熟市場(納斯達克、創業板)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也正因為差距的存在,才能激發市場對於制度紅利的預期。具體來看,新三板和納斯達克、創業板的差距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量質差異,數量佔優但規模質地落後;二是流動性差異,新三板低於納斯達克遠低於創業板。因此,筆者研究後認為市場最需要的政策支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完善做市商制度,即擴大做市商數量,加強競爭,同時優化庫存股的定價和獲取方式;二是豐富投資者結構,特別是放開公募基金入市,以及正式批准公募參與做市業務;三是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其中競價交易需結合分層制度落地,而大宗交易平臺亟待推出。
2015年的大波動是對掛牌公司和投資者的雙重洗禮,但波動不改新三板中長期螺旋式上升的主旋律。對於2016年新三板的投資策略,筆者認為應“抱緊優質標的,等待政策東風”。一方面掛牌優質企業數量不斷增多,尋找真成長股會帶來超乎想像的超額收益;另一方面制度紅利帶來的系統性機會將惠及整個市場,其中分層、轉板或將成為新三板市場永恒的投資主題。而無論是挖掘個股還是借政策之東風,優質企業總能獲得更多關注,抱緊優質標的的同時等待政策的東風,會是兩全其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