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上市半年首份年報即“露餡”博敏電子涉嫌造假上市

  • 發佈時間:2016-05-11 07:15: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明煒

  記者注意到,博敏電子年報沒有按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資訊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的規定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佔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也沒有披露前五大客戶的名稱及銷售額。

  同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子公司江蘇博敏2015年凈利潤為-2003.41萬元,而截至去年年末,江蘇博敏總資産已高達5.69億元。這樣一家在行業中資産規模不小的公司,與其他同行業公司相比,資産規模和盈利出現不匹配。

  為了厘清博敏電子最近幾年的客戶結構,證券時報記者對博敏電子之前公佈的招股説明書中披露的前五大客戶進行調查後發現,博敏電子不僅涉嫌大幅虛增子公司江蘇博敏資産,更涉嫌在招股書中將原本是公司在北京的行銷中心包裝成大客戶博京電子。

  博京電子實為博敏電子行銷中心

  在對博敏電子主要客戶調查的過程中,北京博京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京電子”)引起了證券時報記者的注意。根據多番調查,博京電子實質上就是博敏電子在北京的行銷中心,博京電子成為博敏電子虛增收入的主要平臺之一。但博敏電子在招股書中並未提及博京電子的這一特殊身份。

  招股書顯示,2013年度、2014年度及2015年上半年度,博敏電子對博京電子的銷售額分別為2939.55萬元、5081.12萬元和7231.46萬元,呈快速增長趨勢。2013年博京電子為博敏電子國內銷售第五大客戶;2014年博京電子為博敏電子的第五大客戶;2015年上半年博京電子成為了博敏電子的第二大客戶,銷售額與第一大客戶基本持平,佔博敏電子當期營業收入的14.05%。

  證券時報記者在網際網路上搜索博京電子的資訊,並未找到博京電子的官網,但是在應屆畢業生網、百度招聘、58同城、趕集網上均有博京電子的招聘資訊。上述招聘網頁上,博京電子介紹如下:“我司是深圳市博敏電子有限公司在北方地區的行銷中心,專門負責北方地區的銷售業務,成立於2010年,總公司是專業從事印製板生産加工的高新技術企業,創建於1994年。”

  網站所稱的深圳市博敏電子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博敏電子的子公司,如果博京電子是深圳博敏的行銷中心,自然也可以説是博敏電子的行銷中心了。

  博京電子自稱是博敏電子的行銷中心,那麼,是否是博京電子為擴大影響而虛假宣傳?帶著這一疑問,證券時報記者向博敏電子進行了求證。

  按照博敏電子官網中的聯繫方式,證券時報記者首先致電博敏電子廣東梅州總部,記者以採購的名義問詢公司一位總機接線女士,該女士稱,公司確實在北京設有行銷中心,博京電子就是公司的行銷中心。

  記者隨後致電博敏電子子公司深圳博敏。作為博敏電子的主要行政辦公機構,深圳博敏的總機接線人員同樣回復稱,博京電子是博敏電子在北京的辦事處。至於為什麼要另起公司名稱,該工作人員表示,這是領導決策的事,但博敏電子銷售人員都知道,博京電子就是歸屬於博敏電子。此外,該工作人員還向記者提供了其北京辦事處的聯繫人吳先生及其聯繫方式。

  記者查詢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發現,吳先生正是博京電子的兩名股東之一。公示系統顯示,博京電子成立時間為2010年3月,註冊資本為200萬元。

  證券時報記者以採購名義致電吳先生,並與其展開了對話。

  證券時報記者:博京電子有自己的工廠嗎?

  吳先生:我們在深圳、廣東梅州和江蘇大豐三個地方都有工廠,有需要可以參觀。

  證券時報記者:別的地方還有工廠嗎?

  吳先生:沒有了,就這三個地方。

  證券時報記者:你們和博敏電子是什麼關係?

  吳先生:我們是博敏電子的辦事處,主要以銷售為主。

  證券時報記者:如果有需要,能否提供博京和博敏的關係書面證明?

  吳先生:可以。我們有一個證明文件,都是蓋章的,可以證明我們就是屬於博敏電子。

  吳先生在上述對話中提及的三個工廠,也正是博敏電子的全部三個生産基地。

  2013年以來,博敏電子銷售增長大幅放緩,2014年和2015年營業收入增幅僅為5%和7%,而這兩年的數據對於博敏電子IPO相當關鍵。可以説,正是博京電子這一“大客戶”的突然出現和銷售拉動,保證了博敏電子銷售未出現下滑。

  但在今年4月底發佈的2015年年報中,博敏電子不再披露前五大客戶的名稱和銷售情況。根據相關規定,只有在涉及商業機密時才可免於披露,不少同行業公司對前五大客戶都有具體披露,博敏電子這一做法有掩飾與博京電子關係的嫌疑。

  大客戶穩定性差 經銷商客戶資質不高

  能把行銷中心變身為主要大客戶,博敏電子其他主要客戶又如何呢?

  博敏電子客戶可分為兩類:直銷模式和經銷模式。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公司的主要經銷商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註冊資本規模小;二是可查到的資料極少;三是客戶穩定性差,變動頻繁。

  深圳市浩智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智誠”)曾經是博敏電子的最大經銷商。2013年博敏電子以經銷商渠道取得的銷售收入為1.07億元,其中對浩智誠的銷售收入為4874.46萬元,佔比高達45.58%。

  記者通過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查詢到,浩智誠成立於2011年3月,其註冊資本為100萬元。

  記者同樣以客戶身份,聯繫到浩智誠的一位李姓經理。李經理告訴記者,浩智誠原來是博敏電子最大的經銷商,在最高峰期,由浩智誠經銷的博敏電子産品佔其經銷渠道銷售總額的比例超過40%。對於浩智誠為何能銷售如此大額線路板的提問,李經理不作正面回答,只是笑著表示對博敏電子的上市貢獻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浩智誠雖然不再是博敏電子最大經銷商,但因博京電子取代浩智誠成為最大經銷商,博敏電子經銷模式取得的收入並沒有下滑。

  再來看博敏電子的直銷模式,同樣可以發現其大客戶不穩定。

  深圳市建滔科技有限公司是博敏電子2011年度和2012年度的第一大客戶,博敏電子對其銷售收入分別為8000.29萬元和7275.71萬元,但是之後建滔科技從前五大客戶中消失。從博敏電子2013年前五大國內客戶的銷售額來看,博敏電子對建滔科技即便有銷售收入,也不會高於2940萬元。據記者了解,建滔科技已經多年未再採購博敏電子的産品。

  沃特沃德是博敏電子2013年度、2014年度的第一大和第二大客戶,在2012年至2014年三年內,博敏電子對沃特沃德係總計銷售額高達2.75億元。2015年上半年度,博敏電子對沃特沃德的銷售收入急劇下滑至1697萬元。

  主要客戶的穩定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博敏電子在招股書中,也強調優質客戶穩定的優勢。但從上述分析來看,博敏電子客戶穩定性較差,一些客戶實力不強,存在臨時虛增收入的嫌疑。

  江蘇博敏嫌疑虛增資産

  從會計上説,一家公司如果虛增營業收入,要達到資産負債表的平衡,必有其他的會計科目存在問題,其中資産科目值得關注。由於江蘇博敏資産規模和盈利與其他子公司同期相比明顯不匹配,這引起了證券時報記者的注意。記者通過實地調查,結合公司多份招股説明書和2015年年報,發現子公司江蘇博敏存在虛增資産嫌疑,包括虛增生産設備和虛增房屋建築物價值。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先從結果上分析江蘇博敏虛增資産,導致其規模和盈利明顯不匹配;然後再分析其虛增資産的依據。

  江蘇博敏成立於2011年6月,截至2014年12月31日,江蘇博敏總資産為3.91億元,凈資産為8722.84萬元,2014年營業收入為3867.23萬元,凈利潤為-1049.44萬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江蘇博敏總資産為5.69億元,凈資産為2.77億元,2015年年報中沒有披露營業收入數據,凈利潤為-2003.41萬元。

  一位與博敏電子同行業的財務人士向記者表示,2014年和2015年是博敏電子衝擊IPO的關鍵期,在此期間過大過快擴張不利於公司財務指標,江蘇博敏2014年總資産已接近4億元,在印製線路板行業,4億元的資産規模可以産生上千萬元的利潤,但2015年江蘇博敏仍然虧損,從這個角度看,其規模和盈利並不匹配。很可能是公司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包括生産設備在內的各種資産。

  可以佐證的數據是,2011年博敏電子梅州總部加上深圳博敏的總資産為6.8億元,凈資産3.1億元,當年實現的銷售收入為7.26億元,凈利潤達到了5100多萬元。

  在兩份招股説明書中,對於同一時間點江蘇博敏的生産設備列示,出現了較大數額的差別,江蘇博敏生産設備存在虛增嫌疑。

  對比博敏電子2015年5月底的招股書(IPO上會用,簡稱“舊招股書”)和2015年11月底的IPO發行招股書(簡稱“新招股書”),在舊招股書中,江蘇博敏2014年12月31日的總資産為3.91億元,其中房屋建築物大約為1.3億元,土地使用權無形資産不到3000萬元,在建工程約為4000萬。由於江蘇博敏當年尚處於小規模生産,結合2014年合併報表來看,我們判斷公司原材料、存貨和貨幣資金等流動性資産不可能超過6000萬元,另外在該行業中環保設備佔生産設備比重較小,也就是説,江蘇博敏的生産機器設備價值應該達到1.3億元。

  但實際並非如此。舊招股説明書在153頁披露了江蘇博敏2014年12月31日主要生産設備,共有第95項至100項6個種類,共30台設備,連價值只有70多萬元的生産設備都作了羅列。記者發現披露的江蘇博敏生産設備往往無法價值不過3000萬元,與上述推算的數值存在較大缺口。

  新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可能也發現了這一漏洞。新招股説明書披露了2015年6月30日博敏電子的主要生産設備。記者發現,2014年底江蘇博敏主要生産設備大幅增加(在會計上,可以根據企業的折舊政策和機器設備的折舊情況,判斷機器設備的購買時間。按照博敏電子機器設備年折舊率9.5%的折舊政策,其成新率不高於95.25%的設備即為2014年底已購買的設備),增加了9個種類共25台設備,增加的生産設備價值為4361萬元。

  生産設備的“補丁”帶來的問題是:對於同一時間點的生産設備列示,兩份招股書的披露出現大數額的差別。即便在新招股説明書中新增了江蘇博敏的部分設備,江蘇博敏披露的生産設備也不過7397萬元,仍存在較大缺口。

  實際上,經記者核查,博敏電子梅州總部也同樣存在虛增機器設備嫌疑。博敏電子舊招股書顯示,博敏電子2012年12月31日的機器設備的賬面原值較2011年12月31日增加1.36億元,也就是説2012年度公司新增加機器設備的價值至少為1.36億元。2012年度機器設備賬面價值增加45.13%,而産能僅增加27.2%。同時從博敏電子2013年12月31日披露的主要固定資産列表中,以成新率倒算(2012年度購買的機器設備在2013年底的成新率為81.79%至90.5%之間),披露的屬於2012年購買生産設備的只有9台設備,合計金額只有3500多萬元,缺口高達1億元。

  此外,記者對位於江蘇大豐市的江蘇博敏實地調查發現,江蘇博敏不但涉嫌虛增機器設備價值,而且涉嫌虛增房屋建築物價值。

  根據博敏電子招股書披露,2014年末,房屋建築物大幅增加係江蘇博敏部分廠房、辦公樓完工並投入使用所致。由於2013年12月31日房屋建築物的賬面原值為7160.75萬元,而2014末房屋建築物的賬面原值達到19500.15萬元,即在2014年底江蘇博敏確認的房屋建築物至少為12339.4萬元。再加上2015年度在建工程轉入的2121.45萬元,到2015年底,江蘇博敏的房屋建築物的賬面原值至少為14460.85萬元。

  招股書同時披露,公司IPO募投項目江蘇博敏預計建築面積為91730平方米,其中包括兩個製造車間,每個車間為28070平方米,預計建築工程費為12500萬元,由此可推算出工程造價為1362元/平方米,工程造價較為合理。

  記者從江蘇博敏現場了解到,截至2016年5月初,江蘇博敏第一個製造車間已經完工,包括辦公樓、一個廠房、宿舍樓等,但第二個製造車間還沒有開工。如果剔除第二個車間的建築面積,其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應為63660平方米,以上述提及的江蘇博敏已經在房屋建築物投資至少達到14460.85萬元計算,其工程造價達到2271元/平方米,超出預計工程造價67%。

  根據記者現場對江蘇博敏主要建築物的估算,公司的製造車間、倉庫和污水處理廠實際的建築面積,比招股書中披露的建築面積有一定的縮水,考慮此因素,江蘇博敏房屋建築物虛增嫌疑更大。

  會計科目存在重大鉤稽關係失衡

  考察企業連續多年的會計科目之間的鉤稽關係是否成立,這也是辨識企業是否財務造假的有效辦法。分析博敏電子現金流量表和營業收入之間的鉤稽關係,同樣可以得出博敏電子存在較大的虛增營業收入嫌疑。

  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銷售和收款形成迴圈,因此營業收入與預收款項、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以及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之間存在鉤稽關係,公式大致如下: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銷項稅額+(應收賬款年初餘額-應收賬款年末餘額)+(應收票據年初餘額-應收票據年末餘額)+(預收賬款年末餘額-預收賬款年初餘額)-當期計提的壞賬準備±特殊調整事項

  計算博敏電子2012年-2015年的現金流和營業收入鉤稽數據(見表格一),可以發現博敏電子實際現金流入金額連續4年遠低於合理的測算值,相關會計科目的鉤稽關係連續多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但是公司在舊招股説明書中,並沒有説明導致勾稽關係不成立的原因,只是籠統的説明存在應收票據背書轉讓的情形。

  博敏電子在新招股書中附注的應收票據説明中,突然冒出2012年-2015年大額應收票據背書金額和貼現金額。以2014年為例,博敏電子在2014年應收票據增加額達到6億元,當期應收票據減少額達到6.67億元,其中背書金額2.73億元,貼現金額3.3億元。記者通過測算發現,博敏電子的應收票據背書轉讓並不僅僅是購買原材料,還有較大額的應收票據背書轉讓購買固定資産。

  一位財務人士表示,大額的應收票據背書和貼現也難以解釋上述鉤稽關係的失衡,且博敏電子2014年營業收入為10.5億元,當年應收票據增加6億元,加上應收賬款2.3億元,兩項合計佔公司營業收入的近80%,比重明顯過大。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在公司資産負債率偏高的情形下,應收票據背書轉讓購買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是應收票據背書轉讓購買固定資産,且該部分固定資産還遲遲不能産生收益,則明顯不合理。

博敏電子(60393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