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貸”亂象引發教育部和銀監會聯合發文不久,華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華塑控股”)宣佈進軍“校園貸”業務。
5月23日,華塑控股發佈的重大資産購買報告書顯示,公司擬以14億元收購和創未來51%股份。和創未來是一家主要為大學生提供分期購物和小額現金貸款的公司,成立僅僅兩年,其凈資産為0.57億元,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估值卻高達28億元。
多位大學生告訴新京報記者,有人利用和創未來的“優分期”産品,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騙貸或誘導消費。
同時,此次交易的14億元,華塑控股並未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募資,而是選擇通過自有資金和借款現金支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塑控股貨幣資金僅為4420萬元。同時,公司資産負債率高達95.63%。這意味著,若交易完成,公司將面臨更大的償債壓力。
華塑控股“逆勢”進軍“校園貸”
5月23日,華塑控股發佈的重大資産購買報告書顯示,公司擬以14億元收購和創未來51%股份。和創未來是一家主要從事校園貸的公司。
此前3月9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鄭旭,在欠下60多萬的校園網貸之後,在青島跳樓。此事引發輿論對校園貸的熱議。5月4日,教育部官網發佈一則由教育部辦公廳和銀監會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通知,要求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
校園貸政策恐將收緊,華塑控股為何“逆勢”進軍“校園貸”?
華塑控股董秘李笛鳴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歷史包袱很重,需要謀劃新的經濟增長點,只靠現有的業務肯定是支撐不了。“若只在夕陽行業發展,不謀求朝陽行業,即便是一直重組肯定也不行。我們也不希望在新時代被淘汰,因此網際網路方面我們也在探索。”
由於華塑控股積累了大量歷史遺留問題,李笛鳴認為,從經營方面來講,管理層一直比較被動,“我們現在希望更能主動做一些事情”。
本次華塑控股交易的標的公司和創未來,平臺註冊用戶超過100萬人,單月訂單交易額近1.8億元。
工商資料顯示,和創未來成立於2014年4月,註冊資本100萬元,創始人李輝、房平均為“80後”。兩個月後,和創未來“優分期”産品上線,公司創始人之一房平曾在接受和訊網採訪時稱,上線不久優分期便拿到了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我們跟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談了5分鐘,他就決定投資了,第二天100萬美元就到了我們賬上。”
據報道,徐小平的100萬美元投資獲得了不到10%的股份。此後的11月,優分期完成1億元A輪融資。2015年5月,優分期估值近30億元。但在此次收購報告書中,並未出現徐小平與真格基金的名字。
華塑控股主業已連虧14年
華塑控股此前主要從事塑膠建材及園林綠化業務,自2002年開始,一直未能擺脫主營業務不振的尷尬現實。
在主營業務持續低迷的同時,華塑控股“四易其主”。公司前身是創建於1983年的南充羽絨製品廠(簡稱“南羽廠”)。1990年,南羽廠進行股份制改革,發起組建四川天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天歌集團”),並於1993年上市。
此後天歌集團控股權3次易手,但新的大股東均未能扭轉主業的頹勢。其中2004年,天歌科技公司名變更為“同人華塑股份有限公司”,此後公司名又變更為“華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其證券名變為“華塑控股”。2013年,華塑控股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隨後公司推出“重組式股改”方案,擬引入第三方麥田園林完成保殼的使命。麥田園林背後的“金主”李宏是叱吒市場的萬通係創始元老之一,曾組建並出任萬通第一任董事長,此後還曾執掌搜房網、東方園林等。
2013年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當時麥田園林的控股方麥田投資成功接盤華塑控股,麥田投資實控人李中成為華塑控股實際控制人,而李宏擔任公司總經理。
注入麥田園林資産後,公司“有望在短期內實現超常規增長”的諾言未能實現。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華塑控股實現營收1970萬元,同比下滑43.92%,扣非凈利仍虧損,為-872萬元。
新京報記者翻閱華塑控股歷年年報發現,其在2001年實現扣非凈利0.26億元之後,2002年這一數據便陡轉直下至-1.16億元。在此後的14年中,華塑控股扣非凈利均為負值。
“公司下游應用市場均為房地産行業。”華塑控股表示,近年來房地産行業增速放緩,同時“建材行業壁壘較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盈利空間逐步被壓縮。”
由此看來,華塑控股收購和創未來51%的股份,是想通過校園貸業務徹底擺脫虧損。
承諾未來三年盈利6.2億“壓力大”
截至目前,和創未來估值達到28億元。與之對應的凈資産卻只有0.57億元,溢價近50倍。
在此次交易中,華塑控股擬支付14.28億元購買和創未來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對於和創未來增值率較高問題,華塑控股解釋稱主要因標的公司業務發展迅速,預計未來盈利能力提升顯著。
不過,和創未來目前的財務數據並不理想。2014年至2015年,公司營收雖然從1032萬元升至7995萬元,但凈利潤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分別錄得-206萬元、-4273萬元。在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078萬元,凈利潤為-64萬元。
華塑控股指出,從三月份開始,和創未來已實現了連續月度盈利。“隨著註冊用戶不斷增長,標的公司收入規模和凈利潤規模增長可期。”
此次交易中,上市公司與交易對方曲水中青(持有和創未來100%股權)簽訂對賭協議,曲水中青承諾和創未來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0.7億元、2.1億元、3.4億元。
據媒體報道,校園貸目前盈利難度較大。一位不願具名的網際網路金融從業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對剛剛實現盈利的和創未來而言,未來要實現曲水中青所承諾的業績,必定有相當大的壓力,公司管理層需更多地在規模擴張所支出的費用與收入中尋求平衡。
“優分期”存在被人利用騙貸現象
在和創未來業務迅猛發展的同時,新京報記者發現,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和創未來的主要産品“優分期”來誘騙大學生。
李強(化名)是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大一學生,此前有“朋友”向他介紹,可以通過優分期賺錢,即通過優分期貸出一部iPhone6手機,對方告訴李強其在優分期內部有人,可以消除記錄,今後不用還款。
對方利用李強身份資訊順利貸出手機後,給了他1000元作為好處費。直到收到催收電話,李強才知道被騙了,而這位“朋友”已經聯繫不上。據李強了解,目前該校已經有十幾位同學被相同的手段欺騙。
在哈爾濱上大學的彭于嘉(化名)告訴記者,一位已經畢業的同校學姐讓她幫忙利用優分期貸一筆錢出來,但事後她才知道,此前這位學姐向她提供的工資證明都是偽造的。一邊是催債電話不斷,一邊是學姐遲遲未能還她錢。“大學生真的好騙,沒接觸過這些,覺得是校友就不會欺騙你。”彭于嘉説。
“大學生資訊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夠,身份資訊被其他同學借用來申請貸款。”網貸之家CEO石鵬峰曾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這種貸款往往屬於不健康的貸款,甚至是騙貸性質。
華塑控股在收購報告書中稱,優分期在信用額度方面,充分調研了大學生對於日常資金需求的額度,綜合考慮了大學生資金來源、負債等風險的情況下,為客戶提供最高為1萬元(其中含小額現金貸款業務最高額度5000元)的信用額度。
不過華塑控股也表示,標的公司對在校大學生身份認證設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技術流程,但因防範手段不能窮盡,仍然存在通過其他手段冒用大學生借款人身份但未被認證系統識別的風險。
“針對這些欺詐行為,優分期已經建立了全方位的欺詐風險打擊和預防體系。”和創未來方面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官網和線下同時進行安全預警提醒。“另外,我們也會配合校方對大學生進行安全防範知識普及,避免此類事件再此發生。”
“如果學生遇到可疑資訊,要第一時間進行報警或聯繫優分期協助其解決。”和創未來表示,公司已經聯合分期樂、愛學貸等企業擬建立行業自律聯盟,並擬聘請律所,受理網際網路消費金融行業的消費者投訴,幫助消費者爭取合法權益。
借貸不規範帶來發展隱憂
除了被人利用騙貸之外,“優分期”還存在借貸和催債手續不規範現象。
山東某大專院校的學生王珍(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2015年年底,她想買一部iPhone6手機,但當時還差三千元。一位賣手機的同學介紹她使用“優分期”購買,並告訴她可分六個月償還。隨後,王珍向該同學提供了借貸所需資料,除了錄製一段審核視頻外,她並未參與其他經辦手續。
“相當於一個月還500多,還在承受範圍之內。”但讓王珍沒想到的是,在此後的一個月她接到催收電話才知道,償還方式並不是六個月,而是三個月。“我當時就蒙了。”她説,按照自己的經濟能力肯定還不上。
向王珍推薦優分期的同學卻告訴她,不用在意催收電話,還兩個月後就不用管了,也不會記入徵信檔案,對以後工作、貸款不會有影響。在今年,王珍不斷接到催收電話,“催收人員言語十分粗暴,甚至還有威脅。”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借貸和催收手續不規範,都會引發社會對校園貸的擔憂,從而對後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5月4日教育部和銀監會聯合發文要求防範校園貸風險後,其政策環境也很可能收緊。
和創未來可能面臨擔保風險
目前,優分期單月訂單交易額近1.8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交易額,其資金來自哪?新京報記者通過華塑控股收購報告書了解到,其經營模式與大多數校園貸産品類似,即為撮合交易。
和創未來通過優分期平臺對接業務鏈上下游,為上游合作方(金融機構和商家)提供客戶渠道,為下游客戶(大學生)提供分期消費及小額現金貸款資訊服務。
與其他部分校園網貸産品不一樣的是,優分期目前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而不是其他P2P網站。和創未來創始人之一李輝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P2P網站雖然能夠帶來資金,但是卻也存在2%到3%的運營成本,因此通過P2P融來的錢成本也不低。通過銀行,其能獲得比P2P成本更低的資金。
不過在和創未來創立初期,其亦曾為大學生客戶向P2P平臺進行借款提供網際網路資訊服務,並對客戶的貸款提供了連帶責任擔保。
隨著商業模式的逐步成型以及確立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方式後,和創未來已經停止與P2P平臺新發生業務關係,但對於客戶尚在借款期限內的未償還金額,和創未來仍負有擔保義務。
新京報記者發現,截至3月31日,和創未來為搜易貸、融泰浩元等5家公司負有6019萬元的擔保義務。和創未來表示,目前仍可能面臨因客戶未及時歸還該等借款而履行擔保義務,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損失的風險。
此外,優分期平臺60%-70%的交易額來自校園大使團隊的貢獻,而校園大使均來自於大學生群體。目前,優分期在全國擁有超5萬人的校園大使推廣團隊,覆蓋全國2570個校區。“繼續對其進行有效管理是關係到標的公司業務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華塑控股稱。
現金交易將使負債率提至98.04%
此次收購和創未來的14.28億元交易款,華塑控股並未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等方式募資,而是選擇通過現金支付。
關於並購重組中選擇全部現金支付,李笛鳴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根據相應規定,這種交易方式不需要通過證監會核準,不過仍需要深交所監管、問詢。實際上在2014年10月,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明確100%現金支付的並購無需證監會審核。
李笛鳴日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説,公司早在今年3月就開始籌備此次重組,得知監管收緊的消息後,為保證成功過會,對方案作了相應的調整。
李笛鳴所説的監管收緊,指的是當時市場傳聞監管層將暫停上市公司對包括網際網路金融在內的四個行業的並購重組,但隨後又有消息表示針對前述並購重組並非“一刀切”,但確有收緊。
“為了提高成功率,我們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知道發行股份支付的方式成功可能性不大,當然這也與我們還有一個增發沒有結束有關。”李笛鳴説。
新京報記者發現,截至3月31日,華塑控股資産總額為5.44億元,而負債卻達到5.2億元,資産負債率為95.63%。同時,公司同期貨幣資金餘額僅為0.44億元。
目前,華塑控股擬於今年向中江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借款,根據借款協議的主要內容,本次借款總金額不超過6億元,借款年利率為8.5%。若此次交易完成,華塑控股預計負債規模將達到25.78億元,隨之,資産負債率將提高至98.04%。
對於負債率高企,華塑控股董秘李笛鳴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負債率一直偏高,需要以後慢慢解決,包括通過定增等方式逐步降低負債率。
【延展】
和創未來值28億嗎?
華塑控股此次並購的和創未來成立僅兩年,估值卻達到28億元,近50倍的增值率。如此高的估值,到底高不高?
在近年來行業內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案例中,不存在與和創未來具有完全可比性的交易標的。不過,和創未來的“優分期”平臺目前主要競爭對手為趣分期和分期樂,目標客戶和業務模式類似。
目前大學生信用消費行業並無市場公開比較數據,僅有創業板上市公司崑崙萬維在對趣分期的投資及歷次增資過程中,披露了趣分期的部分財務數據和估值定價內容。
趣分期的運營主體北京快樂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在2014年與2015年上半年,利潤總額及凈利潤均為負,同期和創未來亦未實現盈利。且二者在2015年負債規模相當,均在5億元上方。
此外,在2015年8月,螞蟻金服、崑崙萬維等對趣分期進行了投資。其中,崑崙萬維通過其子公司向趣分期增資0.25億美元的方式,取得本次增資完成後趣分期4.05%股權。據此,其投資後總體估值為6.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91億元。
因此,若是從收入和盈利規模綜合考慮,本次交易和創未來總體股權價值估值約28億元人民幣,交易定價也算公允。
對比近一年以來可比並購的估值情況,可知網際網路金融類企業的估值普遍較高。而和創未來估值與三年平均承諾利潤比率,相對網際網路金融類企業而言也處於中位水準。
實際上,估值只是重組並購中的一環,並購標的能否實現業績承諾才是關鍵。在過去的一年中,為換取高估值對價,一些公司對於熱門行業的標的動輒給出“翻倍式”業績增長承諾,但到兌現時只有化為泡影。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並購之所以風險比較大,是因為並購雙方不僅存在資訊不對稱,標的估值是否公允,是否有無法律、産權糾紛,而且並購之後的企業文化、經營戰略整合,都是不確定性因素。
(責任編輯:曹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