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A股震蕩 中概股“回家”生變數

  • 發佈時間:2015-08-28 02:31: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夏  責任編輯:楊菲

  回家路上的中概股們突然發覺,剛啟程不久,A股卻變天了。

  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A股震蕩下行。8月25日,滬指收盤暴跌7.63%報2964.97點,近2000股跌停,無一板塊飄紅。創業板重回“1”時代報1990.71點。

  那些中概股們,曾被直逼漲停板的一條條紅色K線撥弄得心裏癢癢的,現在,只剩拔涼。而望向海外市場,美國投資者看淡中國的情緒濃郁,股價還在持續下跌。

  金融市場處於不斷變化中,始終找不到一個最優的方案。

  時至今日,接連遭受打擊的海外“遊子”如何面對雙重落差?是該繼續漂在海外等候IPO開閘,還是抓緊“借殼”回來?

  多只中概股在“回家”路上

  據統計,包括分眾傳媒、巨人網路、盛大遊戲等多家中概股已順利完成私有化退市,但截至目前,還無一實現A股上市。

  2015年3月3日,世紀佳緣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已收到來自宏利聯合創投基金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書,計劃以5.37美元的價格,收購不屬於宏利基金的流通股份。當日該股收于5.19美元。

  之後幾個月中,世紀佳緣股票迎來大漲,股價曾站上9美元。6月8日,私有化提案得到修正,報價提升至7.20美元。但8月26日,世紀佳緣股價重又回落到5.69美元了。目前,尚沒有更新的舉措公佈出來。

  股價重挫會影響這家公司的私有化進程嗎?“目前還無法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紀佳緣CEO吳琳光表示,市場動蕩可能會引發一些連鎖反應,比如可能會降低一些公司的市場挖掘速度,同時燒錢的規模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萎縮。但目前看,對紮根中國市場的網際網路公司基本面並不會産生太大影響。

  頂著“中國婚介第一股”光環的世紀佳緣,2011年5月11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9月中旬以後至今天,一直處於IPO發行價11美元下方。

  對於“長期被低估”的中概股,退市、回家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經順利完成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包括分眾傳媒、巨人網路、盛大遊戲、文思海輝、亞信聯創、完美世界等多家。

  但截至目前,還無一實現A股上市。

  其中,分眾傳媒“折騰”的時日最久。其于2005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又于2013年完成私有化並退市。2015年以來,“最快6月上市”、“預計8月上市”、“最遲年底上市”的市場消息滿天飛。

  直到2015年6月,“借殼方”宏達新材宣佈被立案調查,處於停牌狀態。上市夢碎。在分眾傳媒借殼計劃折戟後,更新的消息又傳出,其欲轉投上交所戰略新興板,于明年正式掛牌。

  現金流將面臨考驗

  彼時,受阻于A股市場對於盈利能力的要求,網際網路企業選擇輾轉海外。今天要回來時,虧損依舊。若遲遲不能回歸A股,由於再融資難度加大,現金流或受到衝擊。

  完美世界在今年4月宣佈與董事長池宇峰的關聯公司簽署私有化協議,並在7月宣佈合併完成從納斯達克退市。根據其退市前披露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完美世界當季度凈利990萬美元,同比下滑約50%。

  2014年第三季度,完美世界營業虧損為380萬美元,這是完美世界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運營虧損。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完美世界手中仍持有大量現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值為2億美元。

  對於自我“造血”功能欠佳的公司,若中概股退市後遲遲無法回歸A股,則可能會對其現金流造成一定打擊。

  “這意味著他們沒辦法用上市或者定增來獲取新的現金流。而現金流本身還進一步惡化到他們募集資金的難度。”懶投資副總裁鄧一碩表示。

  投中集團分析師張祥也認為,本輪股市深跌對於回歸路上中概股造成的影響可能體現在融資方面,“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無法實現,需要找許多其他渠道融資,速度會比較慢。對公司發展可能産生一定影響。”

  相比巨人、盛大、完美世界等自我“造血”能力較強的遊戲公司,以電商為主業的噹噹網尚未實現穩定盈利。2014年全年,噹噹獲得凈利潤為1420萬美元,上市四年之後首次實現盈利;2015年第一季度卻出現凈虧損970萬美元。

  目前,在中概股回歸隊伍當中報虧的公司還有人人網、久邦數位、學大教育等。

  人人網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凈虧損為7810萬美元,第一季度凈虧損2760萬美元,上半年共虧了1億美元;久邦數位由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同比轉虧,虧損1170萬美元;學大教育2014年第四季度凈虧1670萬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僅獲得區區90萬美元的凈利潤。

  PE積極參與,甘願等待

  分析指出,有為中概股私有化提供資金幫助的PE(私募)兜底,財務危機不容易出現。

  前投中集團CEO金建華則認為,從海外退市到A股上市的流程中,暫時被擱置下來的中概股們其實不太會遭遇到財務危機。

  一方面,上市公司一般現金儲備充足,另外,“既然能找到PE幫助提供私有化資金支援,讓PE補充運營資金也不會成為特別大問題。”金建華表示。

  PE機構與管理層收購相結合已成為中概股私有化的重要模式:PE機構利用自身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幫助私有化企業回歸A股,依靠不同資本市場之間的價值差異實現豐厚退出回報。

  華興資本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6月底公佈的38起中概股私有化交易中,由創始人或管理團隊單獨發起非約束性要約為17起,由創始人或管理團隊聯合PE發起的為17起,PE單獨發起的為4起。

  在本輪中概股回歸潮中,PE機構也十分活躍,準備勇當“接盤俠”。

  2015年5月,中國移動攜手國投成立50億元移動互聯網産業基金,同於5月,中國首只海外VIE架構回歸概念母基金中國龍騰回歸母基金宣佈成立,規模20億元。此外,華泰聯瑞並購基金二期基金、深圳市基石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宣佈募集的TMT基金,都將投向VIE項目回歸。

  早在2012年分眾傳媒宣佈私有化之時,發出要約的機構就包括凱雷投資集團、鼎暉等PE機構。至今過去已經3年時間,還是沒能通過上市實現退出。

  “PE的預期一般會比較長,不像A股投資。要是覺得公司不錯的話,他們等得起。”金建華表示。“分眾傳媒有希望登陸戰略新興板,其實有特別明顯的好處,第一波上,品牌效益很大。”

  “基本上PE回報週期5-7年,他們並不著急。” 投中集團分析師張祥認為,對PE來説,價格合適的話還是喜歡做中概股的。因為這些公司已經有一定市場規模和地位,一旦IPO開放估值會非常高。

  “先待在美股,等候時機”

  目前適逢A股大跌,IPO暫停以及“殼”資源少等因素,有觀點認為先待在美股等待時機。

  “我倒覺得這對選擇回歸的人是比較好的考驗,看看大家回來動機到底是不是純粹,如果回歸是為了賺取兩個市場估值上的差異,在這樣動蕩的市場裏面很多人會有動搖。”華興資本CEO包凡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海外中概股私有化完成到國內選擇上市板塊本來就得很長的一個週期,拆VIE到轉為內資公司至少半年以上。”金建華表示,回歸A股還是長遠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趨勢。

  “國內正常情況下比美國估值高,掉到這個程度,還是比國外好。”金建華稱,私有化過程中的博納影業,當時在美國估值7億、8億美元,在國內正常估值卻可以達到200億-300億元。

  然而,A股暴跌還是可能影響IPO開閘、註冊制度、戰略新興板等利好政策實施延後。“A股還是在探底過程中,還需要一個震蕩過程,整體趨勢若是這樣,IPO最近不會重新開放。”張祥説。

  他還表示,如果實在著急解決資金緊缺問題的話,新三板也是一個選擇。不過新三板目前流動性明顯不足,會是個潛在的障礙。

  利用反向收購呢?“現在借殼上市成本也比較高,殼資源不是很多,可能會出現爭搶。”鄧一碩表示,IPO的優勢是不用花錢買殼,借殼的流程則會比較短,也不用考慮盈利。

  “對於沒有實施的公司最好的選擇就是觀望。”鄧一碩認為,“這些企業應該在回歸之前已經評估了無法順利上市的風險。上市也要選擇在一個不是下跌趨勢的時機,否則,一來就跌停也不好看。”

  “A股市場正處於去泡沫的過程中,考慮到國內市場的投資者並不成熟,整體估值可能會下降的厲害,待在美股也許更安全。”鄧一碩稱。

  本輪股市深跌對於回歸路上中概股造成的影響可能體現在融資方面。

  ——投中集團分析師張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