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有望借力“復關”受益
- 發佈時間:2016-04-05 06: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閻明煒
近日,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佈通知稱,歐盟對我國部分雙殼貝類産品解禁。通知稱:“據歐方通報,從即日起,我國符合如下條件的扇貝産品可輸往歐盟:來自野生捕撈的、徹底去除生殖腺和內臟的扇貝閉殼肌。”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産野生捕撈的扇貝柱産品時隔19年之後重新獲准進入歐盟市場。此次扇貝復關成功不僅意味著歐盟4萬噸市場機會的打開,也是中國食品安全進一步獲得世界認可的標誌。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望借力復關而受益。
上個世紀80年代,歐盟曾經大量進口中國的雙殼貝類産品。直到1997年7月,因在山東某企業出口的冷凍熟貽貝肉中發現副溶血性弧菌,歐盟決定全面禁止包括扇貝産品在內的中國水産品的進入。此後到2004年,歐盟逐步恢復了中國絕大多數野生魚類産品的進口,但雙殼貝類産品一直在禁止進口之列。
歐盟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貝類市場,成品年需求量約4萬噸,也是扇貝産品出口的最後一塊待突破堡壘。雖然歐盟市場前景如此廣闊、附加值高,國內企業也一直積極爭取對歐盟復關,但就當時國內企業所處的環境而言,要達到世界標準可以説是“癡心妄想”。
據悉,復關工作正式啟動於2007年7月,此時距離中國貝類“失關”已整整10年。當時在國家農業部的主持下,中國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和海洋漁業部門連同獐子島共同發起貝類産品恢復對歐盟出口的申請工作。
“啟動歐盟復關時,獐子島在海洋管理和食品安全的管理方面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我們的産品也已進入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歐盟是最後的禁地。但是,我們沒有想到這次復關申請一做就是10年。”負責獐子島歐盟項目協調工作的王雲説。
為此,獐子島專門成立了中國扇貝歐盟復關工作小組。然而,歐盟的標準千頭萬緒,各項標準繁雜,要求極高,如包裝和標簽、條碼、可追溯性等,且這些要求分散存在於歐盟幾十個法規之中,“我最初接觸這個工作時,簡直是一頭霧水,我們要從各個渠道蒐集資訊,一步一步根據歐盟的要求,建立起自己的標準體系。”小組負責人説。同時,小組對檢測工作進行了部署,每週,工作組都要在養殖場對扇貝進行一次貝毒檢測;每個月,國家海洋檢測中心要在這裡做一次微生物檢測;每半年,工作組還要做一次重金屬檢測。這項特殊時期的檢測工作一做便是十年,僅檢測費用獐子島每年就要花掉200多萬元。獐子島還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提高科技水準。此後,經過多次檢查、整改,並歷經長達9個月的觀察期,最終復關成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